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2008-09-08
    欧洲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
      早在1973年欧洲空间研究组织与美国航宇局签署了联合研制“空间实验室”的协议,经10年时间,花费10多亿美元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空间实验室”,已于1983年由航天飞机携带完成了首次航行。截止1986年1月“挑战者”号失事,共飞行4次,进行了有关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医学和空间加工等方面的大量试验。今后几年西方将继续利用“空间实验室”进行载人航天试验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受到美国航天飞机飞行计划的严重限制。从80年代中期,西欧航天技术的发展开始转向载人航天...
      早在1973年欧洲空间研究组织与美国航宇局签署了联合研制“空间实验室”的协议,经10年时间,花费10多亿美元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空间实验室”,已于1983年由航天飞机携带完成了首次航行。截止1986年1月“挑战者”号失事,共飞行4次,进行了有关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
  • 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和计划2008-08-29
    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发展目标和计划
      前苏联一直把载人航天计划作为整个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长时间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前苏联在通过卫星式飞船试验掌握了生命保障和返回技术之后,于1961年4月12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创了载人航天时代。到1970年止,苏联共发射“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16艘,借以掌握了载人飞船的设计、发射和轨道机动、交会、对接与舱外活动等基本技术,研究与试验了航天...
      前苏联一直把载人航天计划作为整个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长时间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前苏联在通过卫星式飞船试验掌握了生命保障和返回技术之后,于1961年4月12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
  • 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2008-08-29
    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
      加加林的首次航天比美国1961年5月5日“水星-3”号飞船的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领先了23天。此后前苏联又发射了5艘“东方”号载人飞船。  1963年6月14日和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连续发射了由贝柯夫斯基驾驶的“东方-5”和由捷列什科娃驾驶的“东方-6”号航天飞船。两艘飞船的入轨时间相差两天,在轨道上的最近距离相隔4.8km,而在同一天返回地面。  这次飞行的意义在于,“东方-6”号飞船的驾驶员捷列什科娃是世界上第一个飞进宇宙的女性。她一共飞行了7...
      加加林的首次航天比美国1961年5月5日“水星-3”号飞船的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领先了23天。此后前苏联又发射了5艘“东方”号载人飞船。  1963年6月14日和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连续发射了由贝柯夫斯基驾驶的“东方-5”和由捷列什科娃驾驶的“东方-6”号航天飞...
  • 人类的首次太空行走2008-08-29
    人类的首次太空行走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向近地轨道发射了“上升-2”号航天飞船。与“东方”号系列飞船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双座航天器并带有一个特殊的闸门舱。闸门舱两端的两个带密封盖的舱口分别与飞船船体连接和通向广漠的宇宙。  飞船由飞行指挥别利亚耶夫和副驾驶列昂诺夫驾驶。这次飞行的目的是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入轨之后航天员们立刻着手准备。在飞船舱内飞行指挥帮助列昂诺夫穿好特殊的、备有自动的生保系统的航天服,检查了设备、系统和记录及通信装备的工作情况。调好飞船舱内及闸...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向近地轨道发射了“上升-2”号航天飞船。与“东方”号系列飞船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双座航天器并带有一个特殊的闸门舱。闸门舱两端的两个带密封盖的舱口分别与飞船船体连接和通向广漠的宇宙。  飞船由飞行指挥别利亚耶夫和副驾驶列昂诺夫驾驶。这次飞行...
  • 美国航天飞机与载人航天工程2008-08-29
    美国航天飞机与载人航天工程
      1981年以前,美国的载人航天是通过“水星”、“双子星座”、“阿波罗”和“天空实验室”计划进行的。这些计划的完成,促进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然而却耗资巨大。航天飞机的出现使载人航天变得相对方便和经济,从而大大增加了此后人类进入太空的频率,加快了人类进军太空的步伐。  过去,用火箭发射载人航天器一次,就要消耗一枚巨大的火箭。一些卫星发射后也无法回收,这是航天活动代价高昂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在“阿波罗”登月计划后,就着手研制一种经济的、可以重...
      1981年以前,美国的载人航天是通过“水星”、“双子星座”、“阿波罗”和“天空实验室”计划进行的。这些计划的完成,促进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然而却耗资巨大。航天飞机的出现使载人航天变得相对方便和经济,从而大大增加了此后人类进入太空的频率,加快了人类进军太空的步伐。 ...
