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生命来自何方2016-06-17
    地球生命来自何方
      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并提出了包括“原始汤”起源说、海底热液起源说、黏土起源说等在内的众多假说,其中有一种假说认为组成地球生命的一些简单有机分子是彗星带来的。  而最近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又为这种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它发现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上存在氨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被认为是生命形成的基石。  彗星给地球带来了生命?  “生命的起源就是第一个细胞产生的过程。”...
      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并提出了包括“原始汤”起源说、海底热液起源说、黏土起源说等在内的众多假说,其中有一种假说认为组成地球生命的一些简单有机分子是彗星带来的。  而最近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
  • 地球生命来自何方2016-06-17
    地球生命来自何方
      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并提出了包括“原始汤”起源说、海底热液起源说、黏土起源说等在内的众多假说,其中有一种假说认为组成地球生命的一些简单有机分子是彗星带来的。  而最近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又为这种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它发现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上存在氨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被认为是生命形成的基石。  彗星给地球带来了生命?  “生命的起源就是第一个细胞产生的过程。”...
      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并提出了包括“原始汤”起源说、海底热液起源说、黏土起源说等在内的众多假说,其中有一种假说认为组成地球生命的一些简单有机分子是彗星带来的。  而最近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
  • 《极简人类史》:人类历史为何要从宇宙大爆炸讲起2016-06-07
    《极简人类史》:人类历史为何要从宇宙大爆炸讲起
      《极简人类史》的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曾这样形象地描述人类在宇宙历史中的位置:假如将整个130亿年的宇宙演化史简化为13年的话,那么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天前。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生在5分钟前,工业革命的发生不过6秒钟以前,而世界人口达到6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波罗登月都只不过是最后一秒发生的事情。  这本书虽然名为“人类史”,却从遥远的宇宙开端说起。这一定会让很多读者对这种历史框架产生疑问,认为它过于宏大了——而且似乎是为了宏大而宏大。人类历史在宇宙进程中...
      《极简人类史》的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曾这样形象地描述人类在宇宙历史中的位置:假如将整个130亿年的宇宙演化史简化为13年的话,那么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天前。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生在5分钟前,工业革命的发生不过6秒钟以前,而世界人口达到6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波罗登月都...
  • 上海航天研发团队:“长六”突破十二项核心关键技术2016-05-24
    上海航天研发团队:“长六”突破十二项核心关键技术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全新研制的我国首枚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于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深邃太空,由此开辟了我国运载火箭的新纪元。  首发成功至今,已逾半年。但长六型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张卫东带领的这支“长六”研发团队,回想起研发过程,仍满怀自豪。这支立项时平均年龄28岁的研发团队,6年攻关,突破了12项核心关键技术,申请专利超过150项,完成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任务,对我国运载...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全新研制的我国首枚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于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深邃太空,由此开辟了我国运载火箭的新纪元。  首发成功至今,已逾半年。但长六型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张卫东带领的...
  • 小卫星:“小块头”有大本领2016-05-18
    小卫星:“小块头”有大本领
      小卫星:“小块头”有大本领5月15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遥感卫星三十号成功发射。它是一颗小卫星,而且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发射的第60颗小卫星!什么是小卫星?块头小?重量轻?成本低?——Yes,Yes,Yes!  通常情况下,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卫星被称为小卫星。相比大卫星,虽然它们的“块头小”,但是它们的本领可不小。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卫星研制的“国家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去看看...
      小卫星:“小块头”有大本领5月15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遥感卫星三十号成功发射。它是一颗小卫星,而且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发射的第60颗小卫星!什么是小卫星?块头小?重量轻?成本低?——Yes,Yes,Yes!  通常情况下,重量...
  • 小卫星:“小块头”有大本领2016-05-18
    小卫星:“小块头”有大本领
      小卫星:“小块头”有大本领5月15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遥感卫星三十号成功发射。它是一颗小卫星,而且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发射的第60颗小卫星!什么是小卫星?块头小?重量轻?成本低?——Yes,Yes,Yes!  通常情况下,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卫星被称为小卫星。相比大卫星,虽然它们的“块头小”,但是它们的本领可不小。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卫星研制的“国家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去看看...
      小卫星:“小块头”有大本领5月15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遥感卫星三十号成功发射。它是一颗小卫星,而且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发射的第60颗小卫星!什么是小卫星?块头小?重量轻?成本低?——Yes,Yes,Yes!  通常情况下,重量...
  • 核能电火箭助力霍金太空梦2016-05-05
    核能电火箭助力霍金太空梦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日前宣布,将致力于用地面激光远距离持续作用于航天器的帆板上,使其加速至光速的五分之一,在飞行20年后抵达4光年以外的半人马星座。  把航天核电源用于电推力器,便有望制成核能电火箭,与目前所用的太阳能电推进系统相比,稳定充足的核电源可大大提高航天电推力器的比冲和推力。  核能电火箭可节省大量的任务时间和成本,例如传统探测器从地球飞到土星约为7年,改用核能电火箭后,这一旅程可缩短至3年。来源:城市快报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日前宣布,将致力于用地面激光远距离持续作用于航天器的帆板上,使其加速至光速的五分之一,在飞行20年后抵达4光年以外的半人马星座。  把航天核电源用于电推力器,便有望制成核能电火箭,与目前所用的太阳能电推进系统相比,稳定充足的核电源可大大提高航天电...
