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航天  >  重大任务  >  探月与深空探测  >  最新动态 > 正文

“嫦娥一号”两年后升空探月

发布日期:2004年11月04日字体: 【大】【中】【小】
    [国家航天局网讯] 耸立在珠海航展探月工程展区的探月工程雕塑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模型,成为航展期间众人关注的焦点。据介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制的探月工程卫星系统即将开始初样整星的组装及各项地面试验,按计划2005年6月完成初样研制工作进入正样研制阶段,2006年下半年进行全系统联调,2007年实现绕月飞行。

  “嫦娥一号”是我国旨在进行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一期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2004年2月,这一项目由国家批准正式立项。目前,“嫦娥工程”已经取得了部分进展。已组建的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负责绕月探测工程组织实施和总体的协调,五大系统(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发射场系统、地面应用系统)都已完成方案论证阶段的工作,整体基本进入到初样阶段状态。

  “嫦娥一号”将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发射后,“嫦娥一号”将用8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并完成四大科学任务,即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不久前,记者还从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胡浩处了解到,为完成绕月探测工程的四项科学目标要求,“嫦娥一号”卫星上将搭载CCD相机、干涉成象光谱仪、激光高度计、γ/x射线谱仪、微波辐射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仪、太阳风离子探测仪共7种科学探测仪器。目前已完成了科学探测仪器的总体方案设计、模样产品研制工作、初样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等工作。

  胡浩还透露,为提高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的可靠性,工程研制人员进行了4l项可靠性增长措施的研究工作,并针对月球探测卫星进行了适应性改进方案研究。截至目前,已完成20个项目的可靠性提高工作,其余项目和有关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专家说,嫦娥工程的设想是在2020年前实现“绕、落、回”的总体目标。一期工程将主要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开展月球表面和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二期工程实现月面软着陆与月面巡视勘查,计划于2012年前后实施;三期工程实现月球探测器采样返回,计划于2017年前后实施。

  据了解,嫦娥一期工程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整个工程由国防科工委负责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承担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承担卫星有效载荷和地面应用系统研制建设工作;发射和测控将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实施。卫星由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地球大椭圆转移轨道,经过数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飞行4—5天后,经过制动进入轨道高度为2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进行科学探测活动。(古新萍 李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