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辛万青,1965年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某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历任一院一部十室副主任,某重点型号行政指挥、型号副总设计师。2002年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2003年获国防工业百名优秀硕士、博士,2003年获国防科工委一等功,2012年荣获集团公司2011年度航天功勋奖。
1999年5月8日,美国在巴尔干半岛对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公然挑衅,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某重点型号立即启动研制,并要求加快研制进度。此时,辛万青被任命为该型号的副总设计师。他和研制队伍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多次调研,梳理出了该型号的18项关键技术及初步技术解决途径。
辛勤耕耘方知难
2000年底,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型号的第一次试验失利了。之后,第二次试验结果虽略有好转,但结论仍是失利。到底是哪个环节或技术出了问题?
为了找到答案,辛万青率领队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设计、计算以及地面试验。后来发现,发射载荷的离散性虽使型号获得暂时成功,但困扰研制队伍的关键技术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又将型号试验引向了失利。
在辛万青看来,以前暂时的成功,仅仅是“跳窗户进去的”。型号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努力找到“开门的钥匙”。为了找到这把钥匙,弄清技术机理,辛万青和团队想尽办法,一次次突破了能力极限。有一次故障归零,他带着型号队伍在一个地方“封闭”了三个月,没日没夜地干了三个月,终于找到了故障问题。
万般磨砺终有成
数年间,该型号历经坎坷,不仅没有打垮辛万青,反倒激发了他的斗志。问及信心从何而来,此时已经是型号总设计师的辛万青斩钉截铁地说:“国家的事一定要想办法办成!”
多番研制攻关后,针对非常规发射下的载荷问题,辛万青和研制队伍找到了有效的技术方案,能够显著减轻载荷对整体结构的危害,并通过主动调姿等优化技术,将发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果然,翌年,型号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场打了多年的仗,终于赢了!得知结果后,辛万青这个硬汉落泪了。一时间,过去十年的辛苦、曲折都伴着这感慨的泪水静静地流淌着。辛万青一时竟说不出一句话来,而整个型号队伍也莫不如此。正是“磨砺方显英雄胆,一朝功成不说难。”
青丝染白无悔梦
在型号研制的初期,由于过度劳累和长期伏案工作,辛万青的腰椎间盘开始变形凸出。为了不使疼痛影响工作,他不停地变换姿势,实在疼极了,就吃几片止疼片。
多少个这样的夜晚过去了。忍着腰椎的巨大疼痛,辛万青完成了厚达200页、足足12万字的方案评审报告。当专家组一致通过该方案评审报告后,辛万青的精神才放松下来,意识到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确实到了不治不可的地步。
就这样,从满头青丝到华发染霜,从健朗才俊到中流砥柱,在步入航天、融入航天的20多个年头里,辛万青拼搏着,奋斗着,付出着,体味着,也收获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对型号总体设计工作的职业素养升华为无悔追逐航天梦的崇高事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