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科普与人物  >  航天人物 > 正文
速写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大漠一族
发布时间:2016-05-11 分享:
  五月的大漠,一丛丛骆驼刺开始泛出绿芽,一簇簇贺兰花悄悄绽开花苞,小动物也开始在洞口灵活攀爬偶尔探出小脑袋打量这勃勃生机的春日……在春日的大漠,有辽阔也有豪壮,在这里还有着一个特别的种族,他们俗称“大漠一族”。

  “大漠一族”可说是隶属于“游牧民族”,他们不是久居此地的常住民,但是每年总有几个月他们会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这里。每次的大漠驻扎并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一群人,但是他们都拥有着同样的爽朗笑容、狠辣拼劲、严谨工作作风,以及共同的目标——确保外试验任务圆满成功!

  他们,就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十院进驻外试验场的试验队。

  不端架子的技术权威

  试验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当属老专家赵玉才,为了自己大半生热爱拼搏的事业,70多岁的他仍然作为一名试验队员出现在这里,和年轻同志一样早出晚归。虽然是老专家,面对技术问题,他却没有半点技术权威的架子,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有时意见不一致时他也会和别人争的面红耳赤,在技术问题面前,所有的试验队员“人人平等”。

  总师的专餐

  每到试验队员的饭点,队员们在食堂集体进餐时,总师唐志刚总会在一旁默默等待着属于他的特殊餐点——西红柿炒鸡蛋。因为前些日子刚做完甲状腺切除手术,手术后还在恢复期的他,为了型号任务,仍然选择了进场试验。由于身体还在恢复期,吃饭时必须要吃特定的盐,所以队里为了照顾他,每次都会为他单独做一份西红柿炒鸡蛋。

  无数恋娃狂

  这是大漠一族许多年轻同志的统一综合症。比如航天风华的谢吉胜,他是第一次来到靶场,在来之前他对浩瀚大漠以及神圣的试验任务很是向往,然而在南方待惯了的他,刚来时很不适应,鼻子干燥冒血丝,腿脚脱皮、嘴唇干裂,经过一个多月的忍耐他逐渐适应。他的女儿刚出生四个月,跟他聊天都会不经意谈到他的宝贝女儿,而在试验队里,这样的恋娃狂比比皆是。

  快乐新生代

  在大漠一族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类群,他们都只是一名普通的试验队员,来自十院各单位的技术工作岗位,他们朝气蓬勃,在枯燥的试验工作和大漠生活中,他们仍能找到快乐的源泉,每日里笑声笑语不断。航天电科的胡孝就是其中一员,不过,虽然他私下和同事们嘻嘻哈哈,但是工作起来绝不马虎,无论是深夜四点起床保障靶机起飞,还是待在颠簸的让无数人呕吐的直升机上抛撒箔条,他都用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去年的他在外试验场待了280多天,为了工作,今年他再一次来到这里,当提及他妻子与孩子时,他只有深深内疚与自责。

  在大漠一族,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在浅薄文字中体现的类群,他们平凡而坚韧,在烈日、风沙、复杂电磁环境以及雷达辐射中专注而忘我的工作。

  或许,许多人会对他们这般的工作状态不理解,对这样的无我拼搏不认同。但是,面对诸多疑惑的目光,当队员们望向天空,当众人翘首以盼的烟火点亮时,在那一张张黝黑脸颊上浮现的,含着激动、欣慰等万般情绪的笑容,足以说明了一切。

  科技强军,航天报国。这便是大漠一族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