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纪念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隆重召开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暨鼓励发明创造座谈会。会议回顾了中国航天自主创新的辉煌历程,展望了集团公司未来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并通过表彰发明创造优秀团队和个人、交流探讨发明创造的经验体会,进一步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和第一件实用新型专利就诞生在中国航天科工。会上,这两项专利的创造者胡国华、刘端章分别被授予“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创造荣誉奖”和“中国第一件实用新型专利创造荣誉奖”。会议还表彰了集团公司优秀专利、优秀发明人和优秀发明团队。同时,集团公司向研发平台依托单位颁发了共400万元的创新支持资金。
会议表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创新史,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实践,最为突出并贯彻始终的就是自主创新。他指出,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发明创造是进一步提高航天科工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他说:“我们要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转变,从国内首创到世界首创提升,继而实现从创造一流到创造唯一的突破。”
会议指出,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发明创造是集团公司推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需要。目前,集团公司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期,也是发明创造的黄金时期,创新的文化氛围更好,创新机制更完善,技术需求更旺盛。
创新无止境。为了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创新驱动发展,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会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全面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深化创新型企业建设,与国际一流企业全面对标,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着力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和领军人才在创新中的作用。要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在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上下工夫。三是加强航天特色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有风险,发明要耐得住寂寞。希望集团公司上下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
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纪念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隆重召开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暨鼓励发明创造座谈会。会议回顾了中国航天自主创新的辉煌历程,展望了集团公司未来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并通过表彰发明创造优秀团队和个人、交流探讨发明创造的经验体会,进一步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和第一件实用新型专利就诞生在中国航天科工。会上,这两项专利的创造者胡国华、刘端章分别被授予“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创造荣誉奖”和“中国第一件实用新型专利创造荣誉奖”。会议还表彰了集团公司优秀专利、优秀发明人和优秀发明团队。同时,集团公司向研发平台依托单位颁发了共400万元的创新支持资金。
会议表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创新史,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实践,最为突出并贯彻始终的就是自主创新。他指出,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发明创造是进一步提高航天科工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他说:“我们要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转变,从国内首创到世界首创提升,继而实现从创造一流到创造唯一的突破。”
会议指出,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发明创造是集团公司推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需要。目前,集团公司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期,也是发明创造的黄金时期,创新的文化氛围更好,创新机制更完善,技术需求更旺盛。
创新无止境。为了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创新驱动发展,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会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全面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深化创新型企业建设,与国际一流企业全面对标,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着力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和领军人才在创新中的作用。要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在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上下工夫。三是加强航天特色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有风险,发明要耐得住寂寞。希望集团公司上下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