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俄罗斯总统顾问亚历山大·布鲁金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宣布:“对于俄罗斯而言,重要的是选择一条发展国家航天规划关键部分的优化之路,以使俄罗斯能够在载人航天领域保持国际上公认的领导地位。”
从布鲁金的言论中不难得出两点结论:一是由于拥有宇宙飞船和空间站,俄罗斯在开发地球外太空方面尚处于领先地位;二是俄罗斯要保持这一地位,而且为此需要确定和发展国家航天规划的关键部分。
第一个结论的正确性是毋容置疑的,因为从2003年2月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除俄罗斯之外,就少有其他的飞船在进行航天飞行。而且,目前这样的情形将一直维持到2005年美国开始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大西洋”号航天飞机之时。
但对于第二个结论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载人航天领域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关键方向,以便使俄罗斯继续在开发地球外空间方面保持领先国际地位?实际上,由俄航天局局长安纳托利·彼尔米诺夫等专家撰写的《俄联邦2006-2015年航天规划》试图解答这样的问题。该文件最重要的建议包括:建立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方面的新组成部分,并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研发和制造新一代可多次使用的宇宙飞船——“快船”号,并在保障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方面的工作进程中使用该宇宙飞船。实际上,对于俄罗斯而言,完善和发展国际空间站俄罗斯组成部分将可能成为俄航天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而由于历史原因,俄载人航天对于其科学技术各个行业都将从根本上起到带动作用,包括机械制造、电子、生物、医学等等。
彼尔米诺夫认为,“快船”号预计在2012年之后开始飞行。与早在40年前就完成首次飞行的3座型“联盟”号相比,“快船”号宇宙飞船的未来之路还很长。形象地说,“快船”号就是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独木舟”,它的舱内可坐7人,能够向太空轨道运送700公斤的货物。但这样的宇宙飞船的用途是什么呢?理论上,“快船”号可以扮演国际空间站“舷梯”的角色,可以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及货物,而且还可以将其作为“救生艇”使用。但是国际空间站将在2015-2017年间撤出轨道,也就是说,耗资10亿美元研制的新型宇宙飞船可以得到保证的使用期仅为3-5年,接下来就只能期望太空旅游或者那些希望积极开发太空计划的国家来利用它了。对于美国、中国这样可以拥有自己的新型宇宙飞船的国家来说,将不再需要俄罗斯的“太空出租车”。
面对航天大国地位逐步下降、财政拨款连年减少的趋势,俄罗斯实际上可以通过发展载人火星轨道站来寻求脱困之路。俄罗斯“能源”航天火箭公司就有一个星际宇宙飞船方案,可以作为载人火星轨道站的基础。载人火星轨道站的工作流程是:宇航员乘坐星际宇宙飞船定期飞往火星;遥控机器人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在完成火星相关研究计划后,火星轨道站可以像国际空间站一样飞返地球。同时,火星轨道站可以通过解决一些科研应用任务来收回成本。这一项目可在10-12年内完成,所需资金每年不超过10亿美元,这要比美国的火星科研项目花费少。
实际上,要实现火星飞行计划,俄罗斯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俄在参加国际空间站项目中最大的教训就是:经济上落后的伙伴对于经济发达伙伴从来都不具备技术优势,前者从来都是从属于后者的。虽然俄与其他国家联合开展火星探测项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要实现这种联合,只有等到俄罗斯在该计划中占有不容置疑的主导地位,不仅仅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时候了。(国家航天局网特约撰稿/高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