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遥感卫星,你了解多少?2024-06-21
    关于遥感卫星,你了解多少?
    遥感 即遥远的感知 指的是不直接接触物体 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 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进行收集、处理 从而实现对地面各种地物 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 对地观测综合技术 通俗点说 就是远距...
    遥感 即遥远的感知 指的是不直接接触物体 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 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进行收集、处理 ...
  • 卫星科普 光学遥感卫星,用“千里眼”带你“瞰”地球2024-06-21
    卫星科普 光学遥感卫星,...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到地震、山体滑坡、洪水泛滥等大尺寸的自然地貌变化。小到造楼盖房、建设人工湖、人工岛等相对小尺寸的人造地貌变化。这些变化都在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光学遥感卫星...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到地震、山体滑坡、洪水泛滥等大尺寸的自然地貌变化。小到造楼盖房、建设人工湖...
  • 航天器如何防护太空辐射?2024-05-31
    航天器如何防护太空辐射?
    我们的认知中,太空辐射似乎一直是个神秘又厉害的东西。比如能让土豆长得比西瓜大、能让小麦长得比大树高、能让普通人变身superman…… 其实,太空辐射是一种包含伽玛射线、高能质子和宇宙射线的特殊混合体,来源、影响、作用...
    我们的认知中,太空辐射似乎一直是个神秘又厉害的东西。比如能让土豆长得比西瓜大、能让小麦长得比大树高、能让普通人变身superman...
  • 嫦六月背取“宝”记 鹊桥二号本领强,月背通信有保障2024-05-31
    嫦六月背取“宝”记 鹊桥...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八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多年来,五院始终坚持技术立院,矢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蹄疾步稳,取得明显成效。五院抓总...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八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多年...
  • 硬“抗”超大地磁暴,航天器身怀绝技2024-05-31
    硬“抗”超大地磁暴,航天器...
    近期,太阳活动剧烈,连续引发超大地磁暴,但各国航天器除了不可避免的轨道衰减外,并无太多异常。为何会出现超大地磁暴?这种空间天气剧变会给航天器造成哪些麻烦?科研人员又有哪些不断改善的应对之策呢? 源于太阳 贡献奇观 最...
    近期,太阳活动剧烈,连续引发超大地磁暴,但各国航天器除了不可避免的轨道衰减外,并无太多异常。为何会出现超大地磁暴?这种空间天气剧变...
  • 遨游太空前,先学个种菜技能傍身?2024-05-31
    遨游太空前,先学个种菜技能...
    央视网消息:从4月26日进入中国空间站至今天5月26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已经在轨工作生活满一个月了。种菜、养鱼、做实验,测量、打扫、忙锻炼,他们的太空生活充实。 在问天实验舱内,航天员李聪精心照料绿植,来源:央视新闻...
    央视网消息:从4月26日进入中国空间站至今天5月26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已经在轨工作生活满一个月了。种菜、养鱼、做实验,测量、打扫、...
  • 印象嫦娥丨月球背面神秘在哪儿?嫦娥六号月背探秘那些事2024-05-31
    印象嫦娥丨月球背面神秘在哪...
    5月3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器的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六号的目的地是遥远的月背,并去那里“挖土”回来,同时开展多项科学探测。那么月背为什么值得去呢?“挖土”返回又有...
    5月3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航天器的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六号的目的地是遥远的...
  • 神十八首次出舱完成!一图回顾浩瀚太空的中国足迹2024-05-31
    神十八首次出舱完成!一图回顾浩瀚太空的中国足迹
    神舟十八号乘组28日顺利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用时约8.5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 在微重力、大温差、强辐射的太空环境中活动,乘组要做哪些准备?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以来的历次“太空行走”都完成了哪些任务?对空间站建造有何意义?
    神舟十八号乘组28日顺利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用时约8.5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 在微重力、大温差、强辐射的太空环境中活动,乘组要做哪些准备?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以来的历次“太空行走”都完成了...
  • 从“中国天眼”到“宇宙触角” 和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一起追“星”2024-05-31
    从“中国天眼”到“宇宙触角...
    “我们要发现更多的脉冲星,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接受新华访谈专访时感慨地说,“现在有这么好的实验平台,我们有义务把它做到世界第一”。 FAST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
    “我们要发现更多的脉冲星,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接受新华访谈专访时感慨地说,“现在有这么好的实验平台,我们...
  • 在轨实验进行中!空间科技领域名词知识帖速通2024-05-23
    在轨实验进行中!空间科技领...
    在人类空间活动中,科学探索和研究不断拓展领域,接续取得重大成就,与天文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当代基础科学的关联越发紧密,得到各空间科学大国的高度重视,并在空间计划中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形成了较完整的基于空间任务...
    在人类空间活动中,科学探索和研究不断拓展领域,接续取得重大成就,与天文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当代基础科学的关联越发紧密,...
  • 嫦六月背取“宝”记 无惧挑战,最美“逆行”2024-05-20
    嫦六月背取“宝”记 无惧挑...
    5月8日,经过近月制动,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与嫦娥五号任务相比,嫦娥六号的轨道设计面临着独有的难题。为确保嫦娥六号“走好每一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轨道设计团队基于嫦娥五号任务轨道方案的成功经验,围绕适应和匹配月...
    5月8日,经过近月制动,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与嫦娥五号任务相比,嫦娥六号的轨道设计面临着独有的难题。为确保嫦娥六号“走好...
  • 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为哪般?2024-05-06
    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为哪...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古朗月行》一诗中,写出了孩童眼中的月亮。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个“近邻”的认识依然有限,尤其是“白玉盘”的另一面——月背。 从科学意义上讲,月球由于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古朗月行》一诗中,写出了孩童眼中的月亮。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个“近邻”的认识依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