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球探测卫星会面临哪些特殊环境2015-12-15
    月球探测卫星会面临哪些特殊环境
      我们仰望星空,一轮明月如同玉盘般挂在半空中。远远地看去,月亮是那么地美丽和安详,但实际却并非如此,月球附近轨道的空间环境是十分严酷和特殊的,除了具备一般太空环境中所共有的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点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之处,需要在月球探测卫星设计时加以考虑。  一、光照条件  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卫星围绕月球转,日、地、月、卫星四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导致了其特殊的轨道光照条件。  月球探测卫星的轨道通常采用环月极轨道,其轨道面方向在惯性空间中不...
      我们仰望星空,一轮明月如同玉盘般挂在半空中。远远地看去,月亮是那么地美丽和安详,但实际却并非如此,月球附近轨道的空间环境是十分严酷和特殊的,除了具备一般太空环境中所共有的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点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之处,需要在月球探测卫星设计时加以考虑。  一、...
  • 为何在月球背面着陆难于月球正面?2015-12-09
    为何在月球背面着陆难于月球正面?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这使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人们在地球上观测月球,天秤动导致月面边沿地区可以被观测到,除此之外,月球背面的大部分区域是无法被观测到的。    因此,对月球背面的观测只能依靠航天技术来实现。1965年7月18日,苏联发射地探测器3号。在发射后33小时,该探测器从距月球9219千米的高度拍摄了月球表面并传回地面,获得了人类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数码技术,因此所拍摄的照片不清晰,但这毕竟是人类第...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这使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人们在地球上观测月球,天秤动导致月面边沿地区可以被观测到,除此之外,月球背面的大部分区域是无法被观测到的。    因此,对月球背面的观测只能依靠航天技术来实现。1965年7月18日,苏联发射地...
  • 海王星的卫星家族2015-11-18
    海王星的卫星家族
      海王星,冰冷的气态巨行星,按照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在1846年被两位天文学家奥本·勒维耶和约翰加勒发现。根据行星命名的惯例,海王星以罗马海洋之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的名字命名。在它被发现的17天后,天文学家注意到它也有一个卫星系统。  最初,只有海王星最大的卫星海卫一可以被观测到。但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地面望远镜的改进和太空探测器的发展,更多的卫星被发现。海王星现在有14颗已知的天然卫星,由于海王星得名于罗马...
      海王星,冰冷的气态巨行星,按照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在1846年被两位天文学家奥本·勒维耶和约翰加勒发现。根据行星命名的惯例,海王星以罗马海洋之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的名字命名。在它被发现的17天后,天文学家注意到它也有一个卫星...
  • 最新研究显示:暗淡“小太阳”或能支撑生命2015-11-03
    最新研究显示:暗淡“小太阳”或能支撑生命
      长久以来,研究人员推断,占到银河系中约四分之三恒星的小型“太阳”(如图所示)太过暗淡,以至于无法为围绕它们运行的行星上的任何光合作用生物提供足够的光。  无不过,基于对能获得多少可见光的确切计算,最新研究显示,此类生物将获得足以使其幸存下来的光。  这很像地球北极圈中的植物和生活在较低纬度的同类相比,能依靠大大减少的光生存。相关成果将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  不过,这种假设的外星世界将需要以非常近的距离围绕其红矮星运行,差不多像水星距...
      长久以来,研究人员推断,占到银河系中约四分之三恒星的小型“太阳”(如图所示)太过暗淡,以至于无法为围绕它们运行的行星上的任何光合作用生物提供足够的光。  无不过,基于对能获得多少可见光的确切计算,最新研究显示,此类生物将获得足以使其幸存下来的光。  这很像地球北极圈...
  • 科普:微生物“入住”空间站2015-10-28
    科普:微生物“入住”空间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10月27日在英国《微生物组》杂志上报告说,国际空间站上不仅生活着宇航员,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居住,其中源自人类皮肤的细菌占多数。  美国航天局在一份声明中总结道:“哪里有人,哪里就有细菌,哪怕是在太空里。”不过该机构也强调,尚不清楚这些微生物是否损害空间站宇航员的健康。  国际空间站在地球上方约400公里处运行。现有观点认为,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总体上不利于微生物生存,但一些幸存下来的微生物可能会毒性变强。  为了解空间站上...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10月27日在英国《微生物组》杂志上报告说,国际空间站上不仅生活着宇航员,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居住,其中源自人类皮肤的细菌占多数。  美国航天局在一份声明中总结道:“哪里有人,哪里就有细菌,哪怕是在太空里。”不过该机构也强调,尚不清楚这...
  • 神秘恒星系里有外星文明?科学家不倾向这一解释2015-10-28
    神秘恒星系里有外星文明?科学家不倾向这一解释
      这几天,天文学界最大的事件莫过于1500光年外发现的一颗神秘恒星。它的光变模式如此奇怪,以至于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解释:这可能是外星文明迹象。  到底怎么回事?率先抛出该发现的“行星猎人”项目科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王吉作出了回答。  恒星的亮度去哪儿了?  从2009年开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普勒”望远镜对这颗叫KIC8462852的恒星持续观测了4年时间。它距离地球约1500光年,位于天鹅座与天琴座之间,其质量是太阳的1.2倍,表面温度与太阳...
      这几天,天文学界最大的事件莫过于1500光年外发现的一颗神秘恒星。它的光变模式如此奇怪,以至于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解释:这可能是外星文明迹象。  到底怎么回事?率先抛出该发现的“行星猎人”项目科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王吉作出了回答。  恒星的亮度去哪儿了?  从2...
