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空看地球,中学地理课本上的气象现象原来“长”这样2023-09-12
    在太空看地球,中学地理课本上的气象现象原来“长”这样
  • 如何让卫星经济实惠地“下车”2023-09-11
    如何让卫星经济实惠地“下车”
    以四点连接与分离为例,一颗卫星需要4发火工品起爆解锁,如果一箭十星的话,就需要40发火工品,耗资相当于一辆价值百万元的汽车。 在探索宇宙的旅程中,人类一直在寻求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将卫星送入太空。最初,一枚火箭只能把一颗卫星送上太空,到了今天一箭多星发射已日趋成熟。多星如何与火箭连接?它们又是如何经济实惠地“下车”进入预定轨道的呢? 卫星从系上“安全带”、解开“安全带”再到“下车”的全过程,也就是星箭的连接、解锁和分离“三部曲”。 卫星乘“车”时,...
    以四点连接与分离为例,一颗卫星需要4发火工品起爆解锁,如果一箭十星的话,就需要40发火工品,耗资相当于一辆价值百万元的汽车。 在探索宇宙的旅程中,人类一直在寻求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将卫星送入太空。最初,一枚火箭只能把一颗卫星送上太空,到了今天一箭多星发射已日趋成熟。...
  • “勘、采、用”三步走,当“天工开物”走向太空2023-09-01
    “勘、采、用”三步走,当“天工开物”走向太空
    自然资源的储量和利用程度决定了人类文明能够延续的极限,而太阳系中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开采价值。太阳系中已观测到约130万颗小行星,绝大多数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称为主带小行星,约有3万多颗接近地球轨道的近地小行星。由于探测信息缺乏,Asterank数据库进行的初步统计仅对997颗小行星进行了价值估算,其中701颗价值超过100万亿美元。综合考虑资源开采价值与技术可行性,目前较适合开采的近地小行星约为122颗,其总价值超过750万亿美...
    自然资源的储量和利用程度决定了人类文明能够延续的极限,而太阳系中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开采价值。太阳系中已观测到约130万颗小行星,绝大多数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称为主带小行星,约有3万多颗接近地球轨道的近地小行星。由于探测信息缺乏,Asteran...
  • 火箭飞向太空的“幕后推手”——发动机2023-08-30
    火箭飞向太空的“幕后推手”——发动机
    火箭“心脏”如何制造?原来发动机采用固定工位的连续性装配,现在研制人员正在探索脉动式的新总装模式,即可以有多种型号同时在线,采用模拟生产线的脉动装配。一个工位完成一部分工作后,发动机脉动到下一个工位。 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更合理地分配物力资源,同时能够为未来智能化的生产线积累数据,为早日实现发动机制造方式的转型奠定基础。 火箭的“心脏”能有多强劲?以长五火箭为例,它身上一共装了12台主发动机,是我国目前现役火箭中起飞推力最大的火箭。 ...
    火箭“心脏”如何制造?原来发动机采用固定工位的连续性装配,现在研制人员正在探索脉动式的新总装模式,即可以有多种型号同时在线,采用模拟生产线的脉动装配。一个工位完成一部分工作后,发动机脉动到下一个工位。 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更合理地分配物力资源,同时能够为未来智...
  • 最高150°C,最低-100°C——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如何“避暑”?2023-08-24
    最高150°C,最低-100°C——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如何“避暑”?
    今天17时01分 我们迎来“处暑”节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空调冷嗖嗖 不开空调浑身燥热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 太空也会有这种气温尴尬的时刻吗? 航天员们都是怎么度过夏日的呢? 他们有什么避暑妙计? “忽冷忽热”,冰火两重天 首先,我们要知道:虽然太空中的温度的确非常低,甚至许多地方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C,但有趣的是由于太空是真空环境,没有空气做介质,身处其中的你并不会直观感觉到环境的“冷”或者“热”。...
    今天17时01分 我们迎来“处暑”节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空调冷嗖嗖 不开空调浑身燥热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 太空也会有这种气温尴尬的时刻吗? 航天员们都是怎么度过夏日的呢? 他们有什么避暑妙计? “忽冷忽热”,冰火两重天 首先,...
  • 探索月球:人类揭开宇宙之谜的第一站2023-08-24
    探索月球:人类揭开宇宙之谜的第一站
    近期 印度和俄罗斯相继进行的月球探测任务 又一次让“探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 月球一直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几乎每个国家的神话故事里 住在月亮上的神仙 都是神秘、美好、纯洁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 人类为了触摸到这个抬头可见的神秘存在 做出了无数的探索 直到最近一个世纪 我们才能够真正靠近它、了解它 那么,人类为了探月 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早期的月球探索 古代的天文学家很早就开始观测、研究月亮 1609年 ...
    近期 印度和俄罗斯相继进行的月球探测任务 又一次让“探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 月球一直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几乎每个国家的神话故事里 住在月亮上的神仙 都是神秘、美好、纯洁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 人类为了触摸到这个抬头可见的神秘存在 ...
