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信息发布  >  要闻动态 > 正文
“北斗好用,下一代更好用!”
发布时间:2024-10-09 来源: 我们的太空 分享:

在生活中

我们似乎很难察觉到北斗的存在

但其实

它一直在

并时时影响着我们

清晨闹钟的准时响起

是北斗与5G配合的精准授时

楼下距离最近的共享单车

通勤大巴选定的最优路线

预知红绿灯倒数的读秒

是依靠北斗进行的精准定位与导航……

在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

都有北斗的身 

近日

新华访谈重磅推出

《大国总师》系列

专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为大家讲述

天边的北斗是如何走到我们身边的

以及下一代北斗将有哪些新期待

北斗使用的频率轨位是17年前与其他国家竞争得来的

2007年

是北斗系统建设史上关键一年

那一年,杨长风觉得

比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还要

惊心动魄


导航卫星发射上天的前提

是要有合法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

北斗系统建设初期

国际上优质的空间频率资源紧缺

几经波折

国际电联终于辟出资源给中国

作为卫星导航合法使用频段

但国际电联规定

必须在7年内发射导航卫星

并成功接收传回信号

逾期则自动失效


为保住2007年4月17日

这个最后发射“窗口”

北斗人夜以继日攻关

然而发射前

卫星上的应答机突现异常

经过讨论分析

北斗团队

还是将已矗立塔架的星箭组合体拆开

取出卫星应答机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成功排除故障


2007年4月14日这个肩负重要使命的卫星发射三天后成功接收到来自这颗卫星发回的信号那一刻距离频率时效最后期限不到4个小时


独特的“星间链路”让中国北斗服务全球用户

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杨长风回想自己与北斗的十年他觉得,他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解决北斗系统

国内建站实现全球运行和服务


当时,北斗人开创性地提出利用星间链路来解决这个难题杨长风说“星间链路”就相当于在相隔万里的两颗卫星间“穿针引线”再加上,当时国际社会上星间链路并没有真正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可谓是难上加难

自主研发之路注定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杨长风带领团队,不畏困难经过多年攻关终于研发出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技术让北斗所有在轨卫星和卫星“手拉手”

“只要你敢干,它就不难了”杨长风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建设中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世界性难题凭借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不怕难的精神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未来的北斗是国家综合时空体系


高精度定位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大特色它可以捕捉到几毫米的位置移动也可以传递极其精准的时间精准到几百万年误差1秒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除此之外,让杨长风感到自豪的还有北斗系统的“特异功能”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地基增强这四种区域性服务是别的卫星导航没有的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全面服务交通运输、生态环保、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就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

“北斗的应用只受限于想象力”杨长风期待着随着北斗深度融合到国民经济中更多的新质生产力会被催生出来

北斗三号,并不是终点杨长风相信2035年,他们将建成一个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届时,从室内到室外,从深海到深空用户将享受全覆盖、高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