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研究人员推断,占到银河系中约四分之三恒星的小型“太阳”(如图所示)太过暗淡,以至于无法为围绕它们运行的行星上的任何光合作用生物提供足够的光。
无不过,基于对能获得多少可见光的确切计算,最新研究显示,此类生物将获得足以使其幸存下来的光。
这很像地球北极圈中的植物和生活在较低纬度的同类相比,能依靠大大减少的光生存。相关成果将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
不过,这种假设的外星世界将需要以非常近的距离围绕其红矮星运行,差不多像水星距离太阳那么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将使行星暴露于变为不毛之地的辐射剂量范围内。
但开展最新研究的团队也“谢绝”了这种可能发生的扫兴事。他们认为,在几十亿年后,这些红矮星的辐射将和太阳相仿。如果研究人员提出的这两个论点都是正确的,那么此项研究将使在其他世界里找到生命的可能性增加近1000倍,并且使生命得以进化的最近世界距地球不到10光年。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