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启用“引路”卫星定位系统2018-11-06
    日本启用“引路”卫星定位系统
      日本政府11月1日正式启用被称为日本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引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一导航系统目前由4颗卫星组成。    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了引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启用仪式。他表示引路将掀开日本卫星定位的新篇章。    引路系列导航卫星作为美国GPS系统的辅助应用,可将GPS定位误差缩小到1米左右,如果使用专用接收器可将定位误差缩小至6厘米。    此前日本在卫星定位方面完全依赖美国GPS,日本政府一直希望建立能兼容GPS并提高定位精度的自...
      日本政府11月1日正式启用被称为日本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引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一导航系统目前由4颗卫星组成。    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了引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启用仪式。他表示引路将掀开日本卫星定位的新篇章。    引路系列导航卫星作为美国GPS系统...
  • “黎明”号完成探测小行星带使命2018-11-06
    “黎明”号完成探测小行星带使命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日前报道,该机构的黎明号航天器因控制其指向的燃料肼已耗尽,结束了前往小行星带的任务。尽管如此,它将继续停留在谷神星轨道数十年,直到最后以俯冲的方式结束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10月31日和11月1日,黎明号都错过了与NASA深空网络(DSN)的定期通信。研究团队排除其他原因后,得出结论称,使航天器控制其指向的燃料肼已耗尽,其天线不能再与任务控制平台通信,但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来充电。    在11年的工作期间,黎...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日前报道,该机构的黎明号航天器因控制其指向的燃料肼已耗尽,结束了前往小行星带的任务。尽管如此,它将继续停留在谷神星轨道数十年,直到最后以俯冲的方式结束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10月31日和11月1日,黎明号都错过了与NASA深空...
  • NASA拟派“露西”号拜访7颗小行星2018-11-06
    NASA拟派“露西”号拜访7颗小行星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露西(Lucy)任务旨在一次研究7颗不同的小行星,在成功通过一次重要评审后,该任务正式获得时间表和预算。    露西(Lucy)将于2021年10月发射升空,在太阳系内进行为期12年的旅行。一路上,它将拜访小行星带内的一颗天体和特洛伊小行星群(Trojan asteroids)内的6颗天体。特洛伊小行星群是与木星共用轨道,一起绕太阳运行的一大群小行星。露西任务首席研究员哈尔莱维森说:以往这项任...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露西(Lucy)任务旨在一次研究7颗不同的小行星,在成功通过一次重要评审后,该任务正式获得时间表和预算。    露西(Lucy)将于2021年10月发射升空,在太阳系内进行为期12年的旅行。一路上,它将拜访...
  • “帕克”成迄今最接近太阳的航天器2018-11-01
    “帕克”成迄今最接近太阳的航天器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消息,美国东部夏令时29日凌晨1点04分,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到达距太阳2655万英里(4273万公里)处,成为迄今与太阳进行最亲密接触的人造物体。    此前距太阳最近的纪录由德国和美国携手研制的太阳神2(Helios 2)号探测器于1976年4月创下。随着帕克太阳探测任务的持续进行,这款航天器将不断打破自己的纪录,最终,帕克与太阳的最近距离仅为383万英里,预计在202...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消息,美国东部夏令时29日凌晨1点04分,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到达距太阳2655万英里(4273万公里)处,成为迄今与太阳进行最亲密接触的人造物体。    此前距太阳最近的纪录由德国和美...
  • 霍金“复活”,给黑洞选了个“泄密者”2018-11-01
    霍金“复活”,给黑洞选了个“泄密者”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离世,震惊了整个世界,也遗憾了整个世界。原以为,霍金的研究也因此划上了句号。不想,半年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复活了,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arXiv网站上以《黑洞熵和软毛》为题,发表了其最新科学研究论文成果的预印版。这一消息在被著名学术期刊《科学》网站以《霍金最后论文的发出》为新闻发布后,再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最后的论文,到底是写了啥?   贪食属性引谜团 丢失的信息去哪儿了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的一大基础理...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离世,震惊了整个世界,也遗憾了整个世界。原以为,霍金的研究也因此划上了句号。不想,半年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复活了,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arXiv网站上以《黑洞熵和软毛》为题,发表了其最新科学研究论文成果的预印版。这一消息在被著名学术...
  • 开普勒望远镜功成身退2018-11-01
    开普勒望远镜功成身退
    9年发现数千颗系外行星开普勒望远镜功成身退  据英国《自然》杂志官网10月3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30日宣布,该机构的行星猎手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燃料已用尽,目前已光荣退休。在9年观察任务期间,开普勒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望远镜在油枯灯灭前已将其收集的所有数据下载到任务控制系统内。   开普勒项目科学家杰西多森说:它圆满完成了我们最初计划的任务,且做得更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   开普勒望远镜的提出者、现已退休的太空科学家威廉博鲁基...
    9年发现数千颗系外行星开普勒望远镜功成身退  据英国《自然》杂志官网10月3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30日宣布,该机构的行星猎手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燃料已用尽,目前已光荣退休。在9年观察任务期间,开普勒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望远镜在油枯灯灭前已将其收集的所...
