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国际航天 > 正文

欧洲人拥有了自己的航天运输设备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15日字体: 【大】【中】【小】 分享:

    “儒勒·凡尔纳”浮出水面

  欧洲空间局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关注火箭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也开始关注远程空间探测,但是,在载人航天技术上,它既没有发展相应的技术,更没有载人飞船。在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时候,它们一直借助于美俄的空间运输能力。

  由于财力和技术的原因,欧洲空间局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展起来载人航天技术。在空间运输方面,欧洲空间局比较关注的是一种自动运输技术,这就是自动转移飞行器。第一个自动转移飞行器的名字叫做“儒勒·凡尔纳”,它的研制历史并不算长,只有几年时间。

  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欧洲空间局各成员国在法国图卢兹召开部长级会议,重点研究落实该局的载人航天计划,这次会议取消了本来准备研制的载人飞行器计划,改为建设一种不载人的自动转移飞行器,跟其他航天技术的开发比较起来,它的建造过程还是比较顺畅的。

  2004年5月9日,这种自动转移飞行器进行了首次试飞,它被直升机带到了2400米的高空,然后在没有动力和地面控制的情况下,以450千米/小时的速度安全地滑翔着陆在瑞典北部的试验场。这次试验完全是自主控制的,机载计算机通过处理来自雷达、激光测距设备和卫星导航设备的数据,对样机飞行中的高度和方向进行细微的调整,直至样机着陆。

  “儒勒·凡尔纳”将乘坐阿里亚娜火箭上天

  这次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欧空局距离拥有自己的货运飞船不远了,在不久的将来,它就可以向国际空间站运输货物,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轨道器,它还需要一个承担发射任务的火箭,只有通过火箭把它送上太空,才真正的完成任务。

  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满足了这个需要,但它在研制过程也遇到了重重困难,直到2005年2月12日,这个型号的火箭才第一次发射成功。起飞时,火箭上搭载了两颗卫星,一颗是X波段通讯卫星,另一个是荷兰航天局的流体力学试验卫星,两颗卫星的总重量仅为3772公斤。但为了测试火箭的载重能力,这个火箭上还携带着内部测试设备,这样就使火箭的承载重量达到8吨多。这还不是它的最终载重能力,它的载重能力其实可以达到10吨。这样的载重能力足以把7.5吨的“儒勒·凡尔纳”自动转移飞行器送上太空,可以说,这种火箭研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儒勒·凡尔纳”服务的。

  按照初步计划,“儒勒·凡尔纳”将于今年秋季发射,目标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目前,它的发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2月28日,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搭载了一套欧空局制造的通讯设备,并将安装在空间站上,它可以把来自全球定位系统的信号转递给自动转移飞行器,使“儒勒·凡尔纳”知道自己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从而顺利完成对接任务。

  除了空间站上的准备,大量的地面实验也在同步进行,在主承包商的负责下,地面设施正在检验它在飞行中的电磁、声学、热环境以及在太空中的各种能力。

  “儒勒·凡尔纳”的作用

  “儒勒·凡尔纳”自动转移飞行器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国际空间站服务,但是,与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不同,它的体积要比“进步号”大得多。货舱约占飞船体积的一半,对接后,航天员从货舱中卸下供应品。它就成为空间站的1个舱,可充当航天员的另一个生活空间,之后这里还可以装载生活垃圾。几个月后,自动转移飞行器就会同空间站分离,带着垃圾重返大气层。这是一次性的飞行器,在欧空局指挥中心的控制下,它将带着垃圾一起在大气层中安全烧毁。

  除了给空间站运送货物,它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提升空间站的高度。由于运行中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每天都处在下降过程中,速度为每天200多米,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它的轨道做一些提升,这需要由外来的动力装置来完成,当下一艘飞船即将飞往空间站的时候,自动转移飞行器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在它使命结束的最后时刻,它的动力可以用来提升国际空间站的高度。然后,它才能重返大气层。

  自动转移飞行器的明天

  “儒勒·凡尔纳”是第一艘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自动转移飞行器,今年秋天它将执行自己的第一次飞行任务,它不仅仅是一种有去无来的渡船,科学家希望它能从空间站上带回来一些东西。为此,一种充气装置正在研制,它可以在自动转移飞行器坠入大气层之前打开,从而把有用的东西送回地面,这让这种自动转移飞行器有了更大的利用价值。

  在“儒勒·凡尔纳”即将上天之际,更多的自动转移飞行器的建造也已经列入了计划日程,在未来的几年内,它们会跟美国的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飞船一起执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任务。虽然欧洲空间局依然没有载人航天技术,但这种自动转移飞行器可能成为欧空局未来航天飞机的雏形,欧空局距离拥有自己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又进了一步。(戴铭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