•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2008-05-21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身高159cm ,世界第一名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加加林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1955年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参军。1957年在契卡洛夫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结业,成为红旗北方舰队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同年与瓦莲京娜...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身高159cm ,世界第一名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加加林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
  •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2008-05-21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身高159cm ,世界第一名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加加林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1955年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参军。1957年在契卡洛夫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结业,成为红旗北方舰队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同年与瓦莲京娜...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身高159cm ,世界第一名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加加林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
  • 为了卫星出国门——记五0四所尼日利亚卫星研制队伍2007-05-22
    为了卫星出国门——记五0四所尼日利亚卫星研制队伍
      2007年5月14日0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5月20日上午10时至12时,卫星有效载荷全部开通。作为尼日利亚卫星研制中最为关键的有效载荷部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0四所承担了转发器分系统、天线分系统和跟踪子系统的研制任务。积极筹划 抢时间  尼日利亚卫星立项后,由于只有2年的研制周期,五0四所承担的载荷分系统更是全新的产品,接到任务后五0四所迅速组织所内外专家对设计进行了多次讨论、评...
      2007年5月14日0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5月20日上午10时至12时,卫星有效载荷全部开通。作为尼日利亚卫星研制中最为关键的有效载荷部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0四所承担了转发器分系统、天线分系...
  • 为了卫星出国门——记五0四所尼日利亚卫星研制队伍2007-05-22
    为了卫星出国门——记五0四所尼日利亚卫星研制队伍
      2007年5月14日0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5月20日上午10时至12时,卫星有效载荷全部开通。作为尼日利亚卫星研制中最为关键的有效载荷部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0四所承担了转发器分系统、天线分系统和跟踪子系统的研制任务。积极筹划 抢时间  尼日利亚卫星立项后,由于只有2年的研制周期,五0四所承担的载荷分系统更是全新的产品,接到任务后五0四所迅速组织所内外专家对设计进行了多次讨论、评...
      2007年5月14日0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5月20日上午10时至12时,卫星有效载荷全部开通。作为尼日利亚卫星研制中最为关键的有效载荷部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0四所承担了转发器分系统、天线分系...
  • 建功航天:记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四部一室弹道控制专业组组长郝昀2006-12-30
    建功航天:记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四部一室弹道控制专业组组长郝昀
      郝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四部一室弹道控制专业组组长,高级工程师,从事型号弹道控制总体设计工作。同时他还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四院科技委控制技术专业组成员,四部弹道控制专业的技术带头人,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获得者。  2000年,郝昀硕士毕业后,留在四部总体研究室弹道控制专业组工作。   在他参加工作不久,某重要型号立项,由于他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被直接任命为该型号控制系统主管设计师。因为设计中需要充分理解型号性能参数的意...
      郝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四部一室弹道控制专业组组长,高级工程师,从事型号弹道控制总体设计工作。同时他还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四院科技委控制技术专业组成员,四部弹道控制专业的技术带头人,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获得者。  2000年,郝昀硕士毕业后,...
  • 建功航天:记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四部一室弹道控制专业组组长郝昀2006-12-30
    建功航天:记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四部一室弹道控制专业组组长郝昀
      郝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四部一室弹道控制专业组组长,高级工程师,从事型号弹道控制总体设计工作。同时他还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四院科技委控制技术专业组成员,四部弹道控制专业的技术带头人,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获得者。  2000年,郝昀硕士毕业后,留在四部总体研究室弹道控制专业组工作。   在他参加工作不久,某重要型号立项,由于他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被直接任命为该型号控制系统主管设计师。因为设计中需要充分理解型号性能参数的意...
      郝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四部一室弹道控制专业组组长,高级工程师,从事型号弹道控制总体设计工作。同时他还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四院科技委控制技术专业组成员,四部弹道控制专业的技术带头人,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获得者。  2000年,郝昀硕士毕业后,...
  • 访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中国空间科学待耕耘2006-12-19
    访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中国空间科学待耕耘
      不久前,我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体现了政府对航天技术的支持力度。早在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我国政府就科学地将我国的航天活动划分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部分。这三大领域中,对普通人来说,空间技术与空间应用也许都不会太陌生,因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通信和气象卫星等将高高在上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拉近到人们身边。但空间科学是什么?相信不少人都说不清楚。但要提起中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很多人都会略知一二。其...
