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航天局为曾被称作“天涯海角”的小天体正式命名2019-11-15
    美航天局为曾被称作“天涯海角”的小天体正式命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1月11日宣布,将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一颗小天体正式命名为阿罗科斯Arrokoth,这个编号为2014 MU69的小天体此前一直被昵称为天涯海角。  今年1月1日,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从距阿罗科斯仅3500公里处飞过,完成人类探测史上最遥远的一次星际邂逅,当时,这颗最早被哈勃望远镜发现的小天体距太阳大约65亿公里,比冥王星还远约16亿公里。  阿罗科斯来源于美洲原住民波瓦坦人所说的阿尔贡金语中的天空一词,该命名也得到了波瓦坦部落代...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1月11日宣布,将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一颗小天体正式命名为阿罗科斯Arrokoth,这个编号为2014 MU69的小天体此前一直被昵称为天涯海角。  今年1月1日,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从距阿罗科斯仅3500公里处飞过,完成人类探测史上最遥远的一...
  • 美国载人“龙”飞船完成静态点火测试2019-11-15
    美国载人“龙”飞船完成静态点火测试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版龙飞船11月13日完成一系列发动机静态点火测试,接下来还将进行发射中止测试,继续验证发射后出现意外情形下飞船的逃生能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一份声明中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行了多项发动机测试,首先对龙飞船的2台天龙座推进器分别点火1秒钟。龙飞船共搭载16台天龙座推进器,用于实现飞船的在轨机动、姿态控制以及发射后逃逸时的再定向等。  随后,团队对龙飞船的全部8台超级天龙座发动机进行了持续...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版龙飞船11月13日完成一系列发动机静态点火测试,接下来还将进行发射中止测试,继续验证发射后出现意外情形下飞船的逃生能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一份声明中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行了多项发动机测试,首先对...
  • 日本“隼鸟2号”踏上归途2019-11-15
    日本“隼鸟2号”踏上归途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称,该机构的隼鸟2号探测器已对小行星龙宫进行了深入探测,于11月13日开启它的回家之旅,预计明年年底到家,其从龙宫采集的样本有望揭示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奥秘。  隼鸟2号项目经理津田裕一说,我们希望它能为我们提供新的科学知识。该探测器将把碳和有机物质带回地球,这些物质将提供有关它们在太阳系周围如何分布、为什么会在小行星上出现、与地球有何关系的数据。  钻石形状的龙宫直径约900米,距地球约3亿公里。人们相信,这颗小行星拥有相...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称,该机构的隼鸟2号探测器已对小行星龙宫进行了深入探测,于11月13日开启它的回家之旅,预计明年年底到家,其从龙宫采集的样本有望揭示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奥秘。  隼鸟2号项目经理津田裕一说,我们希望它能为我们提供新的科学知识。该探测器将把...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60枚互联网通信卫星2019-11-13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60枚互联网通信卫星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11月11日利用猎鹰9号火箭将60颗星链Starlink互联网通信卫星送入轨道。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11日上午9点56分左右,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火箭装载的60颗卫星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提出的星链全球卫星互联网计划的一部分。今年5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经发射了首批60颗星链卫星。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介绍了此次发射的几个亮点。首先,...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11月11日利用猎鹰9号火箭将60颗星链Starlink互联网通信卫星送入轨道。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11日上午9点56分左右,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火箭装载的60颗卫星是太空...
  • 普朗克卫星数据表明宇宙或是球形2019-11-08
    普朗克卫星数据表明宇宙或是球形
    宇宙大爆炸模拟图  关于宇宙的形状,一直众说纷纭,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宇宙是平的。但3位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撰文称,普朗克空间天文台提供的数据表明,宇宙是一个球体,而非目前理论认为那样是平坦的。  支持宇宙暴胀的传统理论认为,在大爆炸之后,宇宙以一种扁平的方式膨胀。然而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5日报道,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意大利罗马智慧大学以及法国索邦大学的迪瓦伦蒂诺、梅尔基奥里和希尔克在研究了普朗克天文台送回地球的数据这些数据描绘了普...
    宇宙大爆炸模拟图  关于宇宙的形状,一直众说纷纭,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宇宙是平的。但3位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撰文称,普朗克空间天文台提供的数据表明,宇宙是一个球体,而非目前理论认为那样是平坦的。  支持宇宙暴胀的传统理论认为,在大爆炸之后,宇宙以一种...
  • 美“天鹅座”货运飞船抵达空间站2019-11-06
    美“天鹅座”货运飞船抵达空间站
      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天鹅座货运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4日抵达国际空间站,送去包括重要实验装备和修理工具等在内的约3.7吨货物。  美国航空航天局当天发表公报说,11月4日早些时候,空间站上的两名美国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和杰西卡梅尔操作机械臂抓住飞船,完成对接操作。  此次运送的货物中包括一批用于修理阿尔法磁谱仪2的特制工具。宇航员将使用这些工具修理空间站外的这个太空粒子探测器,进一步延长其运行寿命。阿尔法磁谱仪2主要用于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
      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天鹅座货运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4日抵达国际空间站,送去包括重要实验装备和修理工具等在内的约3.7吨货物。  美国航空航天局当天发表公报说,11月4日早些时候,空间站上的两名美国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和杰西卡梅尔操作机械臂抓住飞船,完...
