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人员基于LAMOST和SDSS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并应用于Gaia DR22018-11- 26
      近日,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白宇、研究员刘继峰基于LAMOST和SDSS数据库,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开发天体分类器和恒星温度回归器,并把天体分类器应用到最新发布的Gaia DR2星表,揭示了Gaia DR2中天体类型组成。这是国际上使用最大样本开发的天体分类器和恒星温度回归器,该项研究成果已经被《天文学杂志》(AJ)接收,应用于Gaia DR2的最新结果已经发表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2018,RAA,18,118)上。    近几年,科学技术进步推动...
      近日,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白宇、研究员刘继峰基于LAMOST和SDSS数据库,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开发天体分类器和恒星温度回归器,并把天体分类器应用到最新发布的Gaia DR2星表,揭示了Gaia DR2中天体类型组成。这是国际上使用最大样本开发的天体分类器...
  • B型亚矮星对流内核发展存在“三部曲”2018-11- 26
      B型亚矮星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恒星,是研究恒星结构与演化、元素扩散、对流混合等前沿问题的重要对象。日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在此类恒星内部结构和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常B型亚矮星质量约为太阳的一半,但其光度却是太阳的十几倍到几十倍,其辐射主要集中在紫外波段,因此它们很有可能是年老的球状星团和椭圆星系紫外辐射的主要贡献者。另外,在它中心附近的氦燃烧过程会诱发对流运动,形成一个延展的对流内核。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对流内核的发展及其边界附...
      B型亚矮星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恒星,是研究恒星结构与演化、元素扩散、对流混合等前沿问题的重要对象。日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在此类恒星内部结构和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常B型亚矮星质量约为太阳的一半,但其光度却是太阳的十几倍到几十倍,其辐...
  •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宇宙中最明亮星系正在吞食其临近星系2018-11- 21
      11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导一项最新天文研究成果,发现有直接证据表明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正在大量吞食其伴星系物质。国家天文台星际介质及恒星形成团组研吴京文研究员和蔡肇伟研究员参与撰写了这篇文章。     这项研究是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参与研究被称为热尘埃遮蔽星系的特殊发光类星体的系列成果之一。这种天体为吴京文研究员及国家天文台新引进的蔡肇伟研究员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卫星团组发现的新型天体。研究指出,这类星系的极端光度...
      11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导一项最新天文研究成果,发现有直接证据表明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正在大量吞食其伴星系物质。国家天文台星际介质及恒星形成团组研吴京文研究员和蔡肇伟研究员参与撰写了这篇文章。     这项研究是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参与研究被称为热...
  • 科研人员利用LAMOST DR6数据新发现一颗超高速星2018-11- 19
      近日,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李荫碧、罗阿理、赵刚和陆由俊等人利用LAMOST DR6数据新发现一颗B型超高速星(LAMOST-HVS4),它相对于银心的视向速度约585km s-1,是迄今为止利用LAMOST数据发现的视向速度最高的超高速星,也是利用LAMOST数据发现的第一颗超高速逃逸星。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已经被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文学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18, AJ, 156, 87L)接收。     超高速...
      近日,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李荫碧、罗阿理、赵刚和陆由俊等人利用LAMOST DR6数据新发现一颗B型超高速星(LAMOST-HVS4),它相对于银心的视向速度约585km s-1,是迄今为止利用LAMOST数据发现的视向速度最高的超高速星,也是利用LAMOS...
  • 国家天文台利用红团簇星系统测量河内超新星遗迹距离2018-11- 01
      超新星遗迹是大质量恒星( 8M⊙)或者双星系统演化到后期,因爆炸产生激波并向外抛射大量物质,同时激波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天体。超新星遗迹对整个银河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如重金属元素在星际介质中的扩散。我们的地球,动植物,人类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大部分来源于超新星爆炸。如果没有超新星爆发,可能就没有行星,也就没有人类文明。迄今,太阳系仍在在年老的超新星遗迹(Local Bubble)中航行,人类祖先的行为大约在两百万年前开始受到该遗迹的影响。     研...
      超新星遗迹是大质量恒星( 8M⊙)或者双星系统演化到后期,因爆炸产生激波并向外抛射大量物质,同时激波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天体。超新星遗迹对整个银河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如重金属元素在星际介质中的扩散。我们的地球,动植物,人类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大部分来源于...
  • 科研人员利用LAMOST数据首次揭示出银河系外盘复杂的空间结构特征2018-10- 24
      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盘星系,盘星系按其表面亮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指数下降类型、指数下降伴随向下弯曲类型、指数下降伴随向上弯曲类型,银河系属于哪一类星系至今仍是一个谜。银河系的星族成分从内而外大致是: 1.银心区域,包括一个四百万太阳质量的大质量黑洞,核心星团与核心恒星盘;2.核球区域,呈现花生状或盒状,其可能嵌入在一个更加延长的棒里面;3.银盘区域,其上有很多非对称结构,如旋臂、翘曲等,银盘在何处停止目前仍然未知;4.银晕区域...
