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梦豪情四十年——记中星22号A星副总师陈豪2006-12-05
    星梦豪情四十年——记中星22号A星副总师陈豪
      在中星22号A星的发射成功的欢呼现场,有一位两鬓染霜的老专家,他就是该星主管有效载荷的副总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4研究所的老专家陈豪。  精忠报国 融一腔豪情  陈豪的故乡在江南水乡,但性格中有着北方人的豪气。从中国科技大学一毕业,他就铺盖一卷,带着为国争光,让中国成为航天强国的梦想,来到了当时位于“三线”条件较为艰苦的航天504研究所,成为航天队伍中的一员。由此,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当中星22号A星发射成功后,有人问陈豪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在中星22号A星的发射成功的欢呼现场,有一位两鬓染霜的老专家,他就是该星主管有效载荷的副总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4研究所的老专家陈豪。  精忠报国 融一腔豪情  陈豪的故乡在江南水乡,但性格中有着北方人的豪气。从中国科技大学一毕业,他就铺盖一卷,带着为国争光,让中...
  • 星梦豪情四十年——记中星22号A星副总师陈豪2006-12-05
    星梦豪情四十年——记中星22号A星副总师陈豪
      在中星22号A星的发射成功的欢呼现场,有一位两鬓染霜的老专家,他就是该星主管有效载荷的副总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4研究所的老专家陈豪。  精忠报国 融一腔豪情  陈豪的故乡在江南水乡,但性格中有着北方人的豪气。从中国科技大学一毕业,他就铺盖一卷,带着为国争光,让中国成为航天强国的梦想,来到了当时位于“三线”条件较为艰苦的航天504研究所,成为航天队伍中的一员。由此,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当中星22号A星发射成功后,有人问陈豪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在中星22号A星的发射成功的欢呼现场,有一位两鬓染霜的老专家,他就是该星主管有效载荷的副总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4研究所的老专家陈豪。  精忠报国 融一腔豪情  陈豪的故乡在江南水乡,但性格中有着北方人的豪气。从中国科技大学一毕业,他就铺盖一卷,带着为国争光,让中...
  • 葛李虎:型号研制的“拓荒牛”2006-11-23
    葛李虎:型号研制的“拓荒牛”
      在长达40年的科学求索历程中,他经受了无数次艰难困苦的考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他是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参与研制的型号产品曾多次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迄今为止,年近七旬的他,仍然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表现出了一位科学家严谨务实,为科学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追求。2006年10月,在集团公司召开的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庆祝大会...
      在长达40年的科学求索历程中,他经受了无数次艰难困苦的考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他是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参与研制的型号产品曾多次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部级科技进...
  • 葛李虎:型号研制的“拓荒牛”2006-11-23
    葛李虎:型号研制的“拓荒牛”
      在长达40年的科学求索历程中,他经受了无数次艰难困苦的考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他是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参与研制的型号产品曾多次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迄今为止,年近七旬的他,仍然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表现出了一位科学家严谨务实,为科学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追求。2006年10月,在集团公司召开的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庆祝大会...
      在长达40年的科学求索历程中,他经受了无数次艰难困苦的考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他是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参与研制的型号产品曾多次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部级科技进...
  • 教海无涯“乐”作舟——访哈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王铁男2006-11-21
    教海无涯“乐”作舟——访哈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王铁男
      “他是一个好老师,我们非常喜欢他的课……”“王老师的优点是认真,缺点是太认真。”听到学生们这样的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王铁男教授很感动:“看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很欣慰,但同时也感觉压力更大了,我有责任更好地讲课,不辜负学生们的希望。”   在教学生涯中,王铁男教授有一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教案撰写、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直至演示操作都一丝不苟,就连与课堂教学配套的实验教学工具、实验报告、作业规范、试卷及评分细...
      “他是一个好老师,我们非常喜欢他的课……”“王老师的优点是认真,缺点是太认真。”听到学生们这样的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王铁男教授很感动:“看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很欣慰,但同时也感觉压力更大了,我有责任更好地讲课,不辜负学生们的希望。”   在教学生...
  • 教海无涯“乐”作舟——访哈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王铁男2006-11-21
    教海无涯“乐”作舟——访哈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王铁男
      “他是一个好老师,我们非常喜欢他的课……”“王老师的优点是认真,缺点是太认真。”听到学生们这样的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王铁男教授很感动:“看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很欣慰,但同时也感觉压力更大了,我有责任更好地讲课,不辜负学生们的希望。”   在教学生涯中,王铁男教授有一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教案撰写、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直至演示操作都一丝不苟,就连与课堂教学配套的实验教学工具、实验报告、作业规范、试卷及评分细...
