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发言人伊戈尔·德加洛宣布,9月8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叶卡捷琳堡”号和“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号核潜艇先后从巴伦支海水下成功试射了两枚名为“轻舟”的潜地洲际弹道导弹。
轻舟SS-N-23是三级液体导弹,由前苏联马克耶夫机器制造设计局即现在的俄罗斯国家火箭中心负责研制。它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航天大国发展起来的第四代战略弹道导弹。1979年1月开始研制,后经飞行试验和产品定型,1986年2月开始装备海军核潜艇服役。1991年前苏联与美国签署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时,将其约定代号为PSM-54。苏联解体后,它一直作为俄罗斯战略威慑的主要支柱武器之一起着重要作用。
SS-N-23潜地洲际弹道导弹,弹径1.9米,弹长14.8米,动力装置为三级液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天文惯性制导,战斗部为分导式4个子核弹头,每个子核弹头的威力为10万吨梯恩梯当量,全弹起飞质量为40.3吨,从位于水下的核潜艇上发射,射程远达8300公里,命中精度即圆公算偏差达500-900米。当然,这次试射和研制阶段的飞行试验一样,导弹不会装置核战斗部,只能携带模拟弹头。
这种导弹弹体是焊接的铝合金整体密封结构。动力装置即推进系统各级都用共底式推进剂贮箱和潜入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没有箱间段和级间段。三级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氧化剂均为四氧化二氮,所用的燃烧剂均为偏二甲肼。第一、二、三级发动机分别潜入第一级燃烧剂箱和第一、二级氧化剂箱中。第一级发动机包括固定的主推力室和4个游动推力室。第二、第三级均为泵压式单推力室发动机。弹上还用一个末助推级亦称分导级来分别导引4个子核弹头飞向各自的预定目标。整个弹体结构安排得非常紧凑,内部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俄罗斯拥有的多种潜地弹道导弹中,SS-N-23是惟一装备海豚级核潜艇的导弹。“叶卡捷琳堡”号、“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号、“新莫斯科斯克”号和“卡累利阿”号等均属海豚级核潜艇,是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的主力潜艇。自1981年以来,前苏联共建造了7艘这个级别的核潜艇,每艘有16个发射筒,每筒装1个导弹。现在俄罗斯共有7艘海豚级核潜艇装备了112枚SS-N-23导弹在服役。此外,还在三个地区共贮存有81枚这种导弹。
导弹从位于水下的核潜艇上发射时采用湿发射法,亦称乌拉尔发射法。核潜艇携有为导弹发射筒供水的专用贮水容器和监控导弹密封性能的气体分析系统、喷淋系统。发射前先用专用贮水容器将水注满装有导弹的发射筒,然后实施发射,点燃第一级液体火箭发动机,从而在燃烧剂箱下底与尾段壳体所包络的空间形成一个钟形气腔,用以缓冲发射时产生的气体动力,使导弹点火后从发射筒中动身时所遇到的力与热载荷降至可以接受的程度。为保证导弹在海浪、核潜艇摇摆等各种干扰作用下能顺利出筒,采用了环向导向方案,即在发射筒内壁装设固定的导向件,而在导弹壳体外侧安装两个导向环。
鉴于海豚级核潜艇是贮存和发射导弹的阵地,故而要求它在给定的海浪、艇速、潜深等约束条件下能可靠地发射导弹。导弹在出厂前就加注好推进剂并将加注口焊死。此后,导弹在运输直至装入核潜艇发射筒的过程中均不需要进行维护。核潜艇上设有全自动化的控制设备,对导弹的日常和射前勤务实施监控管理。发射过程中,三级火箭发动机逐级点火工作,直至第三级工作结束后与其相应的弹体分离。最后末助推级发动机用4个推力室分别推动4个子核弹头飞向各自的袭击目标。在试射时,是4个模拟子弹头飞袭各自的靶标。
俄罗斯在今年2月举行的军事演习中,海军北方舰队的“新莫斯科斯克”号和“卡累利阿”号两艘核潜艇试射SS-N-23导弹失败。3月17日,“新莫斯科斯克”号核潜艇两次试射这种洲际导弹,均获成功。6月29日,“叶卡捷琳堡”号核潜艇试射该型导弹亦获成功。9月8日,先是“叶卡捷琳号”号后是“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号两艘核潜艇分别试射SS-N-23导弹都获成功。两枚潜地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时间相隔只有两小时,它们的模拟弹头都向东飞行了近8000公里后,在预定时间内准确击中了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库拉试验场上的靶标。
多次试射成功,表明SS-N-23潜地洲际弹道导弹性能良好,这使俄罗斯海军保持了实施纵深精确打击的主动权。(国家航天局网特约撰稿/尹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