      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盘星系,盘星系按其表面亮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指数下降类型、指数下降伴随向下弯曲类型、指数下降伴随向上弯曲类型,银河系属于哪一类星系至今仍是一个谜。银河系的星族成分从内而外大致是: 1.银心区域,包括一个四百万太...
  • 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利用LAMOST数据发现6颗Oe星2018-10- 19
      近期,国家天文台李广伟副研究员等人在LAMOST DR5数据中发现了6颗Oe星。为目前世界上仅发现的13颗Oe星样本扩充了50% 的成员。     光谱中具有电离氦吸收线的恒星称之为O型星,O型星是赫罗图2上位于主星序左上端的大质量主序星。它们是宇宙中温度最高,质量最大的主序星。而Oe星则是一种含有巴尔末线系发射,而NIII 4634-4640-4642和HeII线不呈现发射的O型星。Oe星是一种非常稀少的天体,从1974年Conti和Leep给出了第...
      近期,国家天文台李广伟副研究员等人在LAMOST DR5数据中发现了6颗Oe星。为目前世界上仅发现的13颗Oe星样本扩充了50% 的成员。     光谱中具有电离氦吸收线的恒星称之为O型星,O型星是赫罗图2上位于主星序左上端的大质量主序星。它们是宇宙中温度...
  • LAMOST-Gaia数据揭示银盘扰动历史2018-10- 19
      近年来中外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在吞并一个矮星系的过程中,自身受到矮星系引力的扰动,在银盘上激起了振荡特征。但目前天文学家只能通过数值模拟粗略估算出这次的扰动发生在3-9亿年之间,未能从观测上直接探测出扰动发生的时间。     近日,三峡大学田海俊,国家天文台刘超,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nomy向茂盛等人合作利用LAMOST-Gaia巡天数据精细勾画出了太阳附近恒星受到扰动后在垂直相空间中呈现的螺旋结...
      近年来中外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在吞并一个矮星系的过程中,自身受到矮星系引力的扰动,在银盘上激起了振荡特征。但目前天文学家只能通过数值模拟粗略估算出这次的扰动发生在3-9亿年之间,未能从观测上直接探测出扰动发生的时间。     近日,三峡大学田海俊,国家天文台...
  • 多位院士建议:中国空间科学当“顶天”“立地”2018-10- 17
      10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建所60周年学术论坛上,来自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领域的院士专家提出了关于中国空间科学未来发展的思路顶天立地。    所谓顶天,即将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相结合,并向深空迈进;所谓立地,即与地球科学等学科发展相融合,扩宽发展领域。    就未来我国空间科学的自身发展而言,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奉思表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应协同发展,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做强做大,才有可能打破少数国家在空间...
      10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建所60周年学术论坛上,来自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领域的院士专家提出了关于中国空间科学未来发展的思路顶天立地。    所谓顶天,即将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相结合,并向深空迈进;所谓立地,即与地...
  • 太极计划:空间引力波“捕手”2018-10- 15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易经》中,太极二字意味着天地间最原始的状态。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执着于探索宇宙的诞生与演化。    而寻找引力波,就是探索宇宙奥秘的有力手段。    早在十年前,中科院开始就空间引力波探测进行规划,并于2016年披露了以中科院院士胡文瑞、吴岳良为首席科学家的太极计划。    近日,太极计划专职科学家、中科院力学所副研究员罗子人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在中科院先导项目支持下,太极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均在开展原理样机研...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易经》中,太极二字意味着天地间最原始的状态。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执着于探索宇宙的诞生与演化。    而寻找引力波,就是探索宇宙奥秘的有力手段。    早在十年前,中科院开始就空间引力波探测进行规划,并于2016年披露了...
  • 迄今最小“食人族”星系现形2018-10- 15
      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宇宙间充满了食人族星系。天文学家一直怀疑,像银河系这样的大质量星系之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如此之大,是因为吞噬了周围更小星系的恒星。但新研究表明,小星系也有大胃口。西班牙科学家报告称,他们或许探测到了迄今最小的食人族星系六分仪座(Sextans)矮星系,这是银河系的一个卫星星系。    来自加那利群岛研究所和拉古纳大学的天文学家,在近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发表新论文称,这个矮星系已有大约120亿年历史,而且很小,质量仅为银...
      据美国太空网日前报道,宇宙间充满了食人族星系。天文学家一直怀疑,像银河系这样的大质量星系之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如此之大,是因为吞噬了周围更小星系的恒星。但新研究表明,小星系也有大胃口。西班牙科学家报告称,他们或许探测到了迄今最小的食人族星系六分仪座(Se...
  • 我国“慧眼”卫星在轨测试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10- 12
      近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研究员、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副总指挥尤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第一个空间天文卫星在轨测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科学成果超出科学家预期。    副总指挥尤睿介绍,慧眼卫星在轨测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不仅可以完成计划中的科学研究任务,还有望在完全意料之外的方向,取得重要科学成果。    据悉,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Insight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卫星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天文卫星,是...
      近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研究员、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副总指挥尤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第一个空间天文卫星在轨测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科学成果超出科学家预期。    副总指挥尤睿介绍,慧眼卫星在轨测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不仅可以完成计划中的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