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第一颗小型卫星研制工作完成 7月将升空2003-05-12
    土耳其第一颗小型卫星研制工作完成 7月将升空
    新华网安卡拉5月11日电(记者 怀成波)据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土耳其已经完成第一颗小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该卫星计划在今年7月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   土耳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主席帕克教授11日在安卡拉中东科技大学举行的太空开发会议上宣布,按照该委员会信息和电子研究所的一项科研计划,土耳其同英国萨里大学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土耳其第一颗小型卫星的研制工作。   这颗卫星将携带5架太空照相机,对地球进行多种科学观测和研究。(完)
    新华网安卡拉5月11日电(记者 怀成波)据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土耳其已经完成第一颗小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该卫星计划在今年7月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   土耳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主席帕克教授11日在安卡拉中东科技大学举行的太空开发会议上宣布,按照该委员会信息和电子...
  • 雀鹰"探测器挑战太阳系诞生之谜2003-05-12
    雀鹰"探测器挑战太阳系诞生之谜
    “雀鹰”探测器踏上征程  9日下午1时29分,日本文部科学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在位于鹿儿岛的宇宙空间观测所,利用M5号大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射了一枚小行星探测器———MUSES-C。   火箭升空之后,探测器被放入预定轨道,并顺利展开了太阳能电池板,从此开始了它前往一颗编号为“1998SF36”的小行星上采集岩石样品的长途旅行,整个行程预计4年。为祝愿能成功采集到岩石样品,该枚探测器被命名为“雀鹰”。这是人类首次利用探测器对距地球3亿公里之遥的小行星进行直接采集岩...
    “雀鹰”探测器踏上征程  9日下午1时29分,日本文部科学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在位于鹿儿岛的宇宙空间观测所,利用M5号大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射了一枚小行星探测器———MUSES-C。   火箭升空之后,探测器被放入预定轨道,并顺利展开了太阳能电池板,从此开始了它前往一颗编号为“...
  • 美任命新的航天飞机项目负责人 期待重返太空2003-05-12
    美任命新的航天飞机项目负责人 期待重返太空
    新华网华盛顿5月9日电(记者毛磊)美国宇航局9日宣布,现年46岁的帕森斯将担当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的新一任负责人。在“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美载人航天计划前途未定的背景下,这一人事变动颇引人瞩目。   帕森斯目前任美宇航局约翰·斯滕尼斯航天中心主任。此前,他分别在美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和约翰逊航天中心工作,具有比较丰富的实际经验。按计划,在经过一段时间交接后,帕森斯将正式接替今年4月宣布辞职的迪特莫尔。作为美航天飞机项目的上任负责人,迪特莫尔曾在“哥伦比亚”号失事...
    新华网华盛顿5月9日电(记者毛磊)美国宇航局9日宣布,现年46岁的帕森斯将担当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的新一任负责人。在“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美载人航天计划前途未定的背景下,这一人事变动颇引人瞩目。   帕森斯目前任美宇航局约翰·斯滕尼斯航天中心主任。此前,他分别在美宇航局肯尼迪...
  • 印度成功发射第二代地球同步卫星2003-05-09
    印度成功发射第二代地球同步卫星
    新华网新德里5月8日电(记者刘军)印度报业托拉斯8日报道,印度当天把它研制的迄今最重一颗实验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最近两年中印度第二次成功发射卫星。   卫星发射地点在印度南部斯里哈里克塔航天基地,发射的GSAT-2实验通信卫星重1.8吨,是印度目前最重的卫星。发射工作进展顺利,火箭按照预定计划准时点火飞入蓝天,大约16分钟后,卫星被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据报道,这次发射使用的GSLV-D2型“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高49米,重414吨,采用三级动力...
    新华网新德里5月8日电(记者刘军)印度报业托拉斯8日报道,印度当天把它研制的迄今最重一颗实验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最近两年中印度第二次成功发射卫星。   卫星发射地点在印度南部斯里哈里克塔航天基地,发射的GSAT-2实验通信卫星重1.8吨,是印度目前最重的卫星。发射...
  • 实验线虫幸免于哥号事故2003-05-07
    实验线虫幸免于哥号事故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在返航途中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但航天飞机上用于科学实验的成百上千只线虫却幸运地活了下来,成为这一事故中仅有的幸免者。   几个星期前,搜索人员在“哥伦比亚”号残骸中找到了几个金属容器,这些容器随后运抵美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专家们近日将其打开后发现,容器中的培养皿内有大量活着的线虫。   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言人布鲁斯·白金汉称,据他所知,这些线虫是迄今在“哥伦比亚”号残骸中找到的仅有的还存活着的实验生物。“哥伦比亚...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在返航途中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但航天飞机上用于科学实验的成百上千只线虫却幸运地活了下来,成为这一事故中仅有的幸免者。   几个星期前,搜索人员在“哥伦比亚”号残骸中找到了几个金属容器,这些容器随后运抵美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专...
  • 哥号航天飞机失事可能由隔热片密封层破裂造成2003-05-07
    哥号航天飞机失事可能由隔热片密封层破裂造成
    新华网快讯:据美官方调查的初步结果,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可能是由飞机左翼上隔热片之间的密封层出现破裂造成的。
    新华网快讯:据美官方调查的初步结果,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可能是由飞机左翼上隔热片之间的密封层出现破裂造成的。
  • 初步认定:“哥伦比亚”左翼遭撞击导致解体2003-05-07
    初步认定:“哥伦比亚”左翼遭撞击导致解体
      负责调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之谜的独立委员会6日首次宣布,对种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各方一致认为,这架航天飞机左翼在起飞时遭到从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绝缘材料撞击,结果造成机体表面隔热保护层出现了大面积松动和破损,最终导致哥伦比亚号于今年2月1日在返航途中因超高温空气入侵而彻底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此前,虽然不断有专家通过上述理论来解释和推测哥伦比亚号失事的直接原因,但该调查委员会一直呼吁有关部门保持冷静,不要过早下结论。   从哥伦比亚号左翼...
