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空间站情节
2001年3月23日下午2时,在全世界人的关注的目光中,俄罗斯宇航局的“和平”号空间站走完了15年的全部旅程,在高速坠落的过程中,这个凝聚着人类智慧结晶的庞然大物片片分解、燃烧,急速坠入斐济主岛以南的太平洋洋面,永远地消失了。在和平号空间站陨落四周年的日子里,人们不禁又想起了它的作用和它的意义。
人类永远不会忘记,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这位航天老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它代表着当时最高的航天成就,它是第三代空间站,凝聚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的技术精华。
1971年4月19日,苏联首次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到1982年4月19日,苏联已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其中“礼炮”6号和“礼炮”7号属第二代改进型空间站,有两个对接口,除长期对接一艘载人飞船外,还可与其它货运飞船对接,组成3个航天器结合的地球轨道联合体,接待了许多宇航员到站上工作,“礼炮”7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8年,载人飞行累计时间达800多天,宇航员在站上进行了各种空间实验,还开展了对各个部位的维修,更换设备及舱外行走作业。“礼炮”7号于1986年8月停止载人飞行,1990年2月7日坠入大气层烧毁。
在“礼炮”7号停止载人飞行前的1986年2月20日,苏联人发射了另一个技术更加先进的空间站,这就是“和平”号。之所以叫这样的名字,源于和平的需要,在冷战的军备竞赛中,有了它,就有了一种太空威慑的力量,它是和平的守望者。
“和平”号空间站除接待载人飞船上的宇航员作短暂科学考察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相继与五个实验舱对接,成为一个积木式构造的大型轨道联合体。1987年3月31日,第一个工艺实验舱“量子1”号升空,4月11日完成与“和平”号的对接。舱内装有X射线和紫外线天文仪器、生物医学实验和地球勘测设施。此后1989年“和平”号与另一工艺实验舱“量子2”号对接,1990年与生产新材料和生物制品的“晶体”号工艺舱对接。1995年与“光谱”号科研舱对接,1996年与实验舱“自然”号对接。这个舱是最先进、最复杂的地球观测平台,装有3台辐射计,3台摄谱仪,2台扫描仪,1台大型合成孔径雷达,还装有其它对地环境探测设备。组装完毕的“和平”号,成了一座航天大厦,长87米,重123吨。
“和平”号空间站永远地消失在太空中了。人们眼前还经常浮现它在天空中留下的一道道明亮的孤线。参与“和平”号的设计者流下的眼泪,俄罗斯人就是这样对空间站怀着深刻的感情。
实现了和平的宗旨
自从“和平”号空间站升空入轨以来,就从没停止过载人上站工作,“和平”号接待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奥地利、叙利亚、阿富汗、保加利亚等许多外籍宇航员,他们陆继在空间站上进行长期或短期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实验成果,不断刷新载人航天纪录,每一批宇航员到站后都参加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包括到舱外排除设备故障,安装更换太阳能电池板,修复站上脱落的防热瓦,这些太空工作稍有不慎,就会飘入无尽宇宙,但这样的事情从没发生过。
“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奇迹,它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重要的人文意义,这个人文意义就是,不同种族,不同政治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了共同的征服太空的目的,可以走到一条路上来,真正实现和平的目的。
1995年2月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轨道上首次追上“和平”号空间站,两者距离只有11.3米,美、俄两国宇航员在太空中隔窗相望,频频招手致意。同年,3月14日,美国宇航员萨加德搭乘“联盟TM—21”号飞船进入“和平”号空间站,居住115天,打破了美国人在本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上住84天的太空纪录。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首次在太空与和平号对接,美、俄10名宇航员联合飞行了5天,以后又在空间站上安装了一个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的专用对接口。从此,美国的航天飞机开始频频地与“和平”号接触,转运物资,这两个昔日航天领域竞争的敌手,终于联合起来开发太空。“和平”号空间站真正实现了和平的目的。
