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鹰”探测器踏上征程
9日下午1时29分,日本文部科学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在位于鹿儿岛的宇宙空间观测所,利用M5号大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射了一枚小行星探测器———MUSES-C。
火箭升空之后,探测器被放入预定轨道,并顺利展开了太阳能电池板,从此开始了它前往一颗编号为“1998SF36”的小行星上采集岩石样品的长途旅行,整个行程预计4年。为祝愿能成功采集到岩石样品,该枚探测器被命名为“雀鹰”。这是人类首次利用探测器对距地球3亿公里之遥的小行星进行直接采集岩石样本的尝试。此次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为开发大型火箭与探测器,共花费了195亿日元研究经费。
重510公斤、靠离子引擎航行的“雀鹰”是一颗极具冒险精神的探测器。它的目标是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一颗直径仅为500米、自转周期为12小时的小行星。“雀鹰”预定2005年6月到达目的地,2007年7月返回地球家乡。
科学家认为,太阳系形成于45亿年前。当太阳系形成后,类似地球这样的大型行星由于重力引起的凝聚和地表变动等反复的变迁,现已全无太阳系初创时期的面目。而无数小行星却由于质量极小,45亿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它们在太阳系形成初始时的状态,围绕着太阳旋转。“雀鹰”的使命就是通过带回小行星的岩石,了解小行星的状态,从而揭开太阳系诞生之谜。
按照计划,这枚探测器在接近小行星表面之后,将缓慢下降并伸出采集小行星砂石的筒状装置。探测器在接触小行星表面约一秒钟的短暂时间里,向小行星表面发射金属弹丸。在岩石被弹丸击碎飞扬时,被筒状装置吸收收集。同样动作将重复数次。虽然预计探测器仅能收集1克左右的小行星岩石样品,但科学家认为已足够进行分析之用。如果届时探测器回收成功,那将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曾采集到来自地球以外星体的样本———月球上的岩石。
这次M5大型火箭和“雀鹰”的成功发射升空,为日本今后宇宙开发计划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并大大增加了日本对宇宙开发的信心。预计日本将相继进行月球探测器、红外线和X射线天文卫星、太阳观测卫星等的开发研究。同时,预定于今年10月进行的宇宙科学研究所、宇宙开发事业团等宇宙研究开发机构的重新整合,也将为日本的宇宙开发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