  • 卫星应用产业的机遇与新格局2015-10-28
    卫星应用产业的机遇与新格局
      30年前,我国首颗静止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自主卫星应用的新时代。今天,在通信广播、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卫星应用作为全球战略性高技术应用领域的标志,已开始步入产业化、规模化高速发展的时代。  现代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演变成产业链条间的竞争与合作。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以高技术著称的卫星应用市场将呈现出由小众市场向规模市场的转变,由专业化产品向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转变的特点,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服务业4大应用...
      30年前,我国首颗静止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自主卫星应用的新时代。今天,在通信广播、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卫星应用作为全球战略性高技术应用领域的标志,已开始步入产业化、规模化高速发展的时代。  现代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演变成产业链条间的竞争与合作。随着空间技术的...
  • 天体生物学家称木卫二上的早期生命可能来自彗星2015-10-27
    天体生物学家称木卫二上的早期生命可能来自彗星
      天体生物学家称,木卫二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彗星,科学家通过模拟撞击实验表明,一颗直径为5公里左右的彗星撞击可打破木卫二上厚厚的冰层。科学家现在的研究表明,彗星上可能存在有机物质,因此这些携带早期生命的太空岩石可能通过这个途径进入木卫二冰下海洋中。  马萨诸塞州威廉姆斯学院的考克斯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自2004年以来就开始研究木卫二的地形,他们发现其表面存在一些冰层受损现象,于是就利用模型来推演这些受损处是如何形成的。最新的理论认为冰层受损是来自彗星或者小行...
      天体生物学家称,木卫二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彗星,科学家通过模拟撞击实验表明,一颗直径为5公里左右的彗星撞击可打破木卫二上厚厚的冰层。科学家现在的研究表明,彗星上可能存在有机物质,因此这些携带早期生命的太空岩石可能通过这个途径进入木卫二冰下海洋中。  马萨诸塞州威廉姆斯学...
  • 研究显示红巨星内含强大磁场2015-10-27
    研究显示红巨星内含强大磁场
      10月23日,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刊登论文称,首次探测到发展至红巨星阶段的恒星内部神秘磁域的“衰减”活动,并发现它们是强磁化的,这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恒星生命历程的演变。  星震学研究恒星内部结构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该论文的题目为“星震学可以揭示红巨星强大的内部磁场”。星震学技术可用于观测恒星振荡特性并结合理论分析来研究恒星内部结构。现在科学家使用该技术能够计算出几十个红巨星中心的磁场强度。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吉...
      10月23日,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刊登论文称,首次探测到发展至红巨星阶段的恒星内部神秘磁域的“衰减”活动,并发现它们是强磁化的,这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恒星生命历程的演变。  星震学研究恒星内部结构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该论文的题目为“星...
  • 科学家发现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预示太阳系未来2015-10-23
    科学家发现白矮星吞食行星碎片预示太阳系未来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前在《自然》科学期刊发布最新天文图像,显示在距离地球570光年的处女座星团中,有行星碎片在一颗白矮星约83.7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天文学家认为,该行星是被白矮星的重力撕碎,形容这是人类首次“看覑一个太阳系毁灭”,同时预示了当太阳变成白矮星后,地球可能面临的最终命运。    当一个质量不太大的恒星,例如太阳,耗尽它的所有燃料时,就会变成一个白矮星。恒星会首先膨胀成一个红巨星,尺寸大到足以吞没内行星对于太阳系来说,就包括地球...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前在《自然》科学期刊发布最新天文图像,显示在距离地球570光年的处女座星团中,有行星碎片在一颗白矮星约83.7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天文学家认为,该行星是被白矮星的重力撕碎,形容这是人类首次“看覑一个太阳系毁灭”,同时预示了当太阳变成白...
  • 宇宙中只有8%的星球宜居2015-10-23
    宇宙中只有8%的星球宜居
      根据最新的理论研究,当太阳系在46亿年前形成的时候,宇宙中可形成潜在宜居星球的物质,只消耗了8%,即使太阳能再燃烧60亿年,宇宙诞生宜居星球的过程依然不会停止,要知道,还有92%的宜居星球,在宇宙这个“大产房”中等待着“出生”。  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这一结论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和行星捕获者开普勒太空观测站联合搜集的数据分析。  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中心的皮特·拜鲁兹表示,这项研究的最主要动机就是希望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因...
      根据最新的理论研究,当太阳系在46亿年前形成的时候,宇宙中可形成潜在宜居星球的物质,只消耗了8%,即使太阳能再燃烧60亿年,宇宙诞生宜居星球的过程依然不会停止,要知道,还有92%的宜居星球,在宇宙这个“大产房”中等待着“出生”。  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这一结论来...
  • 科普:宇宙中的“接吻”双星2015-10-23
    科普:宇宙中的“接吻”双星
      听起来像悲壮的爱情故事:两颗恒星亲密接触,类似“接吻”,却难逃“短命”结局。欧洲南方天文台10月21日报告说,研究人员观测到了这样一组双星系统,而且是迄今发现的最热、质量最大的此类系统。  报告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天文望远镜观测到这个双星系统,代号为“VFTS352”,位于距地球约16.5万光年的蜘蛛星云内。那里是银河系周边区域中最活跃的“造星”带之一。  虽然目前该系统还是由两颗恒星组成,但双星表面已经相互接触。两颗恒星中心仅距...
      听起来像悲壮的爱情故事:两颗恒星亲密接触,类似“接吻”,却难逃“短命”结局。欧洲南方天文台10月21日报告说,研究人员观测到了这样一组双星系统,而且是迄今发现的最热、质量最大的此类系统。  报告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天文望远镜观测到这个双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