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信息发布  >  要闻动态 > 正文
红蓝不仅出cp,还出……
发布时间:2023-04-06 来源: 中国的航天 分享:

  前不久,“羲和号”卫星顺利通过在轨试验总结评审。自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以来,这颗太阳探测卫星已实现了所有预设的任务目标。2022年11月7日,“羲和号”更是按计划实现了平台与载荷舱的物理隔离,在世界上首次将磁悬浮技术在航天器上进行工程应用,从而实现超精超稳的“双超”控制。


  目前“羲和号”每天产生可供直接研究的未压缩一级科学数据约760GB,在南京大学的太阳科学数据中心每日不断更新。


  通过“羲和号”,我们对太阳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


  太阳有张“阴阳脸”


  下面两张图,应该是“羲和号”相关新闻中最常见的两幅了,今天我们就用这张图来给大家科普一个耳熟的概念——“多普勒效应”。


  上边这幅看起来比较柔和平缓的是太阳的光球成像,下边“麻麻点点”比较厉害的,是太阳的色球成像。这些照片是“羲和号”在46秒内一次扫描整个日面完成的,很厉害吧?


  我猜,首先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是图中的红蓝配色,大家一定想知道,这颜色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半圆颜色差这么多,太阳怎么还是个阴阳脸?


  来,我们细看下左下角那个红蓝条,标注着:深红3千米/秒,深蓝-3千米/秒。意思是:深红色表示这个点正以3千米/秒的速度远离我们,而深蓝色则是以3千米/秒的速度迎面扑来。


  一半太阳在离我们而去,另一半朝着我们跑来,这是怎样一个精神分裂的场景呢?我们仔细一想,就恍然大悟了:这说明太阳在自转啊!我们随手转转桌上的水杯,同样也会看到,它的一侧从视野中出现,然后离自己越来越近,转过中线之后,就开始渐渐远离,直到消失到杯子的背面。


  太阳就像这个杯子一样。我们随意选定一个点,看着它从太阳背面转出来。这个点刚在左边缘出现时,它全速朝着我们前进,所以左边缘的蓝色最深。随着这个点转向日面中央,它的方向逐渐变成了从左到右的平动,这时蓝色越来越浅,当它位于正中间时,就和我们“不即不离”,在图中显示为白色。接下来越来越快地远离我们,经历一个从浅红到深红的变化,直到全速消失在右边缘。


  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那么,怎么通过观测得知,太阳表面的一部分在接近一部分在远离呢?这就要引入一个概念——“多普勒效应”。

小鸊鷉老师演示多普勒效应 作者拍摄


  简单来说,多普勒效应就是:当一个波源在运动时,会把前方的波“挤压”得更密,波长更短,而把身后的波“拉伸”得更稀疏,波长更长。图中的小鸊鷉(读PT),它前方的波纹就要比身后密一些。如果这个波是声音,例如街上跑着的救护车,经过我们身边的一瞬间,我们就会听到它的音调(不是嗓门)陡然一低,仿佛一个三脚猫歌手唱到副歌时忽然顶不住一般。如果这个波是光波,那么当它接近我们时就会变得更蓝(波长压缩),远离我们时就会变得更红(波长拉伸)。


  在“羲和号”携带的高精仪器眼中,这个波长变化是很容易测得的,并且这种测量正是它的主要任务之一:研究太阳动力学,观察太阳表面物质的流向。明白多普勒效应,“羲和号”拍摄的图片就很好解读了:大色块的蓝色红色是太阳自转的本底。


  如何消除太阳自转本底?


  在此基础上再细看局部,以蓝方为例:如果在扑向我们的蓝色半球范围内,有些部位蓝色更深,则说明这里有物质冲出太阳表面,所以出现了速度叠加;而较浅乃至白色红色的局部,则表明这部分逆势而动,有物质正在落回太阳表面。它们在太阳表面的实际运动情况,都是可以通过消除太阳自转的本底求得的。


  乍一听,“消除太阳自转本底”非常简单,蓝半球减个蓝,红半球减个红,就搞定了嘛。其实,事情要稍微复杂一些。


  刚才我们说过,在从左转到右的过程中,太阳朝向/背离我们的速度分量有个先大后小再大的变化。所以,左右边缘和中间部分各自要扣除的值不一样,两边扣得多,中间扣得少,有个正弦函数的变化关系。当然,这是个很直白的公式,比较容易计算。


  更复杂的是,太阳在不同纬度(图中的上下方向)的自转速度不一样!它的赤道部分只用25天就能转完一圈,两极却要花34天半。这个现象叫做“较差自转”,在流体的恒星乃至行星——如木星、土星——都存在。太阳在各纬度的自转率大致是这样一个公式(不用记,了解一下它的复杂度就行):


  ω = 14.713 – 2.396sin2(φ) – 1.787sin4(φ) 度/天


  这些系数会有起伏波动,是要在执行具体任务时实测确定的。


  消除太阳自转本底后的光球和色球物质运动成像

  这两幅图片,是最开始的两幅图消除太阳自转本底之后的结果。光球上的三个黑子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能够看到每颗黑子有一对“动脉静脉”升降流,色球上的四大块爆发区也变得很清楚,还可以明显看出,色球层的脾气要比光球层暴烈多了,毕竟是包裹在光球外层的,温度高,密度低,个性十分张扬。

  说起“动脉静脉”,大家可能心念一动:对啊,怎么越看越像彩超?是的,彩超的全名就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老朋友多普勒也出现在这里,判断流向的原理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再看看这个日珥升降的动图,就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羲和号”就是在给太阳做“彩超”,监控它各处的“血液”流向。这样一想,是不是读图完全没有障碍了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