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五号团队荣获国际宇航科学院“劳伦斯团队奖”2023-10-02
    嫦娥五号团队荣获国际宇航科学院“劳伦斯团队奖”
    10月1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期间,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席舒马赫等科学家为中国嫦娥五号团队颁发了“劳伦斯团队奖”。嫦娥五号总设计师胡浩等作为团队代表出席颁奖仪式,并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即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摄影:吴磊、罗才文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一举突破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跳跃...
    10月1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期间,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席舒马赫等科学家为中国嫦娥五号团队颁发了“劳伦斯团队奖”。嫦娥五号总设计师胡浩等作为团队代表出席颁奖仪式,并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即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
  • 嫦娥六号任务进展顺利计划2024年前后发射2023-09-29
    嫦娥六号任务进展顺利计划2024年前后发射
    目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计划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 嫦娥六号任务开展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以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为顺利完成月球背面航天器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我国新研制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计...
    目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计划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 嫦娥六号任务开展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
  •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航天多项展品亮相工博会2023-09-22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航天多项展品亮相工博会
    9月19日,以“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中国航天多项展品亮相工博会,充分展现了航天领域的国之重器及航天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技术、新成果。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展出了智能装备领域先进成果,还带来了智能工器具管理终端,为数字化工厂、智能产线升级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除展示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陆地探测一号卫星等航天领域国之重器外,还带来了包括商业卫...
    9月19日,以“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中国航天多项展品亮相工博会,充分展现了航天领域的国之重器及航天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技术、新成果。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展出了智能装备领域先进成果,还带来了智能工器具管理终...
  • 王亚平:太空授课必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2023-09-21
    王亚平:太空授课必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9月21日,最别具一格的科普课——“天宫课堂”将再次开课。 十年前,当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向地面的同学们提问并得到回答时,我国首场天地互动的太空授课拉开了帷幕。 全国6000多万中学生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直播,第一次看到了太空中水膜呈现出的无限张力、做圆周运动的单摆、在空中旋转的陀螺……这些从未有人见识过的奇观,让所有观众都大呼过瘾。 ,时长48:15 昨天,央视《焦点访谈》,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在指令长悬空打坐之后,我用一个手指头,大力...
    9月21日,最别具一格的科普课——“天宫课堂”将再次开课。 十年前,当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向地面的同学们提问并得到回答时,我国首场天地互动的太空授课拉开了帷幕。 全国6000多万中学生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直播,第一次看到了太空中水膜呈现出的无限张力、做圆周运动的...
  • 载人航天成果服务千行百业(创新谈)2023-09-19
    载人航天成果服务千行百业(创新谈)
    作为高精尖领域,载人航天的发展及其应用,产生着巨大的综合效益。 中国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工程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航天育种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前不久,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召开,集中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特别是空间站建造期间取得的应用成果,回应社会公众对中国空间站的关切。 建造为应用、应用为根本,是打造中国人太空之家的初心使命。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一项项落地见效的成果,...
    作为高精尖领域,载人航天的发展及其应用,产生着巨大的综合效益。 中国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工程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航天育种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前不久,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召开,集中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
  • 太空行走的脚步越来越稳健2023-09-19
    太空行走的脚步越来越稳健
    2023年9月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费俊龙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邓清明、张陆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神舟十五号乘组是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也被网友称为“圆梦乘组”。186天飞天征程,4次圆满完成出舱任务,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关键...
    2023年9月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费俊龙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邓清明、张陆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神舟十五号乘组是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也被网友称...
  • 基于北斗的岸基基站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2023-09-19
    基于北斗的岸基基站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消息,9月15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基于北斗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两座基站支持北斗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运用北斗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航助航服务。
    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消息,9月15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基于北斗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两座基站支持北斗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运用北斗进行数据传输...
  • “羲和二号”争取于2026年左右发射至日地L5点2023-09-19
    “羲和二号”争取于2026年左右发射至日地L5点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论证。 研究太阳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太阳是人类目前唯一可实现高时空分辨率观测的恒星,与人类活动和地球安全息息相关,观测和研究太阳爆发及其影响,不仅是重大的前沿科学课题,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并已取得首批探测成果。 在“羲和号”卫星成功发射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羲和二号”日地L5太...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论证。 研究太阳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太阳是人类目前唯一可实现高时空分辨率观测的恒星,与人类活动和地球安全息息相关,观测和研究太阳爆发及其影响,不仅是重大的前沿科学课题,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 中国航天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深空探测公布这些新规划2023-09-18
    中国航天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深空探测公布这些新规划
    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我国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相关研究已经启动。同时探日卫星“羲和二号”正在论证,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 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在“羲和号”卫星成功发射的基础上,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初步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成:因为我们到了L5地方看的话,就是从太阳边上,从...
    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我国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相关研究已经启动。同时探日卫星“羲和二号”正在论证,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 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在“羲和号”卫星成功发射的基础上,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日地L5太阳探测工...
  • 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启用2023-09-18
    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启用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墨子巡天望远镜9月17日正式启用,其首光获取的仙女座星系图片也于当日发布。这一望远镜是目前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将显著提升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 墨子巡天望远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墨子巡天望远镜安置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镇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天文台址,是一台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该望远镜主镜口径2.5米,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通光面积大、杂散光少,系统...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墨子巡天望远镜9月17日正式启用,其首光获取的仙女座星系图片也于当日发布。这一望远镜是目前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将显著提升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 墨子巡天望远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墨子巡天望...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九号卫星2023-09-18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九号卫星
    北京时间2023年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北京时间2023年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
  • 中国空间站OEM来啦,快来和我们一起追“星”吧!2023-09-15
    中国空间站OEM来啦,快来和我们一起追“星”吧!
    2022年2月12日以来,为便于各方开展空间目标避碰等轨道分析工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每日在官网发布中国空间站TLE轨道参数。 中国空间站TLE轨道参数 2023年9月1日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开始对外公布中国空间站的OEM轨道星历信息文件。 中国空间站OEM文件 OEM文件包含中国空间站未来7天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为其他在轨航天器管理团队获取空间站轨道信息,规划合理的运行路径提供参考。今天,就由我们为大家全面地科普一下...
    2022年2月12日以来,为便于各方开展空间目标避碰等轨道分析工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每日在官网发布中国空间站TLE轨道参数。 中国空间站TLE轨道参数 2023年9月1日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开始对外公布中国空间站的OEM轨道星历信息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