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新闻媒体的消息说,由于白宫方面拒绝拨款,因此派遣航天员或者机器人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计划已从美国联邦预算中予以删除。这使本来就命运多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终于面临绝境。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美国和欧洲合作研制的近地轨道天文台。1990年4月25日,它被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倾角为28.47度、高度为587公里的轨道运行以后,已在太空工作了将近15年的时间。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太空望远镜,哈勃自升空以来通过其他中继卫星向地面传回了大量数据资料,为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太空严酷的条件,使得哈勃许多设备疲惫不堪。美国宇航局曾先后4次选派航天员乘航天飞机升空,对其进行大修。第一次是1993年奋进号,第二次是1997年发现号,第三次是1999年发现号,第四次是2001年哥伦比亚号,这4架次航天飞机都运载航天员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维修保养和仪器升级。每次大修都使哈勃面貌一新,重获生机。
美国宇航局原计划2006年对哈勃望远镜进行最后一次维修,主要是更换陀螺仪和电池,保证其工作到2010年以后。同时,安装两部新相机,分别从红外和紫外波段观察宇宙,提高其观测能力。还打算在哈勃完成使命后,用航天飞机把它接回地面,置于博物馆供人观赏。但由于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不得不改变计划,于是美宇航局局长奥基夫2004年1月16日宣布,取消对哈勃的第五次维修。
迫于科学家们的压力和要求,奥基夫于2004年6月1日说,可以考虑利用机器人上天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不过实施时间要推迟到2007年。为此,去年10月末,美国宇航局与加拿大MD机器人公司签订1.44亿美元的合同,由后者研发更灵巧的机器人和抓牢臂,以便参与修复工作。
2004年12月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个委员会在递交国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宇航局应该派航天员而不是机器人去维修哈勃望远镜,以延长哈勃使用寿命。这个由21名科学家、工程师和航天员组成的委员会经过半年分析后认为,对于航天员来说,维修哈勃望远镜和乘航天飞机飞赴国际空间站这两者之间的风险差别很小。同时机器人执行任务非常靠不住,而且要花太长时间。另外,机器人维修哈勃望远镜的总投资至少需要10亿美元。
既然航天员维修望远镜和飞赴空间站的风险相差无几,以前又多次从事过这项工作,那么派航天员或机器人上天维修的效果和费用比较就成了突出的问题。据美国航空航天公司方面估算,机器人维修哈勃望远镜的费用为20亿美元,与派遣航天员基本相当,但机器人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基于上述理由,加上美国航天飞机将于今年夏季恢复飞行,故而美国科技界要求派航天员维修哈勃望远镜的呼声日趋强烈。
面对这种舆论形势,美国宇航局于去年12月声明,将继续为机器人维修望远镜的计划做准备,并将于2005年夏天做出最后决定。后来有报道说,宇航局将于今年2月作出结论,从而结束有关向哈勃望远镜派出航天员或者机器人进行修复工作的争论。不料尚未等到宇航局下定决心,白宫方面却不愿再行拨款,致使哈勃望远镜维修计划告吹。当然,从目前情况看,维修经费虽然被政府删除,但哈勃望远镜还将正常运转,直至不能使用时为止。
鉴于得不到再次维修的哈勃望远镜将难以工作到2010年,而那时美国现有的3架航天飞机还未退役,故而当其寿终正寝时,仍能实现美国宇航局原定的将其接回地面的夙愿。(国家航天局网特约撰稿/尹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