      不久前,我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体现了政府对航天技术的支持力度。早在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我国政府就科学地将我国的航天活动划分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部分。这三大领域中,对普通人来说,空间技术与空间应用...
  • 访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中国空间科学待耕耘2006-12-19
    访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中国空间科学待耕耘
      不久前,我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体现了政府对航天技术的支持力度。早在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我国政府就科学地将我国的航天活动划分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部分。这三大领域中,对普通人来说,空间技术与空间应用也许都不会太陌生,因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通信和气象卫星等将高高在上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拉近到人们身边。但空间科学是什么?相信不少人都说不清楚。但要提起中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很多人都会略知一二。其...
      不久前,我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体现了政府对航天技术的支持力度。早在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我国政府就科学地将我国的航天活动划分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部分。这三大领域中,对普通人来说,空间技术与空间应用...
  • 航天先锋:航天三院三部型号系统主任设计师冯大伟2006-12-19
    航天先锋:航天三院三部型号系统主任设计师冯大伟
      提起三院三部的冯大伟,熟悉她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参加过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从事大量的导弹控制、总体工作,在型号技术攻关中解决了一道又一道难题,突破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近20年来,冯大伟把自己的知识和心血完全倾注于钟情的飞航导弹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非凡的人生之路。  1995年,某型号处于研制阶段,三部承担该型号关键技术项目攻关,冯大伟担任该型号某系统主任设计师。当时技术攻关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新技术含量大,思路分歧多。冯大伟带领设计队伍连日...
      提起三院三部的冯大伟,熟悉她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参加过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从事大量的导弹控制、总体工作,在型号技术攻关中解决了一道又一道难题,突破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近20年来,冯大伟把自己的知识和心血完全倾注于钟情的飞航导弹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非凡的...
  • 航天先锋:航天三院三部型号系统主任设计师冯大伟2006-12-19
    航天先锋:航天三院三部型号系统主任设计师冯大伟
      提起三院三部的冯大伟,熟悉她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参加过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从事大量的导弹控制、总体工作,在型号技术攻关中解决了一道又一道难题,突破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近20年来,冯大伟把自己的知识和心血完全倾注于钟情的飞航导弹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非凡的人生之路。  1995年,某型号处于研制阶段,三部承担该型号关键技术项目攻关,冯大伟担任该型号某系统主任设计师。当时技术攻关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新技术含量大,思路分歧多。冯大伟带领设计队伍连日...
      提起三院三部的冯大伟,熟悉她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参加过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从事大量的导弹控制、总体工作,在型号技术攻关中解决了一道又一道难题,突破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近20年来,冯大伟把自己的知识和心血完全倾注于钟情的飞航导弹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非凡的...
  • 记科工四院四部戴进泉2006-12-19
    记科工四院四部戴进泉
      在航天战线上,活跃着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老同志、老专家,科工四院四部戴进泉就是其中的一员。  1963年,戴进泉从北京航空学院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当时还在呼和浩特市郊区的航天第四总体设计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航天紧紧相连。四十多年里,他留下了一串骄人的足迹:1980年获国防科工委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984年被评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1985年和1991年两度获航天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爱国立功标...
      在航天战线上,活跃着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老同志、老专家,科工四院四部戴进泉就是其中的一员。  1963年,戴进泉从北京航空学院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当时还在呼和浩特市郊区的航天第四总体设计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航天紧紧相连。四十多年里,他留下了...
  • 记科工四院四部戴进泉2006-12-19
    记科工四院四部戴进泉
      在航天战线上,活跃着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老同志、老专家,科工四院四部戴进泉就是其中的一员。  1963年,戴进泉从北京航空学院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当时还在呼和浩特市郊区的航天第四总体设计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航天紧紧相连。四十多年里,他留下了一串骄人的足迹:1980年获国防科工委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984年被评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1985年和1991年两度获航天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爱国立功标...
      在航天战线上,活跃着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老同志、老专家,科工四院四部戴进泉就是其中的一员。  1963年,戴进泉从北京航空学院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当时还在呼和浩特市郊区的航天第四总体设计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航天紧紧相连。四十多年里,他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