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国际航天 > 正文

科学家发现两个“婴儿”黑洞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2日字体: 【大】【中】【小】 分享:

  一项日前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的研究显示,在遥远的古老宇宙中发现的两个斑点,或许是如今占据每个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

  此项发现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谜题。研究发现了质量是太阳数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的黑洞。同时,它们与地球相距如此遥远,以至于人们认为这些“巨兽”是在宇宙不到10亿岁时形成的。然而,它们不应当拥有生长为如此庞然大物的时间。

  这些早期黑洞或形成于大质量恒星,并且通过“吞食”气体,以极快的速度变得庞大。又或者它们抢得先机,在出生时便比太阳重上10万多倍。

  如今,由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研究人员法比奥·帕库奇带领的团队认为,他们发现了这类膨胀“婴儿”黑洞的两个例子。

  帕库奇团队对遥远星系进行了筛选,以寻找释放X射线的红色天体。如果某个黑洞仍被笼罩在诞生前的云团中,那么来自附近黑洞的光将在红外波段出现,因此红色是找到上述黑洞的良好指标。而能量较高的硬X射线会穿过云层,并且可被清楚地探测到,从而提供了另一种线索。

  在上千个古老星系中,研究人员仅在矮星系中发现了“婴儿”黑洞的两个候选者。考虑到超大质量黑洞存在于几乎每个人们观察到的星系中,因此为何仅发现了两个“婴儿”黑洞成为一道猜不透的难题。

  不过,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比奇曼·贝杰明认为,这可能并不是问题。以这种方式产生的黑洞会吃掉将其暴露出来的发光云团,从而使它们在生长时更难被发现。因此,人们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探测不到很多此类黑洞也就不足为奇了。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