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西藏自治区遥感应用研究中心(简称西藏遥感中心)组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西藏数据与应用中心(简称高分西藏中心)自2016年8月成立以来,克服了雪域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常规调查难从整体上掌握生态系统变化、资源禀赋特殊等突出短板,大力推广高分卫星数据应用,为西藏打造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在推进西藏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以卫星遥感技术助力行业信息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分西藏中心利用高分卫星和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对色林错、当惹雍错、纳木错、羊卓雍错、多庆错等15个湖泊进行长时间序列水域面积遥感动态监测评估,对湖泊面积、湖冰物候、水质进行遥感业务化监测评估,每年编制印发《西藏气候变化与湖泊遥感监测公报》;利用高分卫星数据对西藏境内14个冰川进行业务化遥感监测评估,每年编制印发《西藏气候变化与冰川遥感监测公报》;对西藏米堆冰川、卡若拉冰川、萨普冰川、藏色岗日冰川、普若岗日冰川、枪勇冰川等17个冰川进行长时间序列遥感动态监测评估,编制出版《西藏典型冰川遥感动态监测图集》;对西藏170余块人工种草地进行了遥感监测对比分析,开展造林绿化工程遥感监测和效益评估,出版《西藏“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遥感监测图集》。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这一独特的孕灾环境中,受复杂多变的气候因素和活跃的地质运动影响,极易成灾,且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破坏程度大,主要灾害有暴雨、泥石流、雪崩、暴雪、滑坡、林火以及地震等灾害,自然灾害已经成为阻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高分西藏中心应用高分卫星影像开展精细化灾情评估、灾损估算,为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持。高分西藏中心先后利用高分卫星数据服务保障了冰崩、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的应急救援工作。
2016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附近发生冰崩灾害。灾情发生后,高分西藏中心积极响应,第一时间收集受灾区域灾前灾后高分卫星影像图,收集了成像于2015年10月23日(灾前)和2016年7月25日(灾后)两景该区域高分二号卫星数据,对冰崩体量面积进行遥感监测评估,为灾情评估提供了科学数据。
2018年10月11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段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量大,阻断金沙江干流并形成堰塞湖,上游水位上涨迅猛、水面迅速扩张,附近的波罗乡政府驻地及波公村、白格村和宁巴村庄被淹,多处房屋、道路、桥梁以及耕地、草场受灾,通往波罗乡的必经桥梁和部分农田已被江水淹没,堰塞湖下游300千米内有4座在建水电站,灾情危急。高分西藏中心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争取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支持,积极调动高分四号卫星应急拍摄。高分卫星先后对滑坡区域和上游堰塞湖成像10余次,获得了宝贵的一手灾情评估资料。堰塞湖抢险救援过程中,高分西藏中心利用高分卫星数据持续开展堰塞湖变化和灾情遥感监测评估,为前线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决策部门报送遥感监测专报10余期,为打赢抢险救援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4月14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尼西沟附近突发森林火情,高分西藏中心第一时间关注火势发展,利用高分卫星和风云卫星开展火情监测,并连续制作发布10期遥感监测专报,其中《卫星遥感火情第五期监测报告》得到了西藏自治区领导的批示肯定。
高分西藏中心成立后,先后邀请西藏10余家单位召开了高分应用研讨会,举办了高分卫星遥感应用培训班,建设了西藏高分卫星数据查询平台,但推广应用效果并不显著,尚未形成多行业多领域广泛应用和行业深度应用服务能力。西藏地广人稀,大气透明度高,晴空日数多,发展高分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遥感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少等短板,遥感从业人员数量少,尤其缺少拔尖人才。后续将持续加大高分卫星应用推广和推进产业化发展,研发高分系列卫星正射产品和批量生产能力,形成正射产品发布能力,降低行业应用门槛,加大高分卫星应用推广宣传,持续提升高分卫星数据应用产品供给。进一步推动高分卫星在西藏特色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开展高分卫星服务川藏铁路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智慧旅游、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助推高分卫星数据更好地服务保障西藏打造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