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国际航天 > 正文

卫星研制跨越式发展 “人造星空”星光灿烂

发布日期:2002年09月02日字体: 【大】【中】【小】 分享: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李斌 孙宏金)种类不断增多、寿命不断延长……我国卫星研制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有9颗应用卫星在太空中成功运行,成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史上在太空中运行卫星最多的时期。由我国卫星打造的“人造星空”,为加速我国信息化进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九五”以来,我国加快了应用卫星的研制步伐,先后成功发射了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和海洋卫星等多类型的应用卫星。应用卫星种类不断增多,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在太空中运行的所有应用卫星品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指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卫星都是跨过了国际上航天国家先发射实用型卫星、而后发射应用型卫星的传统发展阶段,首次发射就投入了应用。

  “中国星”的可靠性也在不断增强。我国1997年5月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卫星至今已正常运行5年多,“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在设计寿命两年的时间里,运行稳定,提供的信息量丰富,其中1999年10月发射的“资源一号”卫星,已超期服役近一年,被誉为“长寿星”。应用卫星在预定设计寿命里可靠工作,且可长时间超期服役,这种情况在我国卫星研制历史上并不多见。

  “中国星”实现了系列化、组合化、平台化。近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运用成熟技术、成熟产品,实现技术创新,先后建立返回式、通信广播、对地遥感和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改变了我国卫星工程传统研制和组织方法,大大缩短了卫星研制的周期,为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实现“快、好、省”卫星研制的目标提供了保证。(完)

  消息来源:新华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