      负责调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之谜的独立委员会6日首次宣布,对种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各方一致认为,这架航天飞机左翼在起飞时遭到从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绝缘材料撞击,结果造成机体表面隔热保护层出现了大面积松动和破损,最终导致哥伦比亚号于今年2月1日在返航途中因超高...
  • 俄罗斯“联盟”载人飞船返回地面有惊无险2003-05-06
    俄罗斯“联盟”载人飞船返回地面有惊无险
    新华网莫斯科5月4日电 俄罗斯“联盟-TMA1”载人飞船4日在偏离预定着陆地点460公里处返回地面。飞船上的3名宇航员安然无恙。这是今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载人航天器首次从太空返航。   “联盟-TMA1”载人飞船着陆后,搜索人员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在咸海以北发现目标。俄宇航局宣布,这3名宇航员全都安然无恙。但飞船着陆偏离的原因尚未宣布。   这3名宇航员是美国的鲍尔索克斯、佩蒂特和俄罗斯的布达林,均为国际空间站第6长期考察团成员...
    新华网莫斯科5月4日电 俄罗斯“联盟-TMA1”载人飞船4日在偏离预定着陆地点460公里处返回地面。飞船上的3名宇航员安然无恙。这是今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载人航天器首次从太空返航。   “联盟-TMA1”载人飞船着陆后,搜索人员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
  • 俄美计划恢复火星探测合作2003-05-06
    俄美计划恢复火星探测合作
    新华网莫斯科5月5日电(记者魏忠杰)俄罗斯负责今年6月2日向火星发射欧洲“火星快车”的瓦西里·莫罗兹5日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表示,俄航天专家已做好准备与美国航天专家开展火星探测合作。   他说,俄不久前拟定了火星登陆方案,将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部门合作,于2015年左右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火星进行实地考察。   俄美两国专家早在10年前就开始合作实施火星飞行计划。按照“火星-94”计划,俄美两国应于1994年向火星发射“轨道空间站”,...
    新华网莫斯科5月5日电(记者魏忠杰)俄罗斯负责今年6月2日向火星发射欧洲“火星快车”的瓦西里·莫罗兹5日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表示,俄航天专家已做好准备与美国航天专家开展火星探测合作。   他说,俄不久前拟定了火星登陆方案,将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部门合作,于20...
  • 俄罗斯拟严查“联盟”飞船非正常降落原因2003-05-06
    俄罗斯拟严查“联盟”飞船非正常降落原因
    新华网莫斯科5月5日电(记者魏忠杰)俄罗斯“能源”航天公司总裁尤里·谢苗诺夫5日表示,最近将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对“联盟-TMA1”载人飞船4日降落时偏离着陆点400多公里进行严格调查。   按照原定计划,国际空间站3名长期考察团成员乘坐的俄“联盟-TMA1”载人飞船返回舱应在距哈萨克斯坦阿尔卡雷克市以北90公里处着陆,但地面搜救人员在预定着陆时间过后两个多小时才在距原定着陆点40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飞船返回舱。与美国航天飞机象普通飞机一样降落不同,俄“联盟...
    新华网莫斯科5月5日电(记者魏忠杰)俄罗斯“能源”航天公司总裁尤里·谢苗诺夫5日表示,最近将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对“联盟-TMA1”载人飞船4日降落时偏离着陆点400多公里进行严格调查。   按照原定计划,国际空间站3名长期考察团成员乘坐的俄“联盟-TMA1”载人飞船返...
  • “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2003-04-30
    “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新华网莫斯科4月28日电(记者 魏忠杰)莫斯科时间28日9点56分(北京时间13点56分),搭载两名国际空间站第七长期考察团成员的俄“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据俄航天部队发布的消息,对接是在自动状态下进行的。飞船搭载的国际空间站第七长期考察团成员为俄罗斯宇航员马连琴科和美国宇航员爱德华·卢,他们将代替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宇航员鲍尔索克斯、佩蒂特和俄罗斯宇航员布达林。   据介绍,两名国际空间站成员将在空间站上进行15项科...
    新华网莫斯科4月28日电(记者 魏忠杰)莫斯科时间28日9点56分(北京时间13点56分),搭载两名国际空间站第七长期考察团成员的俄“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据俄航天部队发布的消息,对接是在自动状态下进行的。飞船搭载的国际空间站第七长期考察团...
  • 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图)2003-04-30
    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图)
      4月28日,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飞船搭载的国际空间站第七长期考察团成员为俄罗斯宇航员马连琴科和美国宇航员爱德华卢,他们将接替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宇航员鲍尔索克斯、佩蒂特和俄罗斯宇航员布达林。   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自动对接后,第七长期考察团成员和第六长期考察团成员一起聆听控制室的指令。
      4月28日,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飞船搭载的国际空间站第七长期考察团成员为俄罗斯宇航员马连琴科和美国宇航员爱德华卢,他们将接替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宇航员鲍尔索克斯、佩蒂特和俄罗斯宇航员布达林。   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