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成功发射,举国上下一片沸腾,欢欣鼓舞。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干部职工更是无比振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自豪,因为飞船上执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乘坐的3套座椅就是由他们研制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再次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神七”成功发射,凝聚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全体员工的辛劳、心血和智慧。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为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了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和36套航天座椅。相对于“神六”飞船上的座椅,“神七”座椅在设计上更加先进,主要体现在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得到提高。” 接受采访的该所所长邱光荣言语中露出骄傲与自豪。 作为中国唯一的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在突出直升机主业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在发展航天事业中有所作为,成功研制了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 成功研制了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协助航天员训练 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是以大型载人离心机为主体, 具有仪表及噪声模拟功能的飞船上升段和返回段的综合试验模拟器, 是航天员生命保障工程的主要设备之一,主要用于航天员的超重耐力选拔和超重适应性训练。 在研制过程中,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充分运用先进航空技术,实现了设备的高精度控制和高品质运行,完全满足使用需求。著名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均在此设备上进行过训练。该设备至今已正常运行9年多,选拔、训练航天员1000多小时,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标志性成果,2000年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为保障超重训练设备各系统均处于良好协调运转状态,在“神六”成功发射和回收后不久即开展了设备全面维修检查、系统升级和保养,经过参研人员历时8个月的精心维护,使得该设备全面恢复原状态,并且在固有频率、运转平稳性和噪声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得到了使用部门的高度认可。2007年1月设备维修预验收后,即投入了“神七”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 成功研制交付了36套航天座椅,座椅水平达世界一流 航天座椅是载人航天工程中用于装载宇航员的重要设备。“神舟1号”至“神舟6号”飞船均装备了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座椅。用于“神七”的航天座椅已于2007年6月交付。 航天员在飞船中如同婴儿在母体中保持一种蜷曲的坐姿,座椅必须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设计中座椅的结构模拟人体复杂的外型,以满足人体最佳受力状态,座椅通过可滑动的滑块与缓冲吸能机构相连,起到调节航天员的仰卧姿态及减振功能,保证高速运动中,航天员始终处于舒适状态,同时座椅还必须具备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必须具备很好的舒适性、安全性,加工难度非常大,座椅加工的好坏对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承担航天座椅设计任务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结构研究室朱银垂主任告诉记者,“神七”航天座椅在“神六”航天座椅的基础上从设计到制造都有了明显改进,融合了多项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在设计方面采取了结构综合化改进技术,使结构布置更加合理,提高了完整性,改善了座椅结构的耐疲劳性能,同时重量更趋合理;在连接件材料使用方面采用了重量更轻、承载能力更高和耐疲劳特性更好的新型材料和标准件,使用结果表明,铆接工艺性明显提高,产品表面质量大大改善;在产品制造方面,工艺人员在以往批次制造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工装、模具改造,在铆接工序方面也进行了合理调整。与“神六”座椅相比,“神七”座椅更具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能够自行设计制造航天座椅,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航天座椅无论是从选材还是从产品的精度与重量控制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后续产品仍在研制之中。 集智攻关、充满艰辛的创新研制之路 面对高技术高难度高可靠性的系统工程,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组建多单位、多专业、多学科人员参加的研制队伍。 载人航天工程是代表国家综合实力的重大工程,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承担两项设备研制任务的时候, 正值实施国家“九五” 计划,我国直升机业进入大发展的春天,多个科研项目交叉, 任务十分繁重。参研人员怀着振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响应所领导班子“为航空航天事业而战,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形象而战,争分夺秒拼命干,上下一心保节点”的号召,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以超常的付出保证了研制目标的实现。 航天座椅研制过程工序非常复杂,对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承担座椅制造任务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机电设备制造厂副厂长廖有彬介绍说,座椅的尺寸标准是按照国家飞行员的标准体形制模翻制的,座椅在生产过程中,对安装的精度、尺寸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焊接件和铆接件都非常容易变形。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成立了组合加工、前支撑梁焊接和座椅铆接等多个技术和质量攻关组,参研人员集智攻关,成功攻克了前支撑梁成形和加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克服了焊接、铆接过程中易变形、尺寸控制、精度控制、装配和接口指标要求极高的困难;座椅的研制过程中实行“定设备、定人、定岗、定工艺”四定管理,关键重要零部件和工序都由全厂技术最精湛的人员承担,确保了航天座椅的各项技术和性能指标。据介绍,生产座椅的材料,全部是航空方面的贵重材料,并且全属国产。 航空座椅制造精度要求非常高。为提高航天座椅的质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多次召集技术质量分析会,要求参研人员树立精品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精益管理理念,严格控制产品研制各阶段质量,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科学的流程管理,保证了航天座椅的高质量交付,赢得了北京卫星制造厂的高度称赞。 航天座椅研制的过程,是技术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如今座椅成功率在90%以上;制造1套座椅的周期从当初的2个半月缩短到现在的1个半月。 参与航天工程项目研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载人航天工程是国家重大项目,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科研人员胸怀大目标, 在突出直升机主业中实现了大突破, 在发展航天事业中有所作为,给全所干部职工以巨大的鼓舞。研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研制对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发展,已经并将持续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项目研制,提升了专业能力,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充分发挥直升机行业特有技术优势,实现了项目研制目标。在超重训练设备研制过程中,综合运用先进航空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载人离心机的机械系统高钢度、低惯量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机、电、人一体化的综合设计技术;通过试验验证,在合理选择总体参数和确定系数取值范围方面有所突破,形成了准确计算大型载人离心机的载荷、功率、扭距、扭振频率、固有特性、强度等计算方法和设计分析软件;实现了大惯性系统的高品质动态特性和高精度控制;采用综合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实现了现有生理测试设备微弱模拟信号的高质量传输。在航天座椅研制过程中,攻克了前支撑梁成形加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有很多新的工艺方法在提出来,总结出来并在直升机型号研制中得到运用;研制航天座椅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了直升机结构、强度的设计能力和试验能力。 通过项目研制,创新了设计理念,培养锻炼了人才。载人航天工程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项目,通过项目研制,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科研人员得到了锻炼,在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次成功,不许失败”、“以质量保成功、保安全、保战斗力”的航天质量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强化了科研人员的精品意识,培养了科研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格按程序流程办事的良好工作习惯,项目部分设计理念、设计质量要求在直升机重点型号研制中得到了应用。 通过项目研制,增强了国防实力,带来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制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超重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才具备实力,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积极承担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研制,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装备核心竞争力。据了解,引进一台同类高性能超重训练设备约需1200万美元,而国内研制的经费不到1500万人民币。 通过项目研制,提升了研究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发展后劲。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通过研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增进了与航天兄弟单位的了解和沟通,学习了航天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了视野,引伸拓展了航空航天合作领域。现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与航天合作单位、合作项目逐年增多,航空航天技术、工艺、信息互相补充,增强了研究所的发展后劲。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为贡献航天事业而骄傲,同时在载人航天项目研制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是确保研制目标实现的精神动力;励精图治, 奋发进取,在技术创新上就能有所作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竭诚为发展航天事业提供一流服务,为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国防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曾菊敏 黄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