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2017-09- 21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一箭三星”发射成功2017-09- 20
      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三颗科学实验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一箭三星标志着我国发射技术、火箭与卫星分离技术、多星在轨运行管理技术的突破。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三颗科学实验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一箭三星标志着我国发射技术、火箭与卫星分离技术、多星在轨运行管理技术的突破。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 1999年9月18日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元勋2017-09- 18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表彰曾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等16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7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表彰曾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等16人...
  • 2016年9月15日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17-09- 15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相关技术试验,验...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
  • 1968年9月14日苏联成功发射探测器5号 2017-09- 14
      格林尼治时间1968年9月14日21:42:11,苏联成功发射探测器5号。探测器发射质量为5375千克,其任务目标是实现绕月自由返回和跳跃式再入返回。探测器5号是苏联第一个成功实现绕月返回的探测器。但是在跳跃式再入地球大气时,由于姿态传感器出现故障,探测器的三轴稳定控制系统关闭,致使返回舱改为弹道式再入,未能完全达到试验目的。(彭兢)
      格林尼治时间1968年9月14日21:42:11,苏联成功发射探测器5号。探测器发射质量为5375千克,其任务目标是实现绕月自由返回和跳跃式再入返回。探测器5号是苏联第一个成功实现绕月返回的探测器。但是在跳跃式再入地球大气时,由于姿态传感器出现故障,探测器...
  • 2000年9月13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立项建设2017-09- 13
      2000年9月13日,国防科工委批准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三颗卫星立项。2008年、2012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C星先后成功发射,首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建成,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
      2000年9月13日,国防科工委批准灾害与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三颗卫星立项。2008年、2012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C星先后成功发射,首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建成,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
  • 1967年9月11日美国的勘查者5号月球着陆器成功在月面着陆2017-09- 12
      格林尼治时间1967年9月11日00:46:42,美国勘查者5号月球着陆器成功在月面着陆。着陆器的着陆点为北纬125'、东经2311',位于月球正面静海的东南部区域。(彭兢)
      格林尼治时间1967年9月11日00:46:42,美国勘查者5号月球着陆器成功在月面着陆。着陆器的着陆点为北纬125'、东经2311',位于月球正面静海的东南部区域。(彭兢)
  • 2006年9月9日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成功发射2017-09- 09
      2006年9月9日15时,我国自行研制的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专门服务于农业科技、应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来源:《走进新世纪的中国航天》
      2006年9月9日15时,我国自行研制的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专门服务于农业科技、应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来源:《走进新世纪的中国航天》
  •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2017-09- 07
      1988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从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云气象卫星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成员,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发展,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1988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从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云气象卫星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
  • 1988年9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2017-09- 07
      1988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从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1988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从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来源:国家航天局网站
  • 1990年9月3日我国风云一号B星成功发射2017-09- 03
      1990年9月3日,风云一号B星成功发射。其性能明显改善,地面收到的可见光云图质量比第一颗气象卫星清晰,红外云图与当时国际先进的同类卫星相当。
      1990年9月3日,风云一号B星成功发射。其性能明显改善,地面收到的可见光云图质量比第一颗气象卫星清晰,红外云图与当时国际先进的同类卫星相当。
  • 1962年9月1日苏联发射金星1962B探测器失败2017-09- 01
      格林尼治时间1962年9月1日02:12:30,苏联发射金星1962B探测器失败。该探测器发射质量为1100千克,任务目标是撞击金星,是苏联在1962年发射窗口期间发射的3个金星探测器中的第2个。与之前发射的金星1962A探测器一样,该探测器由于运载火箭上面级出现故障,被滞留在地球停泊轨道上,并于5天后再入地球大气烧毁。(彭兢)
      格林尼治时间1962年9月1日02:12:30,苏联发射金星1962B探测器失败。该探测器发射质量为1100千克,任务目标是撞击金星,是苏联在1962年发射窗口期间发射的3个金星探测器中的第2个。与之前发射的金星1962A探测器一样,该探测器由于运载火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