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越地球磁层增大患心血管疾病风险2016-07-29
    飞越地球磁层增大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7月28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期刊的一项生理学研究显示,与执行近地轨道任务的宇航员或从未执行过轨道任务的宇航员相比,参加过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这一发现对超出地球保护性磁层之外的航天飞行有重要启示。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共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先后有12名宇航员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在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而截至目前,除阿波罗计划外,人类所有载人航天都在近...
      7月28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期刊的一项生理学研究显示,与执行近地轨道任务的宇航员或从未执行过轨道任务的宇航员相比,参加过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这一发现对超出地球保护性磁层之外的航天飞行有重要启示。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1...
  • 太阳因何存在轨道倾角2016-07-29
    太阳因何存在轨道倾角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称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所谓太阳系第九大行星或许对整个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尽管目前看来,太阳系的8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基本还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黄道面),但太阳的自转轴却并非与黄道面垂直,而是存在大约6度的倾角,天文学家们对此感到困惑。  此前关于太阳所存在的这个奇异的倾角问题,已经有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释,从附近经过的恒星施加的暂时性引力影响,到太阳系形成之初由于太阳磁场与原始行星尘埃盘之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称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所谓太阳系第九大行星或许对整个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尽管目前看来,太阳系的8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基本还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黄道面),但太阳的自转轴却并非与黄道面垂直,而是存在大约6度的...
  • 登月47周年:探索不停,人类文明大步迈向外太空2016-07-22
    登月47周年:探索不停,人类文明大步迈向外太空
      资料图片: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先后登上月球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着陆这是来自1969年7月20日,月球上的声音。  47年前的今天,两名美国宇航员先后踏上月球表面,标志着人类首次登陆另外一颗天体的壮举。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代表整个人类向着历史的进步迈出了一大步。   资料图片:月球表面照片   阿姆斯特朗把人类的印迹带向了月球。月球表面是纤细的粉末状,它象木炭粉似的一层层粘满了我的鞋底和鞋帮。我一步踩下去不到...
      资料图片: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先后登上月球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着陆这是来自1969年7月20日,月球上的声音。  47年前的今天,两名美国宇航员先后踏上月球表面,标志着人类首次登陆另外一颗天体的壮举。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
  • 科普知识:火星飞机2016-07-20
    科普知识:火星飞机
  • 现役火箭最大直径为何为3.35米?2016-07-19
    现役火箭最大直径为何为3.35米?
      我国现役火箭的最大直径是3.35米,如长征二号丙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以及刚刚发射成功的长征七号火箭等。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很多人知道这是由我国铁路的隧道决定的。其实,这个数据还和马屁股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甚至说,火箭直径是由马屁股决定的。  我们都知道,火箭的直径和它的运载能力相关。也就是说,如果火箭需要运输更大的载荷,就要直径更大、箭体更长。这样的想法在理论上没错,但在现实中却受到诸多限制,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运输。  一...
      我国现役火箭的最大直径是3.35米,如长征二号丙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以及刚刚发射成功的长征七号火箭等。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很多人知道这是由我国铁路的隧道决定的。其实,这个数据还和马屁股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甚至说,火箭直径是由马屁股决定的...
  • 我国“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队2016-07-12
    我国“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队
      因海基测量的需要,1975年4月8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筹建指挥部正式成立,测量船、主码头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开启了中国航天人追梦深蓝的光辉篇章。  远望1号、2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远洋航天测量船,分别于1977年、1978年建成下水,船长191米,型宽22.6米,高37.2米,满载吃水8.87米,满载排水量21594吨,最大航速20节。1979年底,远望1号、2号船先后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从此,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拥有航天测量...
      因海基测量的需要,1975年4月8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筹建指挥部正式成立,测量船、主码头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开启了中国航天人追梦深蓝的光辉篇章。  远望1号、2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远洋航天测量船,分别于1977年、1978年建成下水,船长191米,型宽2...
  • 靠数学公式能否找到外星生命2016-07-08
    靠数学公式能否找到外星生命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能在其他星球上找到外星生命,将彻底改变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地位的看法。科学家们已经在宇宙中搜寻了数十年之久,但目前仍未找到存在外星生命的决定性证据。不过,两名科学家近日提出了一个公式,他们希望该公式能帮助宇宙生物学家识别出能够孕育生命的星球。  这两名科学家表示,通过寻找一系列的条件和化学成分,他们可以利用这些非生命物质计算出某个星球上能够出现生命的几率。在这些条件中,最关键的便是一个星球上“生命组件”的数量,也就是构成一切生命体的功...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能在其他星球上找到外星生命,将彻底改变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地位的看法。科学家们已经在宇宙中搜寻了数十年之久,但目前仍未找到存在外星生命的决定性证据。不过,两名科学家近日提出了一个公式,他们希望该公式能帮助宇宙生物学家识别出能够孕育生命的星球。  这...
