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助力中国空间站

12-25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空间站在功能、应用效益、建造技术、物资补给等重要指标方面,将可全面超越和平号空间站,达到或接近国际空间站水平;在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动力技术和运营效费比方面,我们将超越国际空间站水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在第四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透露。   同时,论坛主席陈善广指出:在人因工程学科支持之下,中国空...

颠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传统认知——揭开“黑洞之王”的神秘面纱

11-29来源:  经济日报

  追逐茫茫宇宙中那个遥远神秘天体,数百年来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11月28日凌晨,我国科学家宣布: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成功活捉一黑洞之王。这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宇宙神秘面纱正一点点向世人揭开。  事实有时候比小说更奇妙,黑洞最能真实地体现这一点,它比...

29日天宇上演“四星连珠”罕见天象

11-29来源:  新华网

  据天文专家介绍,11月29日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将齐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条直线,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  月亮,古称太阴,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作为太阳系的三颗大行星,土星有着指环王的美誉;金星在中国被称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木星素有巨人行星之称。 ...

火星之旅危险知多少

10-28来源:  科技日报

  宇航员前往火星的旅程并不像游客们前往瑞士那么轻松、惬意且自在,而是一段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未知风险的冒险之旅。执行火星探索任务的宇航员将不得不长期与深空辐射、微重力、幽闭空间、与世隔绝等压力作斗争。  毕竟,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宇航员到达火星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而返回地球也需要同样长的时间。因此,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克服生理和...

氮氧分子现身土卫二 借此寻找生命还差得远

10-22来源:  科技日报

  强大的热液喷口从地下喷射出物质,这些物质与地下水混合,释放到水蒸气和冰粒中  这不是地球某处的火山喷发,而是在遥远的土星卫星土卫二上的一幕。更令人惊讶的是,科学家通过观测数据得出结论:在土卫二的冰粒中,发现了含氮和氧的化合物,这在地球上属于形成氨基酸的重要成份。近日,《皇家天文学会月报》报道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研究小组的这一...

科普:美国新一代登月宇航服有何特点

10-17来源:  新华网

  美国阿耳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将使用的新一代宇航服10月15日亮相。宇航服有如迷你版太空飞船,是宇航员出舱活动时的必备设施。新型宇航服长什么样?与旧装备有何不同?未来有何用武之地?  新一代宇航服被命名为探索舱外移动单元,外观以红、白、蓝三色为主。初看起来,它与目前国际空间站太空行走任务中使用的宇航服差别不大,都是由加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