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伦比亚号解体前地面控制中心在忙什么2003-02-13
    哥伦比亚号解体前地面控制中心在忙什么
      人民网2月13日讯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1日晚间公布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前最后几分钟里,位于休斯顿的地面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的各类谈话录音,为公众从侧面了解当时的紧张场面提供了些许线索。人们发现,地面工作人员先是对哥伦比亚号返回途中发生传感器失灵的现象感到困惑,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调查原因并通知宇航员并监控飞机动态,但就在这短短几分钟内,灾难无法避免地发生了,七名宇航员魂归太空。  在“哥伦比亚”号解体前七分钟左右,也就...
      人民网2月13日讯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1日晚间公布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前最后几分钟里,位于休斯顿的地面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的各类谈话录音,为公众从侧面了解当时的紧张场面提供了些许线索。人们发现,地面工作人员先是对哥伦比亚号返回途中发生传感...
  • 俄军打造空天防御体系2003-02-12
    俄军打造空天防御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军太空作战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俄军越来越认识到,在高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未来的作战行动将逐步离开地面,空中和太空将成为主要的战区,而且空中和太空的界限会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抗击空中-太空之敌的进攻将是高技术战争中最重要的对抗形式之一。为抗击敌方长时间的、密集的高精度武器突击,俄军强调建立具有防空、反导和太空防御“三位一体”能力的、强大的战略性全国空天防御系统,它应能在21世纪有效地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军太空作战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俄军越来越认识到,在高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未来的作战行动将逐步离开地面,空中和太空将成为主要的战区,而且空中和太空的界限会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抗击空中-太空之敌的进攻...
  • 国际空间站面临“裁员”尴尬2003-02-12
    国际空间站面临“裁员”尴尬
      新华网莫斯科2月11日电记者魏忠杰 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发言人11日说,为了保证国际空间站能正常载人飞行,空间站长期居住的人员将不得不在最近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由现在的三人减为两人。  由于美国航天飞机停飞,目前只有借助俄罗斯“联盟”载人飞船和“进步”货运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空间站上的食品、水和燃料,向 国际空间站发送的长期考察组成员将由三人减为两人,这两人将是经验最为丰富、技能最为高超的宇航员,俄罗斯和美国各一名。...
      新华网莫斯科2月11日电记者魏忠杰 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发言人11日说,为了保证国际空间站能正常载人飞行,空间站长期居住的人员将不得不在最近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由现在的三人减为两人。  由于美国航天飞机停飞,目前只有借助俄罗斯“联盟”载人飞船和“进步”货运飞船向国际空...
  • 五万年来火星最近 今年8月间轻松看火星2003-02-12
    五万年来火星最近 今年8月间轻松看火星
      记者昨天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获悉,今年8月29日,火星将“超炫”一把,届时这一红色星球将以5万年来最近的距离与地球“亲密接触”。据了解,市民在那一天只要用小望远镜就可以轻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天文专家表示,火星和地球都在环绕太阳运行,当火星运转到与地球和太阳成一直线的位置时,两者就“亲密接触”一次,在天文学上称为“火星冲”。而每隔15—17年,当火星在近日点附近出现“冲”时,火星与地球就会特别“亲昵”一回,它发出的红色光芒会超过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
      记者昨天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获悉,今年8月29日,火星将“超炫”一把,届时这一红色星球将以5万年来最近的距离与地球“亲密接触”。据了解,市民在那一天只要用小望远镜就可以轻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天文专家表示,火星和地球都在环绕太阳运行,当火星运转到与地球和太阳成一直线...
  • 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宣布“宇宙不会毁灭”新论2003-02-12
    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宣布“宇宙不会毁灭”新论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9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预计将在本周宣布已经证实“暗能量”存在的消息。“暗能量”是一种能够抵消重力的宇宙力量,可以保持宇宙无限期扩展而不会毁灭。  过去,包括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和艾伯特·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宇宙终将停止扩展,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爆炸,从而摧毁一切生命形式。不过,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研究表明,这种分析存在谬误。美国航空航天局利用一颗卫星在过去一年里对太空深处进行观察,发现了一种“热点”模式,...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9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预计将在本周宣布已经证实“暗能量”存在的消息。“暗能量”是一种能够抵消重力的宇宙力量,可以保持宇宙无限期扩展而不会毁灭。  过去,包括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和艾伯特·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宇宙终将停...
  • 人民特稿:俄罗斯宇航业备受瞩目2003-02-11
    人民特稿:俄罗斯宇航业备受瞩目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人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俄罗斯宇航业。由于美国宇航局决定在事故原因查清前取消所有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任务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俄不负众望,勇敢地挑起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的重担。  本月2日,也就是“哥伦比亚”号坠毁第二天,俄罗斯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进步—M47”货运飞船。4日,飞船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了成功对接。正在空间站工作的3名宇航员收到了2568千克的食品、燃料、科研装置和邮件。据悉,俄罗斯准备...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人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俄罗斯宇航业。由于美国宇航局决定在事故原因查清前取消所有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任务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俄不负众望,勇敢地挑起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的重担。  本月2日,也就是“哥伦比亚”号坠毁...
