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观念能够永保与时俱进的状态,对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九院(三江集团)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法宝
从三江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成功的经验,而坚持解放思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启示之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力地推动了军品、民品、三产的发展壮大。近5年,三江集团资产总额从50亿元增长到130亿元,年营业收入从25亿元增长到60亿元,就是最好的佐证。追寻三江集团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解放思想在其中所起的牵引作用。
解放思想为型号产品系列化提供了契机。在航天领域,三江集团能够从“基地”的序列晋升到“研究院”的梯队,科研实力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三江集团就冲破了“等、靠、要”的思想篱笆,冲破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另起炉灶,开始研制新型号,致力于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三江集团成立了只有十几人的设计室,拉开了独立设计、独立制造的序幕。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人员编制,自己想办法挤;没有研制经费,自己想办法筹。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终于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型号正式立项,填补了国内该型号领域的空白。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三江人的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加开阔,没有需求创造需求,没有市场开拓市场,研制生产出国家急需的、好用管用的某型号。大量新技术的运用,激活了潜在的需求,奠定了三江集团在国家与航天领域的战略地位。
思想解放一小步,技术创新一大步。在“十一五”期间,三江集团领导提出了“坚持一个目标、实现二个拓展、确保一个占有”的战略构想,其主旨是实现型号系列化,并继续向新的领域迈进。思路决定出路,三江集团迎来了型号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激烈竞争的舞台上,三江人占得先机,展示出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多人一手、快人一拍的干练作风。创新的思路催生了创新的产品,型号上下延伸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解放思想为民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支点。三江集团的民品是伴随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发展初期,困难重重,大家思想上有许多模糊认识。一些干部职工认为军工企业搞民品是“权宜之计”,军品是“主业”,民品是“副业”。在军品任务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是让机器停着、工人闲着,还是自力更生、自谋发展,成为必须回答的问题。万山厂、江北厂展现出敢为人先的魄力,尝试生产轻型面包车和轻型货车,创造了“西有万江”的奇迹。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一直让他们受益,今天万山特种车及底盘之所以能够远销海外,不能不说与那个时期的积累无关。“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精神显现出思想解放的底蕴。
一部民品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一是突破了思想上的篱笆,二是突破了体制上的束缚,三是跳出了单一机制的框框。在二十世纪初,三江集团的民品发展开始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确立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机电成套设备、信息产业为突破点,以房地产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方向。房地产“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了内部的金融、物流、建筑、水电安装等产业的进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配套内部体系;“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思路确立,使得特种车及其底盘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获得了国防科工委政策与资金的支持。由此,三江人在思想认识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军品民品都是产品,只是用户不同、用途不同而已。军民融合是大势所趋,两轮驱动是发展所需。
解放思想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平台。初创时期,三江集团就把稳定知识分子队伍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作重点,提出了“靠事业留人,靠事业造就人”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三项措施,即大力开发新产品,使人尽其才;鼓励为事业拼搏的人成名成家,使人扬其才;切实改进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使人享其才。这个政策的施行,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一大批年轻的小高工脱颖而出,挑起了科研生产的重担。三江集团逐渐形成了“靠事业留人,靠事业造就人,靠政策激励人”的人才战略,形成了“出产品,出效益,出人才”的激励导向,形成了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目前,三江集团的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3人,国家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省部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3人,全国技术能手12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6人。在竞标的擂台上,年轻的三江设计队伍特别引人注目;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年轻的三江技能队伍让人刮目相看。
解放思想为深化内部改革提供了动力。改革的号角一直响彻三江的天空,虽有失败的例证,但更多是成功的记录。在“九五”、“十五”时期,三江集团按照“管理、经营、服务”分开的原则,迈出了军民品“分线、分离、分立”的步伐,对行政后勤、物流贸易、房地产、金融等进行剥离,初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通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瓶颈,特别是每两年一次的干部选聘工作,为有用之才提供了竞争的舞台。
“十一五”期间推行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让万山公司尝到了甜头。2007年,三江集团奏响了转型升级序曲,红林厂、红峰厂、江河厂率先尝试厂所合一的体制变革,二级研发机构走向壮大,一个个新型研究所应运而生。大的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管理上的改革一刻都没有停止,科研项目负责制、全面预算管理开始与市场接轨,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思想的解放与改革的深化展开联动,一切从企业的发展需要出发,追求体制与机制的适新应变。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开创三江集团发展新局面的要求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是一个思想不断升级的更新过程。三江集团发展到现阶段,将以争当实践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标准来审视自己,认真梳理面临的问题。在科学发展之路上,仍有许多未被认识的领域和规律,仍然有许多未知的“必然王国”。如果停滞不前,就很容易在现状里绕圈子、啃老本、守摊子,就会在第二次创业的征途上踯躅不前。在启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时候,三江人充分认识到,只有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才能完成建立新型航天研究院的艰巨任务。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保持居安思危、居危思进的进取心,不盲目跟风,不急躁冒进,而是静下心来,千方百计找漏洞,千方百计查问题,千方百计寻源头。三江集团当前亟需解决的是战略地位不突出、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型号专业优势不明显、民用产业规模效益尚未形成等主要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的目标。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面谋划,分步实施。