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网讯](特约记者 马晓中 记者 陈宁)“由于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空间科技及其应用正成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的新契机”。这是新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2004年5月24日刚刚召开的“第十二届联合国/欧空局(UN/ESA)基础空间科学研讨会”上指出的。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和欧空局共同举办,中国国家航天局具体承办。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及欧空局共同资助了25名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来华参加研讨会。
新上任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出席了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欢迎词。孙来燕强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空间国家及联合国外空委的成员国,将加强与联合国在空间领域的合作,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确定的有关建议,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空间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不断做出贡献。
联合国外空事务司是负责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国际合作的专门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利用空间科学技术。该司资深研究员汉斯·哈勃博士介绍说,长期以来,联合国认识到各国的科学、经济和社会进步是互相关联的,从而一直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根据第三届联合国探索和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UNISPACE III)确定的一项特别行动计划,UN/ESA基础空间科学研讨会不断举办。这一研讨会是联合国促进与空间相关活动的国际合作战略的一部分。
“实际上每种人类文化都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因为它是一种媒介,”哈勃说,“人类通过它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起源及其在浩瀚的宇宙中的位置。”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不具备现代天文设施和信息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天文学方面的潜力。
哈勃介绍说,目前,地基和天基天文台站的使用使宇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数字化,这种情况使机遇与挑战并存。虚拟天文台概念和天文物理数据系统的出现表明在信息丰富和网络无所不在的时代,天文学对世界所起作用的方式发生了示范性转变。研讨会各分组会议将探讨虚拟天文台概念和天文物理数据系统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可用性,以及小型望远镜如何适应在21世纪出现的这种从事天文学的方式。作为探测仪器和跟踪设施,小型望远镜获取的数据将占所有天文学数据中相当一部分。
“三角架”计划(TRIPOD)是专门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基础空间科学发展而设的方案,包括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提供适合发展中国家水平的基础研究工具,如天文望远镜设施。天文望远镜设施已相应地在智利、哥伦比亚、埃及、洪都拉斯、约旦、巴拉圭、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建立,并相继投入运行。第二个方面是提供教材,将基础空间科学引入这些国家的大学课程中已有的物理和数学课程中。第三个方面是实施基础空间科学领域初期研究计划,如由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辅助的变星观测计划。利用虚拟天文台和天文物理数据库将补充到TRIPOD方案中,以满足前沿教育和研究的要求。
关于非线性统计力学及天体物理,哈勃介绍说,许多科学领域中各种复杂现象展示了幂次律特性,反映出一种递阶或多重分形结构。许多现象用热力学或统计力学中的方法,特别是涉及最大熵的方法似乎更易于描述和理解。近些年,许多国家对熵的非广延性描述、玻尔兹曼-吉布斯统计力学和标准热力学进行了大量研究。这种描述具有内在的非线性特性并以自然的方式产生了幂次律。
据悉,本次会议将讨论7个主题,包括天体物理数据系统、档案及信息分配;虚拟天文台;非线性统计力学及天体物理;国际太空计划能力的发展;三角架(TRIPOD)计划的实施和进展;天体物理学和太阳系新计划的新机遇;行星探测。在第七个主题研讨过程中,会议将与美国宇航局喷推实验室和欧空局的相关实验室进行实时远程视频和数据链接演示。这一演示名为“火星样本返回”,目的是进行国际行星任务初期设计与并行设计能力的适时交互演示,以证明全球范围内并行和交互任务设计方案;该方案是与欧空局和其它空间机构建立共同任务设计能力的重要一步。该演示还将向参加本届研讨会的各国科学家(其中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展示一个空间任务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来自阿根廷、奥地利、巴西、加拿大、中国、埃塞俄比亚、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巴拉圭、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新加坡、南非、韩国、西班牙、叙利亚、英国、阿联酋、乌拉圭、越南、美国和也门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