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印度在顿巴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火箭发射台,并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1975年4月19日,印度从苏联的火箭发射场发射了印度第一颗自制卫星。1980年7月18日,印度首次从本国的发射场,用自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目前,印度在探月领域的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那么,印度有关月球探测工作的最新进展是什么?对于中国探月的看法是什么?在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上,面对中国记者的采访,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代表Goswami教授就印度在探月领域的计划以及与中国开展合作等方面给予了详尽的阐释。 记者:您对中国的探月计划有什么看法,比如说“嫦娥一号”,您认为有哪些可取之处? Mr Goswami:我认为中国在这个项目上有非常好的计划,但至于未来要具体的做什么还有待明确。例如“嫦娥一号”的登月,取样等等的计划,步骤明确,实施过程也非常紧密,但是仍有待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改进。 记者:您能否分析一下目前印度国内的月球探测和利用的情况以及相关的计划? Mr Goswami:在印度,未来的探月计划已经成为了最高层关注和讨论的内容,印度目前还不打算登月,包括在月球取样带回地球。因为这需要技术创新,花费巨大。 90年代初期,印度航天局就确定要开始进行探月计划,近来又向印度科学界开放了一个小卫星的项目,开展了未来空间科学探测路线图的征集活动。印度航天局开放了所有的平台,其中有3个国际合作项目。还有行星研究计划,也根据本国自身能力进行决策。印度和国际合作方面,希望不重复其他国家的探测计划,能够树立自己最可能取得成功的方案。 未来五年最重要的探测领域就是火星和月球探测。印度空间研究中心1997年开始制定相关探月目标,确定了全月球观测,化学成分研究系统等等,发射战略不同于以往。针对月球还有其他行星的探测,印度还制定了未来五年计划,计划第一步是登月,然后是探测火星。该计划将在2007年完成制订。 在印度,目前最重要的是确定这些计划是为了解决哪些科学问题而设定的,需要确定这些计划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等等国家也一样,在实施具体的计划的过程中都需要考虑清楚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记者:您觉得在探月工程上,印度和中国之间可以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 Mr Goswami:我们承认,印度在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方面水平并不高。在技术方面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学习,而科学方面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每个人都在谈论合作,但没有人会对我们说“希望你们来做这些实验”。印度和其他国家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有合作,但都只限于大的框架方面。中印两国高层之间就这一领域的合作也有对话,但进行真正的合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事实上,我们希望能够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特别是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场,是非常适宜开展各种研究的。每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开展相互合作可以提供各自所长共同进步,各个国家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对各国都有好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探月计划,各个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可以相互协调,包括数据的统一化,相关数据实现共享等等,可以共同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 但是在一些技术领域,有些国家都希望由自己国家独立完成。比如“嫦娥一号”就是完全由中国研制的,“SELENE”是由日本独立研制的。但是有些项目如果能够邀请其他国家共同参与,可能会更好。我们的探月计划就曾向国外征求设计方案,共得到17个提案,从中选择了4个。在目前印度的航天发展水准下,我们需要和其他的国家开展更多的合作,同时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合作能够促进本国的探月工程更好的发展。 记者:如果可以选择合作的对象,那您觉得目前谁是最理想的合作对象? Mr Goswami:首先我们没有选择权,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计划。如果本国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或许就可以选择和谁合作。印度目前还不能选择和谁合作,任何国家能来和我们合作,我们都很欢迎。(吴斌斌 陈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