  •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全身体检”2023-08-18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全身体检”
    在航天发射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总检查,又被称为火箭模拟发射。通俗来讲,总检查就是给火箭做“全身体检”,直观理解的话就是上岗人数最多、参与系统最多、协调要素最多、测试项目最多、获取参数最多的一次全系统演练。 给火箭“体检”要做什么? 根据目前常规火箭的测试发射流程,火箭发射前要进行两次总检查,先后考核火箭的电气性能、最大程度模拟发射过程中的所有动作和测试。 如果第二次总检查很顺利,说明整个发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保持好当前状态并按...
    在航天发射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总检查,又被称为火箭模拟发射。通俗来讲,总检查就是给火箭做“全身体检”,直观理解的话就是上岗人数最多、参与系统最多、协调要素最多、测试项目最多、获取参数最多的一次全系统演练。 给火箭“体检”要做什么? 根据目前常规火箭...
  • 深空通信:数据传输新技术涌现,让“星际呼唤”成现实2023-08-15
    深空通信:数据传输新技术涌现,让“星际呼唤”成现实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网站上宣布,其与位于地球约200亿公里的“旅行者2号”终于恢复了通信。此前,由于地面控制人员发出错误指令,“旅行者2号”指向地球天线的方向偏离原本位置2度,导致其无法正常与地球进行通信。 天线位置仅仅2度的偏差,为何就会导致“旅行者2号”与地球失联?“旅行者2号”又是如何与地球恢复通信的?哪些技术可实现地球与深空探测器间通信?我国深空通信技术取得了哪些进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天线偏差1...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网站上宣布,其与位于地球约200亿公里的“旅行者2号”终于恢复了通信。此前,由于地面控制人员发出错误指令,“旅行者2号”指向地球天线的方向偏离原本位置2度,导致其无法正常与地球进行通信。 天线位置仅仅2度的偏差,为何就...
  • 火箭与鸡蛋的关系,超乎你的想象2023-08-02
    火箭与鸡蛋的关系,超乎你的想象
    提到火箭 你会想到什么? 高、大、重 确实是这样没错 目前我国在役最高的运载火箭 是长征七号A火箭 全箭总长60.7米 近二十层楼高 但就是这样又重又大的火箭 外壳厚度却只有几毫米 这是为啥?一起来看看! 火箭外壳 “薄如蝉翼” 火箭外壳真的薄如蝉翼吗? 夸张了 但是薄如鸡蛋壳是真的 火箭虽然又重又大,但外壳很薄 火箭外壳就是火箭的蒙皮 通常厚度只有1.2-2毫米 例如“胖五”火箭的整流罩蒙皮 “胖五”即长征...
    提到火箭 你会想到什么? 高、大、重 确实是这样没错 目前我国在役最高的运载火箭 是长征七号A火箭 全箭总长60.7米 近二十层楼高 但就是这样又重又大的火箭 外壳厚度却只有几毫米 这是为啥?一起来看看! 火箭外壳 “薄如蝉翼” 火箭外壳真...
  • 火箭的指路神器——惯性导航2023-07-25
    火箭的指路神器——惯性导航
    汽车在城市中穿行可以靠地标、靠地图还可以靠卫星导航,那火箭在空中精准飞行靠什么呢?靠大名鼎鼎的——“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是利用惯性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再计算出其位置、速度和姿态等运动状态的技术。 根据F=ma,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速度等。而要确定三维空间中运动体的状态,只知道加速度a还不够,还需要知道角速度。测量角速度的传感器叫陀螺仪——它的发明源于我对高速旋转刚体力学问题的研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就是惯性...
    汽车在城市中穿行可以靠地标、靠地图还可以靠卫星导航,那火箭在空中精准飞行靠什么呢?靠大名鼎鼎的——“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是利用惯性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再计算出其位置、速度和姿态等运动状态的技术。 根据F=ma,可以得出物...
  • 液氧甲烷火箭发展概览2023-07-12
    液氧甲烷火箭发展概览
    7月12日,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 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天然气在能源交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1970年,受限于液化技术等,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仅有30亿立方米;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万亿立方米。日本、欧盟等逐渐以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天然气提炼、处理、存储等技术更加成熟,助推甲烷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 天然气具有燃烧效率高、绿...
    7月12日,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 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天然气在能源交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1970年,受限于液化技术等,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仅有3...
  • 带你了解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史2023-07-11
    带你了解数据中继卫星的发展史
    航天早期,人们发现由于地球是圆的,地面上只有短暂的一段时间能够与太空中的卫星进行数据传输、跟踪、遥测、遥控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中继卫星于是登场! 目前美国正发展第三代中继卫星系统,其第一代中继卫星TDRS-1和TDRS-4已离轨报废,其余4颗卫星仍在轨服役,第二代和第三代各3颗卫星均正常运行,共计10颗中继卫星在轨,建成了世界上系统最完备、应用规模最大的中继卫星体系,实现了全球覆盖,用户航天器接入系统日均近千次。 俄罗斯中继卫星系统目前有3颗第二...
    航天早期,人们发现由于地球是圆的,地面上只有短暂的一段时间能够与太空中的卫星进行数据传输、跟踪、遥测、遥控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中继卫星于是登场! 目前美国正发展第三代中继卫星系统,其第一代中继卫星TDRS-1和TDRS-4已离轨报废,其余4颗卫星仍在轨服役,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