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为何忽明忽暗? 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喜帕恰斯Hipparkhos,公元前100年左右提出了视星等的概念,用来标定天体亮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衍生,视星等成为了一个区间为[-38,36]的评价体系:数字越大代表越暗,数字越小则越亮。例如,从地球上看太阳亮度在-26.7左右,肉眼无法直视;但如果视星等比+6还大,就超过...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把人们对未来的幻想变成现实。太空漫步、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未知的宇宙深空。近些年来,寻找宇宙中第二个人类家园成为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之一。而最新研究表明,这一梦想极有可能变为现实。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行星科学家指出月球和火星地表下方的熔岩管体积十分庞大,足以容纳未来太空探索的行星基...
从 20 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开始了对火星的空间探测,其中一个重要课题便是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火星拥有接近地球的表面环境,如河网体系痕迹、盆地峡谷、极区冰盖消长等,激发着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究。目前,围绕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有着许多争论,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探测研究。 1. 关于火星水体的探测研究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探测...
人类对地球的姊妹星火星的探测始于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率先展开,后期日本、欧空局、印度相继加入这一行列。几十年来,火星探测成功率仅为一半左右。前苏联在1960-1988年间进行了近20次探测任务,但没有一次取得完全成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功率才达到三分之二左右。 那么,开展火星探测的难点在哪里呢? 第...
火星是地球的邻居,但这个邻居并不算近邻。数据对比而言,地球赤道一周4万千米,光速仅需0.13秒便可环游。但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5500万-4亿千米之间变化,单程都需3-22分钟之久。更何况地球与火星每隔780天左右才有一次会合机会,会合前几个月的时间窗口适合开展火星探测,单程6-11个月的探测时间。茫茫深空中,失之毫厘,谬以千...
7月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个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的首发星亚太6D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什么是高通量卫星? 相比传统卫星,高通量卫星的带宽更高、速度更快、接收端更便携。 作为我国首个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系统的首发星,亚太6D卫星有什么厉害地方呢?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