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机器人将成为宇宙探索的得力助手

01-21

  太空机器人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得力助手。未来,它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向智能机器人方向发展  目前的太空机器人自主性差,需要由地面或宇航员遥控。为了使太空机器人能够灵活机动地适应环境及环境变化,需要提高机器人的自主能力,使机器人具有测量距离、方位,识别物体形状、大小,避开或跨越障碍物等功能,并具有初步学习、分析、判断和...

美国科学家获取最清晰银河系中心图像

01-15

美国科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获得了迄今最清晰的银河系中心图像,为进一步研究银河系中心天体的活动提供了有力证据。 这一科研成果是来自马萨诸塞大学的天文学家丹尼尔·王在近日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议上宣布的。丹尼尔·王说,他们利用钱德拉 X射线太空望远镜在银河系中心成功地识别了超过1000个星体,其中20个是此前已被发现...

自适应光学技术将成为天文观测利器

01-10

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议上,科学家报告说,利用由计算机控制的高灵敏透镜组———自适应光学系统地面望远镜可以排除地球大气干扰,拍摄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图像。 迄今发现的80颗太阳系外行星,均是利用间接观测技术———测量行星引力对位于公转中心的恒星的作用而发现的,没有任何一颗行星的图像是直接被拍摄到的。参加会议的科学家...

天空有颗钱学森星

12-27

  每当晴朗的夜晚,人们仰望苍穹,满天星斗,闪烁着亿万颗星星,既美丽又神秘。那些星星可曾有名字?当中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镶上了太空时,我们急欲探寻小行星世界的奥秘。发现始末  钱学森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那晚,紫金山上晴夜当空、繁星满天,在银灰色的圆顶观测室里,一架40厘米双筒望远镜透过敞...

中国登月计划费用只相当于修两公里地铁

12-17

在普通人心中,登月计划的费用可能是天文数字。但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昨天称,中国的登月成本将不会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仅仅是修建两三公里地铁的成本。  昨天开幕的“科学与公众”科普论坛上,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介绍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时介绍,中国已启动了自己的登月计划,估计能在10年内完成。他特别指出,中国的登月计划将不会像...

中美专家首次利用微卫星技术为大熊猫写"家谱"

12-12

从正在此间召开的“二00一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第十三次年会”获悉,中美大熊猫专家首次利用微卫星遗传技术对中国范围内的圈养大熊猫进行了亲子鉴定。研究人员只需要用小刷子在大熊猫口腔上壁轻轻一刷,然后通过此微卫星遗传技术研究其口腔细胞的DNA,就可查明这个大熊猫的血缘关系。 据了解,由于中国圈养大熊猫的数量有限,在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