  • 空间碎片越来越多,厘米级就可导致航天器彻底损坏2016-04-28
    空间碎片越来越多,厘米级就可导致航天器彻底损坏
      不久前,日本“最重要的”X射线天文卫星“瞳”与地面失去联系,据长期跟踪监测空间碎片的美国联合空间运营中心报告,发现“瞳”失联时,该卫星运行位置附近出现了5处碎片。因此,有专家分析,“瞳”可能受到空间碎片的撞击。  一时间,有关空间碎片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空间碎片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危害如何?4月24日是首个国家航天日,记者一行来到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听该中心副主任刘静讲关于空间碎片的那些事儿。  空间碎片 就是所谓的太空...
      不久前,日本“最重要的”X射线天文卫星“瞳”与地面失去联系,据长期跟踪监测空间碎片的美国联合空间运营中心报告,发现“瞳”失联时,该卫星运行位置附近出现了5处碎片。因此,有专家分析,“瞳”可能受到空间碎片的撞击。  一时间,有关空间碎片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 太阳能帆板和太阳帆是一回事吗2016-04-28
    太阳能帆板和太阳帆是一回事吗
      太阳能电池帆板是航天器上的一种能源装置,而太阳帆是一种航天器。卫星等航天器上的能源有3种,一是电池;二是核发电;三是太阳能。  太阳能是航天器上广泛应用的能源。航天器上的仪器设备,多数是靠电来工作的。太阳能电池帆板(有时也简称为太阳能帆板)就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它的面积很大,像翅膀一样在航天器的两边展开,所以又称为太阳翼。其上贴有半导体硅片或砷化镓片,就是靠它们将太阳光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所以,太阳能电池帆板实际上就是太阳能电池阵。  ...
      太阳能电池帆板是航天器上的一种能源装置,而太阳帆是一种航天器。卫星等航天器上的能源有3种,一是电池;二是核发电;三是太阳能。  太阳能是航天器上广泛应用的能源。航天器上的仪器设备,多数是靠电来工作的。太阳能电池帆板(有时也简称为太阳能帆板)就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电能...
  • 实践十号科学卫星上为啥要“点一把火”2016-04-15
    实践十号科学卫星上为啥要“点一把火”
      4月13日,实践十号科学卫星已在太空遨游了7天多。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王双峰副研究员早早赶到了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怀柔园区,准备了解卫星上他和团队开展实验的情况。对于实践十号来说,他的研究有点特殊,是在实验装置内点上一把火,研究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的燃烧特性。  上午9时57分,按照预定飞行控制时序,实践十号卫星舱里的实验装置开机工作,实验开始,中午12时47分实验结束。这是实验项目在实践十号上要做的四次燃烧实验中的一次,主要是了解有机玻璃和聚乙烯材料在空间微...
      4月13日,实践十号科学卫星已在太空遨游了7天多。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王双峰副研究员早早赶到了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怀柔园区,准备了解卫星上他和团队开展实验的情况。对于实践十号来说,他的研究有点特殊,是在实验装置内点上一把火,研究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的燃烧特性。  上午9时5...
  • 地球生命源于宇宙?2016-04-15
    地球生命源于宇宙?
      作为DNA的“近亲”,RNA被认为是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最早标志之一,但对于RNA本身的最初起源却仍然充满争议。而就在最近,法国尼斯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证明核糖可以在彗星上的水冰中形成。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模拟了宇宙环境下外层被水冰包裹的尘埃颗粒逐渐形成的过程,这是构成彗星的基础材料。随后将这一过程暴露在强紫外线照射下,这是一种通用的消毒程序,被用于杀灭或灭活微生物,但这正是这些尘埃颗粒在宇宙中的分子云团内形成时所处的环境。随后,样品被逐渐加热至室温...
      作为DNA的“近亲”,RNA被认为是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最早标志之一,但对于RNA本身的最初起源却仍然充满争议。而就在最近,法国尼斯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证明核糖可以在彗星上的水冰中形成。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模拟了宇宙环境下外层被水冰包裹的尘埃颗粒逐渐形成的过程,这...
  • 太阳系“老九”什么样?2016-04-15
    太阳系“老九”什么样?
      近日,瑞士科学家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描述了可能存在的太阳系第九颗行星的状态。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曾在今年1月发表文章说,在太阳系遥远的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第九颗行星。他们是根据其他天体运行轨迹的变化得出了这颗行星存在的推断。  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上述结论之后,世界各地的天文望远镜正在加紧搜寻。  瑞士伯尔尼大学科学家现在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具体推断了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的尺寸、温度和构成。伯尔尼大学教授莫达希尼领导的研究小组得出结论...
      近日,瑞士科学家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描述了可能存在的太阳系第九颗行星的状态。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曾在今年1月发表文章说,在太阳系遥远的外部边缘可能存在第九颗行星。他们是根据其他天体运行轨迹的变化得出了这颗行星存在的推断。  在美国科学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