  • 那个叫木星的“家伙”2016-07-07
    那个叫木星的“家伙”
      太阳系的行星里,很多科幻作家都偏爱木星。美,而且可怕。吸引力与恐惧感同样强烈。  但人类要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就不得不承受这片未知带来的恐惧。  以前,我们习惯叫木星为“保护者”,相信正是木星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彻底灭绝,因为它强大的引力场在很大程度上拦截了外侧轨道向太阳方向移动的小天体。如果那个位置缺失了木星,天体撞击地球的几率会增加。  但当你打算派飞行器前往这颗气态巨行星时,它变成目的地盘踞着的一只宇宙巨怪,无情、残酷,...
      太阳系的行星里,很多科幻作家都偏爱木星。美,而且可怕。吸引力与恐惧感同样强烈。  但人类要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就不得不承受这片未知带来的恐惧。  以前,我们习惯叫木星为“保护者”,相信正是木星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彻底灭绝,因为它强大的引力场...
  • 科学家在火星发现独特沙波纹2016-07-06
    科学家在火星发现独特沙波纹
      当风吹过地球上的沙地,它会产生两种模式:小的波纹或者大的沙丘。在火星上,似乎还出现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特类型:大的波纹,但拥有被1米或者更远距离隔开的隆起。  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车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停留在盖尔陨坑的一系列沙丘上时,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模式。今年3月,他们在得克萨斯州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上首次报告了这一发现。  在一项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网络版的文章中,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形成物是流动的拖曳波纹,和在地球河床的水下看到的波纹...
      当风吹过地球上的沙地,它会产生两种模式:小的波纹或者大的沙丘。在火星上,似乎还出现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特类型:大的波纹,但拥有被1米或者更远距离隔开的隆起。  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车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停留在盖尔陨坑的一系列沙丘上时,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模式。...
  • 专家告诉你探测木星有啥用2016-07-06
    专家告诉你探测木星有啥用
      北京时间7月5日,跋涉27亿公里的“朱诺”号进入木星轨道。然而,“朱诺”号并非造访木星的第一个探测器。在它之前,“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尤利西斯”号、“伽利略”号等8个探测器都曾造访木星。是什么吸引数量众多的探测器“前赴后继”?探测木星有哪些科学价值?为此,科技日报专访了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陈炯林。  吸引诸多探测器“前赴后继”的首先是木星本身未解的奥秘。  五彩缤纷的条纹、巨大的红斑是木星最引人注目的特征。然而,人们并不...
      北京时间7月5日,跋涉27亿公里的“朱诺”号进入木星轨道。然而,“朱诺”号并非造访木星的第一个探测器。在它之前,“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尤利西斯”号、“伽利略”号等8个探测器都曾造访木星。是什么吸引数量众多的探测器“前赴后继”?探测木星有哪些科学价值?...
  • 木星:太阳系内最大的“情种”2016-07-05
    木星:太阳系内最大的“情种”
      “块头”大、自转快、磁场强、大红斑最有名、自带光环、卫星“情人”最多……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于不辱使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更近距离地与木星亲密接触。那么,木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值得科学家们跨越数百年时间、跨越数亿万公里的空间,苦苦追寻呢?  “块头”最大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介绍,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
      “块头”大、自转快、磁场强、大红斑最有名、自带光环、卫星“情人”最多……  作为太阳系内最特殊的气态巨行星,木星一直以来都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消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历经5年旅程,终于不辱使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晚进入木星轨道,人类得以...
  • 火星的卫星或是被撞出来的 未来很可能由两颗变为一颗2016-07-05
    火星的卫星或是被撞出来的 未来很可能由两颗变为一颗
      比利时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火星的两个卫星与月球的形成过程大体类似,均是在一次大碰撞中产生的。不过,由于运行轨道的关系,未来留下来陪伴火星的将只剩下一颗卫星,另一颗则会被拉向火星最终陨落。  火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太阳系行星,与地球相比,它有火卫一和火卫二两颗卫星。这两颗卫星曾被认为是火星捕获的小行星,但最新研究发现,它们如同月球的产生过程一样,可能也是在一次大碰撞事件中形成的。然而,让科学家们不解的是,同样是碰撞事件,为何火星不像地球一样形成一个大卫星...
      比利时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火星的两个卫星与月球的形成过程大体类似,均是在一次大碰撞中产生的。不过,由于运行轨道的关系,未来留下来陪伴火星的将只剩下一颗卫星,另一颗则会被拉向火星最终陨落。  火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太阳系行星,与地球相比,它有火卫一和火卫二两颗卫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