  • 实验揭示宇宙大爆炸发生的可能机制2019-11-06
    实验揭示宇宙大爆炸发生的可能机制
      现有理论认为,宇宙始于一场大爆炸。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迄今为止,这场大爆炸是如何发生的所谓的超新星爆炸的点火方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在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美国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可能引起宇宙大爆炸的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宇宙起源模型。  最新论文合著者、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CF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助理教授卡里姆艾哈迈德说:我们定义了关键标准,在此标准下,我们能驱动火焰自行产生湍流,自发加速并转变为爆炸。  艾哈迈德进一步解释...
      现有理论认为,宇宙始于一场大爆炸。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迄今为止,这场大爆炸是如何发生的所谓的超新星爆炸的点火方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在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美国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可能引起宇宙大爆炸的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宇宙起源模型。  ...
  • 科学家发现系外彗星上有水2019-11-04
    科学家发现系外彗星上有水
    天文学家在8月下旬发现了2IBorisov彗星图片来源:D. Jewitt UCLAESANASA   天文学家首次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发现了水的痕迹,而它来源于太阳系以外的其他地方。这些来自外星系的水似乎正在从一颗名为2IBorisov的彗星上喷出,后者则正处于从星际空间飞向太阳的旅途中。  德国加兴欧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学家Olivier Hainaut说:那里有水这很酷,这太棒了。他表示,这个发现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大多数彗星都含有大量的水。但是在...
    天文学家在8月下旬发现了2IBorisov彗星图片来源:D. Jewitt UCLAESANASA   天文学家首次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发现了水的痕迹,而它来源于太阳系以外的其他地方。这些来自外星系的水似乎正在从一颗名为2IBorisov的彗星上喷出,后者则正处于从...
  • 长时间太空飞行 会影响大脑结构与功能2019-10-30
    长时间太空飞行 会影响大脑结构与功能
      《美国神经放射学杂志》线上版最新刊发的一项研究称,长时间太空飞行会影响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该项研究由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神经放射学家唐娜罗伯茨领导。研究团队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太空飞行前后的大脑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量化了他们大脑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将这种结构变化与其认知和运动功能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在国际空间站内进行长时间太空飞行后,宇航员的脑室会扩大,其变化百分比与飞行时间显著相关,但与宇航员的年...
      《美国神经放射学杂志》线上版最新刊发的一项研究称,长时间太空飞行会影响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该项研究由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神经放射学家唐娜罗伯茨领导。研究团队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太空飞行前后的大脑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量化了他们大...
  • 中子星并合产生重元素锶首次被确认2019-10-29
    中子星并合产生重元素锶首次被确认
      2017年,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两颗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引发科学界一片狂欢,但故事并没有结束!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对这次并合产生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首次确认重元素锶来自于这场并合。证实宇宙中较重的元素可以在中子星并合中产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4日报道,2017年,在探测到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后,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包括甚大望远镜VLT在内的多个望远镜指向了震源:名为GW170817的中子星并合事件。天文学家们怀疑,如...
      2017年,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两颗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引发科学界一片狂欢,但故事并没有结束!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对这次并合产生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首次确认重元素锶来自于这场并合。证实宇宙中较重的元素可以在中子星并合中产生。  据物理学家...
  • “露西”拟于2021年启程探索7颗小行星2019-10-28
    “露西”拟于2021年启程探索7颗小行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2日报道,由美国西南研究所SwRI领导的露西任务将于2021年发射升空,旨在对太阳系内的7颗小行星进行探测。该任务的关键设计审查工作近日成功完成。  据悉,露西将于2021年10月发射升空,在太阳系内进行为期12年的旅行,行程长达64亿公里。一路上,它将拜访主小行星带内的一颗天体和特洛伊小行星群内的6颗天体。特洛伊小行星群是与木星共用轨道、一起绕太阳运行的一大群古老的小行星。  设计审查是任务的主要里程碑。一个由来自美国国家航...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2日报道,由美国西南研究所SwRI领导的露西任务将于2021年发射升空,旨在对太阳系内的7颗小行星进行探测。该任务的关键设计审查工作近日成功完成。  据悉,露西将于2021年10月发射升空,在太阳系内进行为期12年的旅行,行程长达64亿公里...
  • NASA行星保护计划应与时俱进2019-10-25
    NASA行星保护计划应与时俱进
      美国行星保护独立审查委员会PPIRB最近发布分析报告认为,随着新兴探索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其他机构和商业组织的行星保护计划应与时俱进。  行星保护准则规定了前往其他天体进行探测的任务应该遵守的准则,旨在确保这些天体不会受到地球生物的有害污染,因此反过来,也保护地球免受来自太空的有害污染。  据NASA官网近日报道,随着NASA等机构不断提出大胆的太阳系探测任务以及样本返回计划,行星保护所面临的环境也不断变化。有鉴于此...
      美国行星保护独立审查委员会PPIRB最近发布分析报告认为,随着新兴探索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其他机构和商业组织的行星保护计划应与时俱进。  行星保护准则规定了前往其他天体进行探测的任务应该遵守的准则,旨在确保这些天体不会受到地球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