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国际航天 > 正文

民用范围广泛军用价值大 各国斥巨资角逐卫星战

发布日期:2003年05月26日字体: 【大】【中】【小】 分享:

    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和国家集团不惜巨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除了可以为民用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外,也在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卫星导航可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制导炸弹等各种精确打击武器制导,可使武器的命中率大为提高,武器威力显著增长。命中精度提高2倍,就相当于弹头TNT当量提高8倍。提高远程打击武器的制导精度,可使攻击武器的数量大为减少。

  ●美国

  卫星导航系统最庞大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自1973年起步,1978年首次发射卫星,1994年完成24颗中高度圆轨道(MEO)卫星组网,共历时16年、耗资120亿美元。至今,已先后发展了三代卫星,共发射了41颗。目前,在轨工作卫星有28颗,还将发射19颗,总共耗资190亿美元。


  该计划由美国国防部运作。在过去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这个系统为其执行任务的飞机、舰艇及部队的运动和攻击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和导航,保证了空袭作战中对预定目标打击的较高确保摧毁率。


  ●俄罗斯

  “格洛纳斯”系统在构建


  1995年,俄罗斯完成了24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加1颗备用卫星组网,耗资30多亿美元,由俄罗斯国防部控制。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也是由24颗卫星组成。2002年底,俄罗斯航天兵成功发射了3颗“格洛纳斯”卫星。除这3颗卫星以外,在太空运行的“格洛纳斯”卫星已有10颗,其中的8颗已经启用,另外两颗是备用卫星。军事专家指出,无论是对付NMD,还是打“太空战”,该系统都是俄罗斯手中的“王牌”之一。


  ●欧洲

  “伽利略”计划再度搁浅


  欧洲1999年初推出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确定30颗卫星,总投资35亿欧元。根据欧委会文件,伽利略虽是民间系统,但仍受控使用,采取反欺骗、反滥用和反干扰措施,在战时可以对敌方关闭。2002年底,由于德国和意大利在“谁执牛耳”问题上发生龃龉,伽利略导航卫星定位系统计划再度搁浅。


  ●日本

  不放弃“区域性”系统计划


  日本科学与技术厅于1996年提出建立一个区域性导航卫星系统,其星座由1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或8颗低轨道卫星组成。这一建议虽因美国的反对而搁浅,但日本并未彻底放弃。日本科学与技术厅于1997年3月要求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用7年时间开发导航卫星的关键技术。据《中国航天》


  新闻链接

  70次发射 成功率90%

  长征火箭入国际一流


  中国航天专家25日在北京指出,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标准,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在90%以上,可以认为进入了国际一流水平。“北斗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长征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从第69次发射时的89.8%提高到了90%。它标志着中国长征运载火箭已经跻身于国际一流运载火箭的行列。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的“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4%,欧空局的“阿丽亚娜”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3%,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0%。(奚启新)


  资料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利用若干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卫星导航系统,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不仅具备了上述能力,而且在定位性能上有所创新。(北京晨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