三江集团确立了“九个转变”的路径:一是运行模式由生产型为主的基地向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研究院转变;二是产业发展由军品为主向军民融合、协调发展转变;三是经济发展由注重发展规模向规模、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四是科技发展由跟踪研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五是军用产业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并重转变;六是民用产业由分散发展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转变;七是建设模式由任务型向任务与能力结合型转变;八是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九是队伍建设由适应性人才引进与培养向复合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以这“九个转变”为抓手,确保三江集团综合实力和战略地位的提升,确保三江集团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说,转变的目标是清楚的,转变的路径是清晰的,关键是要增加单位整体技术含量,注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动能。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军品为本的理念。型号发展的成就可圈可点,每一次大型试验成功,都是一次辉煌的跨越。但是型号发展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境地。三江集团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专业优势不突出,创新能力不突出,核心竞争能力不突出。设计师系统在“吃透技术、吃透规律、吃透状态”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牢固树立“技术立院、创新强院”的思想,形成埋头钻研技术的学术氛围,形成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超越的竞争氛围。三江集团的生产组织体系较为完备,能够出色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售后服务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设计—生产—售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使型号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售后服务在整个系统中起着支撑性作用。我们必须以整体的、全局的眼光对待研制生产的产品,既要重视预研,也要重视研制,更要重视服务,把技术优势与体系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组合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我们看问题的思路要开阔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多一些。要做强,先做实;要做大,先做精。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落实军民融合的方针。整个国防科技工业均面临转型的艰巨任务,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军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军品需求的有限性与民品扩展的无限性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格局具有先天的缺陷。军品任务递减,对发展民品提出了更现实更迫切的要求,只有适新应变,才能跟得上“军民融合”的步伐。三江集团的民用产业虽然指标有较大增长,到2007年产值突破20亿元,创历史最高记录,但尚未真正实现真正的跨越。大部分单位的民品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小,部分项目运行质量和效益未能真正显现,而且项目比较分散,支柱产品尚未形成,效益亟待提高。发展民品的任务任重道远,解放思想的任务远未结束。当下,三江人深刻领悟到,发展民品绝不是为了上规模、凑产值,不是做简单的加法,而是要做乘法,要利用我们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整体优势,在特种车及底盘、机电成套设备、信息技术等方面有所建树。按照“十一五”确立的目标,到2010年,民品营业收入要达到55亿元,力争65亿元,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一个能带动整个集团发展的支柱民品,按既定的目标做强做大。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进入新世纪,企业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领军人物和专家型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三江集团发展的一个软肋。与地处北京的大型航天研究院相比,三江集团的技能人才出类拔萃,在技术比武中独领风骚。然而在型号立项的听证会上,三江集团却缺少技压群芳的高手,缺乏一锤定音的权威。型号竞争,毫无疑问是领军人物的对决。王振华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实力。随着多型号研制的全面铺开,骨干科研人员短缺的现象显现无遗。一些研制主力手握几个型号,疲于应付,缺少归纳总结、培训提高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事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格外迫切。三江集团求贤若渴的心境,可以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来描述。企业的领军人物不可能是外聘的,应该是内生的,因为对高端技术的了解不可能速成,需要浸以时日。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2008年是三江集团的“管理改革体制创新年”。在国际能源价格大涨、国内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深化改革是破解发展困境的唯一选择。三江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的转型升级、资源整合、军民融合、合资合作,无不涉及体制与机制的深刻变革。按照优化组织结构、缩短管理链条、提升管理效率的原则,对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进行了系统性转换,物业公司、旅游公司、动力公司、武汉招待所改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磨合的过程中走向壮大。技术中心、万山公司、三江瓦力特公司整合成新的万山公司,为平板车的做大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围绕房地产“产业链”的整合也开始起步,确保房地产公司能够安全度过市场的“低迷期”,并进入武汉市房地产公司的前列。与此同时,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其中薪酬体系改革成为重点,确保干部职工收入随单位效益提升而增长。按照“十七大”的精神,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干部职工合法享有更多财产性收入。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保持开放多赢的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躲进“深山”成一统的封闭状态。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的目光就开始与世界对接,与法国雷诺公司合资建立了三江雷诺公司,与白俄罗斯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合资建立了三江瓦力特公司。进入2005年,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三江集团拉开了对内合作的帷幕,与民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联手,先后建立了八峰药化公司、航天双龙公司、航天兴隆公司和航天旅游发展公司,这些公司均注入了“三江”的元素。
思想的解放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不管是与跨国公司,还是与民营企业打交道,都存在一个从磨合到融合的过程,不同的体制、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甚至冲突。合作的目的不是吃掉对方,而是在新的平台上共存共赢。基于这种共识,就能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思想处理好彼此的利益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学会有效沟通、平等交流,是把事业做强、把市场做大的必修课。在与方方面面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都能做到换位思考,相互间的合作就能走得更久更远。一些事例表明,不能多赢,就会同输。
在转型升级、军民融合的关键时期,三江集团应该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沿着建设“学习型、和谐型、进取型、效益型”企业,打造“中国航天骨干力量、中国一流企业集团”的目标前进,推动三江集团的新发展、新跨越。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九院院长 冯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