和它的祖国一起体会伤痛
虽然苏联人从礼炮号7个空间站上掌握了不少经验。但这种工程毕竟太浩繁了。还是无法将它设计的尽善尽美。“和平”号空间站的设计寿命只有5年,可它已超期服役了10年,它毕竟已年迈衰老、疾患缠身。“和平”号上天后的前12年中发现1441处故障,其中有些故障是由设计上的缺陷引起的,可谓问题层出不穷,难以彻底根治,1997年2月,它突然失火;3月,氧气发生器出现故障;4月,冷却系统发生渗漏;6月,“光谱”舱被“进步M—34”号货运飞船撞伤;9月,计算机失灵导至太阳能设施无法工作……,虽然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继承了苏联全部航天衣钵的俄罗斯经济衰退,无力维持“和平”号空间站的运转费用,虽然四处寻找资金援助,终无所获,“和平”号空间站跟它的祖国一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为了僻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俄国人只好痛下决心,让它有计划地坠毁。
它的坠落,引起航天界的巨大振动,许多人都为它的命运慨叹,那个时候,在美国存在着一种声音,拼命地夸大和平号的种种危机和不足,但许多严肃的宇航人士都中肯地批评了这种带有政治偏见的认识。美国“科学家协会”的宇航学家杰尔斯·维克说:“尽管和平号已经坠落了,但直到现在,俄罗斯的宇航技术仍远在美国人之上。当俄罗斯的宇航员在他们宽敞的和平号空间站悠闲地喝着伏特加的时候,我们的宇航员还挤在航天飞机上有限的空间里呢”。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时候,美国宇航员常跑到“和平”号上用厕所。
迎来了新的继承者
“和平”号在它的有生之年终于迎来了继承者,它所倡导的和平理念在国际空间站上得到了延继。由16个国家共同承担的国际空间站真正体现了和平的精神。
1988年,美国、欧空局11国、加拿大、日本14个国家在美国的倡导下签署了一项太空协议,共同建造和管理一座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当时,他们心里都明白,前面的困难是巨大的,“和平”号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不知要走多少弯路。14个国家盛邀俄罗斯参加。1993年,俄罗斯接受了邀请,带着“和平”号的技术加入其中。后来,巴西也加入其中,于是,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就有了16个国家。
国际空间站重约470吨,长88米,宽达108米,由6个实验舱组成。美国和日本各有一个,欧洲诸国有一个,其它三个都属于俄罗斯,这三个舱的技术都取自“和平”号,是“和平”号的再生。国际空间站拥有1300立方米的工作空间。另外,还有居住舱,宇航员可身着便服,自由呼吸,除了失重,几乎保持与地球一样的生活状态。它的水电设备可以保证7个人长期居住,加拿大制造的机械臂可在桁架上移动自如地安装大型构件。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节点舱既是宇航员进行舱外活动的出入口,又是仓库,第16个成员国——巴西,为空间站提供一系列研究设备。国际空间站可作为实验室,永久天文观测平台、运输中心、卫星维修厂,最终还可成为探测其它星球的中转站,多个国家的参与已使它失去了军事上的战略意义,参与的各国由对抗变为合作,它成了和平的纽带,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和平”号空间站精神的延续。
国际空间站在筹建的过程中,开始叫“阿尔发”,意为“初始”,这无疑是说国际太空技术联合的开始。后一度更名为“自由”号,又因意见不统一而废除。现在它的正式名字就叫国际空间站,它是一个浩繁的系统工程,与“和平”号相比,它的生活设施将更加舒适,起居室有一个如衣柜大小的睡房,床垂直地紧贴在内壁上,有多组系带可以固定宇航员睡觉的位置,时钟显示的不再是莫斯科时间,而是格林威治国际标准时,真正体现了国际性。
“和平”号空间站进行的加压实验,太阳系探测研究,系列微重力等研究项目将由国际空间站继承下来,国际空间站还将全面测试人在太空生活的适应能力。研究如何开发太空资源,如何自己在太空制造食物,开展优质高效药物和生长蛋白质以及半导体研究。它已成为人类惟一的在轨运行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不仅继承了“和平”号的和平精神,还继承了“和平”号所建立的技术基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各个种族都可以在它的精神感召下,共同举起探索太空的旗帜。
人们不会忘记,国际空间站上的一切都是基于永远消失在地球怀抱里的“和平”号空间站,冷战催发了它的诞生,以国际空间战为标志的和平真正来临的时候,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永远地消失在太空中,但和平号所倡导的和平精神却真正地流传了下来。(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