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国际航天 > 正文

美成功试验机载激光导弹拦截装置

发布日期:2004年12月07日字体: 【大】【中】【小】 分享:

    美国为了建立和完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提高其制天权的能力,最近成功进行了一次空载激光导弹拦截装置试验。

  11月10日,装载着激光导弹拦截装置的一架波音747飞机从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升空后,成功地发射了一束功能强大的激光束。尽管这次被称为“第一束光”的发射试验仅持续了不到1秒钟,但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试验是由美国波音公司领导的一个小组组织实施的。

  这种激光导弹拦截装置系统由6个外观相同、大小相当于轻型货车的模块组成,使用化学氧—碘激光器,其原理是通过光学装置,把一束直径如篮球大小的激光光束发射到数百公里外的导弹弹体上,使其熔化破裂而达到将其拦截摧毁的目的。虽然这次试验未设靶标,但证明其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是可行的。

  试验结果令美国军方感到满意。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把这次试验称为空中激光拦截系统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该局发言人肯尼思•恩格莱德说,这次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工作,剩下的事情是对系统进行调试。未来几个月内,工程师们将研究改进该装置,以延长激光束的时间和提高其功率,然后将把它安装到波音747飞机上进行测试,其中包括在太平洋上空摧毁模拟导弹。不言而喻,如果摧毁模拟导弹获得成功,这种武器系统就会往定型生产、列装部队的方向发展。

  其实,美国早就开始了激光武器的研发,并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1973年美国空军就在一架波音NKC-135型飞机上加装了空中激光武器试验室。1976年7月,美空军还用激光武器击落了两架MQM-61型靶机。现在在波音747飞机上进行的发射激光试验,是用来拦截击毁比靶机速度快得多的导弹的,因而要求其发射距离更远、功率更大。

  激光的特点是定向发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且以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直接射出,用其照射目标时,延时完全可以忽略,不需要考虑设计提前量。用其射击1万公里远的空中目标仅需三十分之一秒,再也不用为那沿着曲线飞行的导弹弹头运动情况而费脑筋了,简直就是指哪打哪。同时,发射激光没有反作用力即通常讲的后座力,能立即转移打击目标,还可以进行单发、多发或连续射击。正缘于此,用激光作武器已被各国所关注,美国则更加重视。

  在波音747飞机上安装的空载激光导弹拦截装置,就是靠发射的激光束的高热效应来直接摧毁目标的。由于激光射中目标后不到半秒钟就能把焦点处的碳加热到8000摄氏度以上,足以使任何高熔点的金属或材料熔化和气化,故而把它直接用做拦截导弹的武器是最合适的了。波音747飞机的最大载重量为66吨,航程可达9636公里,激光武器搭载在它的身上,更能增强其作战威力。

  利用激光束输送的巨大能量亦可拦截轨道卫星或其他航天器,因而激光武器将来会发展成为理想的太空武器,成为夺取制天权的利器。

  然而,用于高能激光武器的强激光器无论是功率还是能量等方面,还都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体积也显得过于庞大。因此,提高激光的功率、能量及效率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瞄准和跟踪目标也是使用这种武器有待克服的课题。

  美国的这次试验表明,所研制的强激光器的技术性能有了提高,但体积和重量仍然过大,用波音747飞机运载容易暴露目标。至于瞄准和跟踪导弹的能力怎样,只能等待以后的试验情况予以证明了。(国家航天局网特约撰稿/尹怀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