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天体探测发展路线日渐清晰
5月8日,“叶培建星”命名仪式暨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叶培建颁发了“叶培建星”命名铜匾、命名证书。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荣誉,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国际编号为456677号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为了表彰叶培建院士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6年6月,紫金山天文台推荐命名“叶培建星”,并于2017年1月12日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启动了对小行星探测的相关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叶培建院士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领导了深空探测规划论证研究,包含小天体探测相关技术研究。
2010年以来,我国小行星探测驶入快车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叶培建院士牵头,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和一些先期技术攻关,取得了包括“小行星监测与防御技术、小天体策略研究(含目标选择)、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弱引力小天体表面探测机器人”等课题在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后续小天体探测返回、操控、利用“三步走”发展路线建议,使我国小天体探测发展路线日渐清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在小行星自主导航与控制、小行星弱引力附着与采样技术等方面开展了预先研究,为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论证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我国小天体探测发展路线日渐清晰
5月8日,“叶培建星”命名仪式暨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叶培建颁发了“叶培建星”命名铜匾、命名证书。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荣誉,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国际编号为456677号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为了表彰叶培建院士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6年6月,紫金山天文台推荐命名“叶培建星”,并于2017年1月12日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启动了对小行星探测的相关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叶培建院士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领导了深空探测规划论证研究,包含小天体探测相关技术研究。
2010年以来,我国小行星探测驶入快车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叶培建院士牵头,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和一些先期技术攻关,取得了包括“小行星监测与防御技术、小天体策略研究(含目标选择)、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弱引力小天体表面探测机器人”等课题在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后续小天体探测返回、操控、利用“三步走”发展路线建议,使我国小天体探测发展路线日渐清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在小行星自主导航与控制、小行星弱引力附着与采样技术等方面开展了预先研究,为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论证和实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