  • 哥伦比亚号爆炸原因的种种猜测和幕后故事2003-02-11
    哥伦比亚号爆炸原因的种种猜测和幕后故事
      人民网2月11日讯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过去四年中所开展的研究表明,如果“哥伦比亚”号机翼前端那些易碎的隔热保护层受到那些来自太空的“不速之客”高速撞击,很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性事件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的时候,这一关键部位那些原本非常细小的破损会因为摩擦产生的大量热能而迅速增大,并最终导致机翼内部结构因暴露在高温下面而燃烧解体。此外,今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升空80秒后从主燃料箱上脱落并击中了机翼的“绝缘碎块”,也可能...
      人民网2月11日讯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过去四年中所开展的研究表明,如果“哥伦比亚”号机翼前端那些易碎的隔热保护层受到那些来自太空的“不速之客”高速撞击,很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性事件发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的时候,这一关键部位那些原本非常细...
  • “哥伦比亚”号爆炸的背后2003-02-11
    “哥伦比亚”号爆炸的背后
      预算削减 隐患颇多  几十年来,美国航天计划一直关注着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安全问题。然而直到如今,航天飞机的安全问题仍是美国航天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总有“如履薄冰”之感  1999年7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向太空部署强力太空望远镜时曾遇到数起严重事故。  虽然当时“哥伦比亚”号安全返回了地面,而且美国航天局的官员也对出现的问题做了低调处理,但是那次多事故飞行却给航天局敲响了警钟。在之后的数月里,航天局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得...
      预算削减 隐患颇多  几十年来,美国航天计划一直关注着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安全问题。然而直到如今,航天飞机的安全问题仍是美国航天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总有“如履薄冰”之感  1999年7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向太空部署强力太空望远镜时曾遇到数起严重事故。  虽...
  • NASA分析遥感数据来查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受撞击的证据 2003-02-10
    NASA分析遥感数据来查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受撞击的证据
      [美国《空间飞行》2003年2月8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声称,军事雷达探测数据表明,在"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24小时后,有一个物体以5米秒的速度从航天飞机上脱离。因此,NASA的工程师们正在抓紧分析遥感数据,试图找出任何空间碎片撞击航天飞机的证据,以给出合理解释雷达探测结果的说法。   对雷达探测结果的一种解释是,脱离的物体是航天飞机乘员定期向外倾倒废水结的冰,不过,目前尚不能认为此解释合理。另一种解释是此物体有可能是从航天飞机上脱离的部件...
      [美国《空间飞行》2003年2月8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声称,军事雷达探测数据表明,在"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24小时后,有一个物体以5米秒的速度从航天飞机上脱离。因此,NASA的工程师们正在抓紧分析遥感数据,试图找出任何空间碎片撞击航天飞机的证据,以给出...
  • 增强民众的挫折意识—“哥伦比亚”号失事带来的思考2003-02-09
    增强民众的挫折意识—“哥伦比亚”号失事带来的思考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号航天飞机爆炸以来美国宇航局经历最严重的一次事件。  事件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极大震惊,各国政府要纷纷表示哀悼。同时,也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心愿,航天事业的探索不会停止。就像17年前美国“挑战者”号失事后,人们从未有停止探索一样。  将地球、空气和重力抛在身后,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不仅...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号航天飞机爆炸以来美国宇航局经历最严重的一次事件。  事件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极大震惊,各国政府要纷纷表示哀悼。同时,也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心愿,航天事业的探索不会停...
  • 美国航空航天局逆向复原宇航员丧生前的分分秒秒2003-02-09
    美国航空航天局逆向复原宇航员丧生前的分分秒秒
      没有兴奋、没有期待,只有焦灼、只有痛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6日再次开始“倒计时”,不是为了准备航天飞机的发射升空,而是为了查找“哥伦比亚”号失事解体的原因。   最后32秒数据为重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航天飞机或者运载火箭等航天飞行器升空前传统意义的倒数计时,而是从“哥伦比亚”号与地面控制中心通信中断的那一刻开始,逆向复原7名宇航员丧生前的分分秒秒。   “倒计时”的“零点”,是地面与宇航员2月1日上午9时终止语音通信以后通过无线电接收到的3...
      没有兴奋、没有期待,只有焦灼、只有痛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6日再次开始“倒计时”,不是为了准备航天飞机的发射升空,而是为了查找“哥伦比亚”号失事解体的原因。   最后32秒数据为重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航天飞机或者运载火箭等航天飞行器升空前传统意义的倒数计...
  • 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最新进展2003-02-09
    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最新进展
      2月7日,美国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公布了从地面拍摄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失去联系以前最后时刻的照片。这张高分辨率照片显示,当时航天飞机的左翼已经出现了受到严重损害的痕迹。新华社发   转自:新华网
      2月7日,美国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公布了从地面拍摄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失去联系以前最后时刻的照片。这张高分辨率照片显示,当时航天飞机的左翼已经出现了受到严重损害的痕迹。新华社发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