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航天六院“技术能手”朱江海
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密封研制中心见到正在忙碌的研磨工朱江海,浅浅的微笑中,流露出质朴与平实,很难将她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和六院首届“十大技能名师”中唯一的女“名师”联系起来。然而,翻开她那沉甸甸的履历表,你却不能不承认,她无愧于这样的荣誉。
“研磨”高手
1986年,在钳工岗位上奋战了6年,已成为生产骨干的朱江海,服从组织分配,开始从事多种型号发动机端面密封零件的研磨工作。研磨是火箭发动机密封件机械加工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端面密封中非常关键的工序。研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性能,关系着发动机试验的成败。
朱江海深感责任重大。十几年来,她潜心钻研,大胆创新,努力实践,不断改进加工工艺方法,解决了多种型号发动机零件研磨中的技术难题,满足了试验的要求,杜绝了多起质量问题的发生。以她名字命名的“朱江海手工精细研磨”,成为六院首次评选出的5项加工技术绝招绝技之一。
某型号发动机所需断面密封的动环、静环,其研磨、气检工序是产品的关键工序。针对产品在加工中质量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时间要求紧的状况,朱江海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分析试验,从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加工工艺方法,12年来,交付产品400多套,从未发生过任何质量问题,确保了发动机的高可靠性。某重点型号的膜片模具,原结构为内陷形状,不仅给产品的研磨和抛光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还将影响产品的研制进度。经过多次试模,总是不能达到要求。怎么办?是请专业人员解决,还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全力攻克。朱江海选择了后者。于是,一有空闲她便仔细琢磨,反复试验。经过大量的分析试验,她总结出将整体式模具改为分体式,采用机械粗研加手工精研、抛光的加工方法,不仅完全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还将原来车工一个多月才能加工出的产品,缩短为8个小时。接着,她又针对某型号动环密封面,用常规加工方法无法满足质量要求的问题,提出用改变研具表面形状,来改善研磨剂在零件端面分布状况的方法。此方法在试验中一次成功,满足了设计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提高工效3.5倍。
倾心奉献
成功的主旋律,离不开苦干的协奏曲。近年来,作为重要岗位上的关键工种,朱江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为此,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面对异常繁重的工作任务,她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尽心竭力,倾力奉献。在她的工作日志上,从来没有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加班加点早已是家常便饭。几年中,究竟加了多少班,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她说不清,也无法说清。研磨间里经常有她忙碌的身影,加班加点的路上经常有她匆忙的脚步……由于她的爱人也是六院的一线技术骨干,两人经常是同时需要加班加点,孩子无人照顾,只好经常放在亲属家中。每当谈起孩子,朱江海的眼中,不时流露出深深的愧疚……然而,看到自己亲手研磨的高质量产品参加发动机组装,成功地将火箭推向太空的时候,又使她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多年的拼搏奋斗,朱江海获得了与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相适应的荣誉。她先后被破格晋升为国家高级技师并获得了六院“巾帼双文明立功竞赛标兵”、“十大技能名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青年技能接班人”、“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