      “他是一个好老师,我们非常喜欢他的课……”“王老师的优点是认真,缺点是太认真。”听到学生们这样的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王铁男教授很感动:“看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很欣慰,但同时也感觉压力更大了,我有责任更好地讲课,不辜负学生们的希望。”   在教学生...
  • 张柏楠--在追求中圆梦2006-11-13
    张柏楠--在追求中圆梦
    人物名片:  张柏楠,研究员。1962年6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在五院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程组长、型号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总体室副主任、副总设计师、总体设计部副部长。2004年,经总装备部批准,任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11月,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1月20日,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同...
    人物名片:  张柏楠,研究员。1962年6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在五院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程组长、型号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总体室副主任、副总设计师、总体设...
  • 张柏楠--在追求中圆梦2006-11-13
    张柏楠--在追求中圆梦
    人物名片:  张柏楠,研究员。1962年6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在五院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程组长、型号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总体室副主任、副总设计师、总体设计部副部长。2004年,经总装备部批准,任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11月,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1月20日,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同...
    人物名片:  张柏楠,研究员。1962年6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在五院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工程组长、型号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总体室副主任、副总设计师、总体设...
  • 认真扎实的实干家——记哈工大材料学院王仲仁教授2006-10-13
    认真扎实的实干家——记哈工大材料学院王仲仁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校科协常务副主席王仲仁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50余年,在塑性理论、球形容器发明、大型容器制造、超塑性成形、特种塑性成形工艺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仲仁教授六十年代,在全国塑性成形学术界开始崭露头角。在50岁以后发明了无模液压胀形法,将此法广泛地用于水塔及装饰球制造,还用此法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直径7.1m厚度24mm的LPG球罐,由此他获得了国际尤里卡发明金奖。他在60岁以后还作为总...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校科协常务副主席王仲仁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50余年,在塑性理论、球形容器发明、大型容器制造、超塑性成形、特种塑性成形工艺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仲仁教授六十年代,在全国塑性成形学术界开始崭露头...
  • 认真扎实的实干家——记哈工大材料学院王仲仁教授2006-10-13
    认真扎实的实干家——记哈工大材料学院王仲仁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校科协常务副主席王仲仁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50余年,在塑性理论、球形容器发明、大型容器制造、超塑性成形、特种塑性成形工艺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仲仁教授六十年代,在全国塑性成形学术界开始崭露头角。在50岁以后发明了无模液压胀形法,将此法广泛地用于水塔及装饰球制造,还用此法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直径7.1m厚度24mm的LPG球罐,由此他获得了国际尤里卡发明金奖。他在60岁以后还作为总...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校科协常务副主席王仲仁教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50余年,在塑性理论、球形容器发明、大型容器制造、超塑性成形、特种塑性成形工艺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仲仁教授六十年代,在全国塑性成形学术界开始崭露头...
  •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访退休老教师李庆春教授2006-08-30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访退休老教师李庆春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庆春教授毕业于哈工大,扎根于哈工大。作为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中的一员,他几十年来艰辛求索、执著奉献,甚至在退休后的10年内也一直以“第二个春天”的态度工作。  李教授退而不休,注重人才培养。他协助青年教师开辟了新的学科方向。他自主研究并建立的四套实验研究装置,为非平衡凝固技术与高性能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解了青年教师们的后顾之忧。他还将自己多年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学子们,退休后又培养了硕士生4人、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庆春教授毕业于哈工大,扎根于哈工大。作为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中的一员,他几十年来艰辛求索、执著奉献,甚至在退休后的10年内也一直以“第二个春天”的态度工作。  李教授退而不休,注重人才培养。他协助青年教师开辟了新的学科方向。他自...
  •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访退休老教师李庆春教授2006-08-30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访退休老教师李庆春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庆春教授毕业于哈工大,扎根于哈工大。作为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中的一员,他几十年来艰辛求索、执著奉献,甚至在退休后的10年内也一直以“第二个春天”的态度工作。  李教授退而不休,注重人才培养。他协助青年教师开辟了新的学科方向。他自主研究并建立的四套实验研究装置,为非平衡凝固技术与高性能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解了青年教师们的后顾之忧。他还将自己多年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学子们,退休后又培养了硕士生4人、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庆春教授毕业于哈工大,扎根于哈工大。作为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中的一员,他几十年来艰辛求索、执著奉献,甚至在退休后的10年内也一直以“第二个春天”的态度工作。  李教授退而不休,注重人才培养。他协助青年教师开辟了新的学科方向。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