  • 宇宙的终极命运将会怎样2018-10-26
    宇宙的终极命运将会怎样
    科学家发表论文称宇宙寿命至少还有1400亿年宇宙的终极命运将会怎样    有媒体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发表论文称,他们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角度分析后得出结论,宇宙的寿命至少还有1400亿年。目前,宇宙起源已经有公认的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随后开始膨胀演化。但关于宇宙如何走向终结,理论假说却多种多样。   正如有人说: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对于宇宙究竟会怎么走向终结,科学家们苦苦探寻,提出了大坍缩大撕裂大冻结...
    科学家发表论文称宇宙寿命至少还有1400亿年宇宙的终极命运将会怎样    有媒体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发表论文称,他们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角度分析后得出结论,宇宙的寿命至少还有1400亿年。目前,宇宙起源已经有公认的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随后开始...
  • “猎鹰9”再送10颗卫星入太空2018-10-25
    “猎鹰9”再送10颗卫星入太空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火箭于北京时间10月25日19时39分再次立功,其承担的美国铱星通讯公司下一代全球卫星计划第七批10颗卫星顺利入轨。不过,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成功,但回收整流罩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SpaceX公司官网上的视频直播画面显示,搭载10颗卫星的猎鹰9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约两分钟后,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随后,整流罩分离。    由于浓雾,视频直播画面无法显示火箭回收情况。发射约7分钟后,太空...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火箭于北京时间10月25日19时39分再次立功,其承担的美国铱星通讯公司下一代全球卫星计划第七批10颗卫星顺利入轨。不过,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成功,但回收整流罩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SpaceX公司官网上的视频直播画面显示,搭...
  • 立方体卫星首次为火星拍照2018-10-25
    立方体卫星首次为火星拍照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0月22日报道,NASA的火星立方星一号(MarCO)任务旨在了解立方体卫星(CubeSat)能否在深空探索中幸存下来。现在,该任务的其中一颗卫星首次拍摄到了火星照片。   立方体卫星是一类公文包大小的低成本航天器。MarCO任务由MarCO-A和MarCO-B两颗立方体卫星组成,昵称分别为伊娃和瓦力。其中一颗立方体卫星于10月3日首次拍到了火星。   这张照片是在距火星约1280万公里处拍摄的。为拍摄照片,Mar...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0月22日报道,NASA的火星立方星一号(MarCO)任务旨在了解立方体卫星(CubeSat)能否在深空探索中幸存下来。现在,该任务的其中一颗卫星首次拍摄到了火星照片。   立方体卫星是一类公文包大小的低成本航天器。MarCO任...
  • NASA官宣:哈勃已准备好重新开工2018-10-24
    NASA官宣:哈勃已准备好重新开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23日称,哈勃太空望远镜自10月5日因陀螺仪故障进入安全模式,而备用陀螺仪因转速过高一直在接受调试,上周,调试工作取得关键进展,运营维护团队进行最后测试并确认备用陀螺仪可用后,哈勃将很快重返科学运行。   陀螺仪是一种测量航天器转向速度的装置,能够帮助哈勃转向并锁定新目标。陀螺仪内的轮子以每分钟19200转的恒定速率旋转,其安装在被称为浮子的密封圆筒内,悬浮在厚厚的流体中。陀螺仪内的电子设备能检测到轴承非常小的运动,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23日称,哈勃太空望远镜自10月5日因陀螺仪故障进入安全模式,而备用陀螺仪因转速过高一直在接受调试,上周,调试工作取得关键进展,运营维护团队进行最后测试并确认备用陀螺仪可用后,哈勃将很快重返科学运行。   陀螺仪是一种测量航天器转向...
  • 最新研究认为:外星生命可能是紫色的2018-10-24
    最新研究认为:外星生命可能是紫色的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撰文称,外星生命可能是紫色的。他们表示,在绿色植物开始利用太阳能之前,微小的紫色生物体就找到了办法做同样的事,地球上第一批生命或是薰衣草色,而外星生命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繁衍生息。    早期地球生命是紫色这一想法并不新鲜,最新研究负责人之一、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家施拉迪蒂亚达萨玛和同事在2007年就提出了这一理论。    该理论认为:植物和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利用叶绿素吸收太阳能,但它...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撰文称,外星生命可能是紫色的。他们表示,在绿色植物开始利用太阳能之前,微小的紫色生物体就找到了办法做同样的事,地球上第一批生命或是薰衣草色,而外星生命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繁衍生息。    早期地球生命是...
  • “火星2020”探测车,你要在哪里着陆2018-10-24
    “火星2020”探测车,你要在哪里着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2020探测车,将在2021年着陆红色星球,收集样本然后返回地球。现在,探测器正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组装,其作为核动力机器人,将以24亿美元的造价,荣登最复杂火星探测机器人之列。    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最佳的着陆地点,一方面让火星车尽量安全着陆;另一方面,该地所处环境应尽可能满足人类探索火星生命的方案。    《科学美国人》23日对着陆地点的选择过程,进行了综合报道。    150名科学家列出4个候选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2020探测车,将在2021年着陆红色星球,收集样本然后返回地球。现在,探测器正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组装,其作为核动力机器人,将以24亿美元的造价,荣登最复杂火星探测机器人之列。    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最佳的着陆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