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五角大楼正在研制影响深远的亚轨道航天器。这种新型军用航天器将从美国本土起飞,能在两小时之内携带常规武器到达地球上的任一地点,对需要袭击的目标及时进行攻击。
今年,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计划局推出的Falcon计划,即“美国本土发射和武力应用”计划,亦译为“猎鹰”计划,对环球打击航天武器的研制工作提出了分为两个阶段逐步予以实施的具体安排。假若这一部署能够如愿以偿,将使美国拥有“及时全球打击能力”,更加凸显其军事优势。
第一阶段,研制亚轨道“公用空中飞行器”,亦称为“通用航天器”,简称CAV。目前正在研发,今年将对其发射装置和运载工具进行试验,预计第一代通用航天器可在2010年前投入使用。这种无人驾驶的高机动性飞行器能够以5倍的音速飞行,可携带454公斤的弹药、情报传感器及其它有效载荷。
CAV所具有的明显的优越性和时效性在于,它从美国本土发射后,可在两小时内向世界任何地方投掷传统武器。同时,它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当指挥人员决定不发动袭击时,可以命令其不要释放弹药等有效载荷。这一点在发射后的导弹上尚未做到。无怪乎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兰斯·洛德说,“通用航天器将使作战者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超强的在全球范围内打击高价值目标的能力”。
第二阶段,在未来三年,试验两种型号的可重复使用的超音速巡航运载工具。这种超音速巡航装置是一种带翼航天器,又称“太空飞机”,能在30公里的高度进行亚轨道飞行,携带通用航天器到达世界任何地方,让后者投入战斗,即把有效载荷掷向目标。与导弹一去不复返迥异的是,这种运载工具在释放CAV之后,仍能重新返回基地,经过检修和装填以后还可继续使用。
从通用航天器和超音速巡航运载工具的飞行性能和工作环境来看,它们采用的动力装置都是冲压发动机。事实上,2004年3月28日和11月17日,美国宇航局的两架X-43A无人机分别冲刺7倍和10倍音速试飞成功后,就有消息说,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航程为1.4万公里的第一代新型军用武器有望在2005年进行试射,但真正部署可能要到2010年。现在看来,这就是指的通用航天器。而超音速巡航运载工具,能够在两小时内飞行9000英里即14484公里,也只能是使用5倍音速以上的冲压发动机来提供飞行推力。
由于冲压发动机静止状态不能自行启动,且低速性能不好,故而通用航天器和超音速巡航运载工具都必须用飞机或火箭进行助推,都要备有发射装置。正因为它们都采用冲压发动机推进,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都在大气层中飞行,所以严格来讲,均不是航天器。鉴于它们都归属美国航天部队使用,才将其称为航天武器。
超音速巡航运载工具既然在完成释放CAV的任务后能够返回基地,那就必然配备有相应的齐全成套的性能完善的制导设备。它还应装有GPS接收机,不断修正航线偏差,保持应有的制导精度。同时,它的制导设备能够接受指挥中心通过地面站或卫星转发的遥控指令,保证其一直处于受控飞行状态,直到安全返回地面。
有了超音速巡航运载工具以后,通用航天器既省去了长途飞奔,被释放后只需短程飞行即可,故而整体机构因工作寿命缩短可以简化,携带的燃烧剂大大压缩,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超音速巡航运载工具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节约了制造经费,也有利于运载工具本身的改进和完善。
显而易见,“猎鹰”计划的实施将使美军减少对前方和国外基地的依赖,并对认为需要采取行动的地区和目标及时作出果断地反应。(尹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