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航天  >  重大任务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  最新动态 > 正文

航天科工集团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出重要贡献(三)

发布日期:2005年10月28日字体: 【大】【中】【小】

    在刚刚结束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中,中国航天两大集团之一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配套单位,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该集团有多个下属单位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配套工作,并因所提供产品的高质量而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等部委的表彰。

  694厂紧固件关键时刻显本色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为地处河南的航天科工集团694厂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作为航天标准紧固件的专业科研生产单位,694厂承担着航天型号的配套紧固件的研制生产任务。多年来,在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上都有该厂配套的紧固件产品。此次,该厂又为长二F运载火箭和神舟六号以及相关测控、遥感、太空科研等系统工程研制生产和配套了数百个品种规格、数万件紧固件。

  为了圆满完成神舟六号的型号配套任务,694厂多次与型号总体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结合神舟六号用紧固件的技术、质量要求,从紧固件的自身特点入手,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保证了“神六”的配套需求。

  694厂目前正“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水平,一流的质量,创一流的高性能紧固件产品”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检测水平,并将紧固件作为企业科研生产的拳头产品,继续为航天型号配套提供性能更加可靠的紧固件产品。

  二院203所协力铸造一流器件

  作为国内最早的晶体元器件研制生产单位,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为神舟六号飞船研制出了高可靠、高稳定的石英晶体元器件、射频微波组件、频率源等组件,有力地保证了载人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石英晶体元器件、频率源是各种电子系统的核心器件。从“神一”直至今日的“神六”,203所研制的晶体谐振器、振荡器等多项产品均以稳定的性能、高可靠的质量接受了每一次发射的考验,在不同功能的电子系统中,出色地完成了安控、应答、数传、搜救等任务,为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3所六室主任设计师江山、刘亚轩为了确保“神舟”配套产品的顺利研制生产,带领全体项目承担人员在实验室宁静的灯光下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在他们的工作日历上写满了各项试验进度。当时已年近60岁的张成翼设计师,始终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与年轻同志们一样加班加点。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事们均被其长者风度所折服,对他为室里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赞不绝口。电装人员陆军在父亲病危住院时,都无暇顾及,偶尔抽时间探视一会就匆匆地返回了工作岗位,直至父亲病逝。提及此事,他总是说:“确保飞船任务进度要紧,我们从事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我还是一名党员,所做的这些父亲会理解我的。”

  今天,长征火箭喷射出的长长烈焰,已化作了“神六”奔向太空的绚丽轨迹,今天的203所也向攀登科技新高峰发起了新的冲击。

  二院699厂巧破振子天线加工难点

  在“神六”成功发射和安全返回后,作为航天队伍的一分子,航天科工集团二院699厂也欢腾了,因为这次成功也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

  699厂承担的是神舟六号飞船和火箭用各型号振子天线的加工任务。这一批特殊的任务不仅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加工难度大,而且周期都极短。接到任务后,699厂时刻将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力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厂里将任务下达到65车间,每一次65车间都极为重视,为了确保任务周期,车间进行了周密的动员和部署,要求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振子天线由不锈钢加工而成,主体包括两部分:底座和天线振子,加工后装配成形。底座由块状毛坯加工而成,需要在零件底面加工出尺寸为上千毫米的大型弧面,在其四周还要加工出数个向心孔,而内腔底面则是由几个不同半径、不同角度的弧面圆滑拼合而成,尺寸要求极严,材料又是不锈钢,加工难度可想而知。65车间数控组动用了最好的精密镗铣床,巧妙设计工装进行装夹,选用特制刀具,加工时严密监控,成功攻克了这种零件的加工难度。

  振子天线是将不锈钢棒料弯成直角,再焊上一条不锈钢棒,它的技术要求特别高。为了严格确保天线振子的性能,要求在其直角处自然成形,内侧不能有折叠且该处半径也要与其余部分几乎一致。这个要求近乎苛刻,但是65车间钳工组迎难而上,多次设计修改工装,反复进行试验,成功地攻克了这一“不可能”的难题,受到研制方的称赞。


  南京晨光集团金属软管助力“神六”

  10月17日凌晨,“神六”的返回,让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集团员工的心中多了一份慰藉,也涌动着一种自豪,因为他们为“神六”高质量、高水平地提供了金属软管产品和燃料加注系统。

  1960年晨光集团就开始研制金属软管产品,可以说,他们对于航天器管路系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我国研制生产的火箭上第一根管子就是他们生产的。目前,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他们生产的软管产品其市场占有率达95%。此次“神六”发射,他们负责管路系统的研制。飞船中使用的管路系统有着很多特殊的要求,因为其本身空间很小,留给安放管路的地方自然十分有限,飞船上的各种管子都安装得非常密集,不可能采用地面上管道的材料和连接方式。因此,晨光集团的科研人员通过积极攻关,研制出来的金属软管具有柔软易连接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适应狭小空间的要求。

  此外,发射“神六”的长二F火箭的燃料加注系统也是晨光集团研制生产的。据介绍,使用液体燃料的运载火箭,加注过程中必须确保燃料“滴水不漏”,在发射时不能产生激烈的火花。因此,晨光集团这次为“神六”研制生产的燃料加注系统,其精密程度直接关系到运载火箭发射时的安全。根据这一“苛刻”要求,晨光集团的参与单位和人员克服近年来科研生产任务极为繁重、人手极为紧张、加班极为频繁等困难,按时拿出了优质产品,为“神六”的圆满发射提供了保障,在中国的航天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笔。

  林泉电机厂保障航天员日常生活和平安返回

  航天科工集团林泉电机厂从1992年10月签订第一份“载人航天工程”产品的合同开始,殚精竭虑、刻苦攻关,13年来,共研制生产了数百台(套)“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产品。在载人航天工程7大系统中,林泉电机厂大部分产品覆盖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所有环节,是保障航天员日常生活、平安返回的关键设备。

  为中华民族早日实现千年的飞天梦想,林泉电机厂的科研技术人员、生产试验人员从神舟一号的研制开始,就栉风沐雨、坚韧不拔地向载人航天这一当今世界高科技最具挑战的领域发起了一次次进攻。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他们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保证飞行试验任务的总体进度,在设计、生产、试验等现场,洒下了他们不知多少辛勤的汗水。执着的追求,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林泉电机厂自行研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代表了目前国内设计及制造的先进水平,陆续攻克了低噪声、长寿命及高可靠技术。同时,也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科技队伍。其次,在生产试验过程中,工厂通过强化质量管理,严格质量纪律,精益求精,保障了林泉电机厂参与的历次飞行试验顺利完成,确保了我国航天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

  林泉厂干部职工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秉承“求于互尊、诚于顾客”的价值观念和“兴于科技、成于人才”的经营理念,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努力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后续飞行试验任务,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