  • 月球越来越远日子越来越长2008-08-29
    月球越来越远日子越来越长
      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我们的一天也就变长了。  研究人员说,十亿年前的月亮比现在离我们更近一些,月亮围绕地球一周仅需要20天的时间。十亿年前,地球上的一天只有18小时。那时的人们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要是一天有24小时,那该多好呀!”不过,十亿年前人类还没有产生。但是,最后人们还是圆了自己的愿望,一天能过上24小时了。  另外,研究人员发...
      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我们的一天也就变长了。  研究人员说,十亿年前的月亮比现在离我们更近一些,月亮围绕地球一周仅需要20天的时间。十亿年前,地球上的一...
  • 已经进入过太空的4位华裔宇航员简介2008-08-29
    已经进入过太空的4位华裔宇航员简介
      -1984年卢杰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电机工程系,1989年取得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后他专攻太阳物理和天体物理学,1992年应邀加入科罗拉多大学天体物理学试验联合学会。1995年,他又前往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的天文学院做博士后。  卢杰在许多学术专刊上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研究论文,涉及面极为广泛,涵盖了太阳耀斑、宇宙生成学、太阳系的振动、数据机械学和等离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卢杰1963年出生于美国。1995年入选美国宇航局宇航员。1997年5月...
      -1984年卢杰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电机工程系,1989年取得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后他专攻太阳物理和天体物理学,1992年应邀加入科罗拉多大学天体物理学试验联合学会。1995年,他又前往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的天文学院做博士后。  卢杰在许多学术专刊上发表了大...
  • 宇宙有多大?2008-08-29
    宇宙有多大?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研究。我们不妨把眼光缩小一些,讲一讲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
  • 世界十大航天基地2008-08-29
    世界十大航天基地
      一、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二、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三、拜克努尔发射基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市西南,是前苏联最大的导弹和各种航天飞行器发射场地,现由俄哈两国共同使用。  四、普列谢夫茨克基地:位于俄罗斯白海以南,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发射场,占全世界...
      一、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二、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三、拜克努尔...
  • 人类认识宇宙的里程碑(一)2008-08-29
    人类认识宇宙的里程碑(一)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人类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的辛勤劳动——细致的观测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是密切不可分的。  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人类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的辛勤劳动——细致的观测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是密切不可分的。  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
  • 超巨黑洞向星际空间“撒”生命元素2008-08-29
    超巨黑洞向星际空间“撒”生命元素
      因撕碎和吞食恒星而闻名的超巨黑洞能向星际空间散布诞生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如氢、碳、氧和铁等。借助于“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和XMM-Newton卫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高速宇宙风,高速宇宙风将大量气体从两颗类星体中央刮走(从黑洞获取能量)。  研究负责人乔治·恰尔塔斯博士指出,测量的结果表明,在类星体“一生”中被刮走的物质可与10亿颗太阳的质量相当。这些宇宙风可能还会调节黑洞的生长,加速新恒星的诞生。与亚原子粒子流不同,新的粒...
      因撕碎和吞食恒星而闻名的超巨黑洞能向星际空间散布诞生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如氢、碳、氧和铁等。借助于“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和XMM-Newton卫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高速宇宙风,高速宇宙风将大量气体从两颗类星体中央刮走(从黑洞获取能量)。...
  • 中国——火箭的故乡2008-08-28
    中国——火箭的故乡
      中华民族有充足的理由为祖先的智慧感到自豪——中国是火箭的故乡。这里所说的火箭,不是指用弓弩射出的、箭头上绑着燃烧物的火箭。据史书记载,中国产生喷气推进式火箭的年代应不迟于12世纪,距今已有800余年。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黑色火药配方,见于被后人尊为“药王”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581-682)所著《丹经》一书中,火药一出现,就被用于喜庆活动和军事。起初,火药只是被当作燃烧物。后来,人们发现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气体,封闭在筒状物里的火药...
      中华民族有充足的理由为祖先的智慧感到自豪——中国是火箭的故乡。这里所说的火箭,不是指用弓弩射出的、箭头上绑着燃烧物的火箭。据史书记载,中国产生喷气推进式火箭的年代应不迟于12世纪,距今已有800余年。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黑色火药配方,见于被后人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