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极冻土里的碳正加速向大气排放2018-08-08
    北极冻土里的碳正加速向大气排放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通过参考北极圈脆弱性实验ABoVE数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阿拉斯加北坡冻原生态系统中,碳在冻土中的保留时间比40年前减少了约13%。这意味着那里的碳循环正在加速,且速度比北冰洋更快。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人员安东尼布鲁姆说:温度变暖使得冻原生态系统展现出其他特征:北部森林逐渐形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陆地卫星Landsat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图像在过去几十年中的观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通过参考北极圈脆弱性实验ABoVE数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阿拉斯加北坡冻原生态系统中,碳在冻土中的保留时间比40年前减少了约13%。这意味着那里的碳循环正在加速,且速度比北冰洋更快。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
  • 宇宙中宜居行星也许比想象中多2018-08-02
    宇宙中宜居行星也许比想象中多
      长期以来,行星岩石圈拥有板块构造,被认为是行星适合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但美国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认为宇宙中的宜居行星可能要比想象中多。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行星即使没有与地球类似的板块构造,也有可能长时间维持合适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使气候温和而稳定,适合生命生存。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对行星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在寻找地外生命时,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是衡量行星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碳过多会使...
      长期以来,行星岩石圈拥有板块构造,被认为是行星适合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但美国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认为宇宙中的宜居行星可能要比想象中多。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行星即使没有与地球类似的板块构造,也有可能长时间...
  • 改造火星?人类做不到啊2018-08-02
    改造火星?人类做不到啊
      在所有已知行星中,尚无一个能确定和地球一样拥有天然的宜居环境。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或许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某些基础较好的行星改造成新的家园。科学家们甚至曾深入研讨装修一个新星球的可能性,当时选定的假想目标,就是在真实与科幻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双栖明星火星。  不过,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7月30日发表最新研究称,依据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足以让人类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火星的地球化。  为什么非得是火星  地球化是一个假想的、将行星环境改造成适合...
      在所有已知行星中,尚无一个能确定和地球一样拥有天然的宜居环境。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或许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某些基础较好的行星改造成新的家园。科学家们甚至曾深入研讨装修一个新星球的可能性,当时选定的假想目标,就是在真实与科幻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双栖明星火星。  不过...
  • 帕克探测器发射在即 将最近距离“探日”2018-07-30
    帕克探测器发射在即 将最近距离“探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耗资15亿美元研发的帕克太阳探测器,计划于8月初发射升空前往太阳,开始为期7年的观测任务。这将是第一个穿越日冕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探测器,最终抵达距离太阳表面仅610万公里的位置,是迄今为止人造航天器最接近太阳的地方。帕克探测器此行将帮助人类解答一些关于太阳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  揭秘 1 探测器面临怎样的挑战?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介绍,帕克探测器得名于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尤金帕克,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次以还在世的科学家的名字给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耗资15亿美元研发的帕克太阳探测器,计划于8月初发射升空前往太阳,开始为期7年的观测任务。这将是第一个穿越日冕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探测器,最终抵达距离太阳表面仅610万公里的位置,是迄今为止人造航天器最接近太阳的地方。帕克探测器此行将帮助人类解答一些关...
  • 美航天局新一代行星“猎手”正式上岗将于8月传回首批数据2018-07-30
    美航天局新一代行星“猎手”正式上岗将于8月传回首批数据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28日报道,该机构新一代行星猎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卫星TESS已于25日正式开始科学观测活动,预计8月向地球传回第一批数据,此后每隔13.5天定期传回一批。TESS科学团队将在第一批数据到达后开始从中搜寻新行星的蛛丝马迹。   TESS于今年4月18日发射升空,将在接下来至少两年时间里扫描整个天空。它将对最近、最明亮的恒星进行观测,以尝试发现和确认它们周围的任何行星。TESS设计团队通过计算称,该装置应该可以发现大约160...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28日报道,该机构新一代行星猎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卫星TESS已于25日正式开始科学观测活动,预计8月向地球传回第一批数据,此后每隔13.5天定期传回一批。TESS科学团队将在第一批数据到达后开始从中搜寻新行星的蛛丝马迹。   TESS...
  • 火星上首次发现液态水湖2018-07-27
    火星上首次发现液态水湖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意大利科学家近日发现,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约1.5千米处存在一个约20千米宽的液态水湖。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有望引发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索。这一研究成果于本月25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来自意大利航天局、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意大利国家科研委员会及3所意大利大学的3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公布了这项研究成果。他们分析了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上的雷达设备在2012年5月到2015年12月间的观测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意大利科学家近日发现,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约1.5千米处存在一个约20千米宽的液态水湖。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有望引发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索。这一研究成果于本月25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来自意大利航天局、意大利国家...
  • “猎鹰9”再送10颗卫星入太空2018-07-27
    “猎鹰9”再送10颗卫星入太空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火箭于北京时间25日19时39分再次立功,其承担的美国铱星通讯公司下一代全球卫星计划第七批10颗卫星顺利入轨。不过,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成功,但回收整流罩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SpaceX公司官网上的视频直播画面显示,搭载10颗卫星的猎鹰9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约两分钟后,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随后,整流罩分离。  由于浓雾,视频直播画面无法显示火箭回收情况。发射约7分钟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确认了...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火箭于北京时间25日19时39分再次立功,其承担的美国铱星通讯公司下一代全球卫星计划第七批10颗卫星顺利入轨。不过,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成功,但回收整流罩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SpaceX公司官网上的视频直播画面显示,搭载10颗卫星的...
  • 美国科学家计划10年内开采月球水冰2018-07-24
    美国科学家计划10年内开采月球水冰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科学家、工程师和采矿技术专家目前已开始绘制蓝图,规划勘探和开采月球极地水冰所需的硬件和任务。   他们之所以对月亮女神上冰冷的水冰产生浓厚兴趣,原因很简单:月球水冰可以转化成氧、液态水和火箭燃料。据悉开采储量非常丰富的水冰资源能帮助拓荒者在月球上生存与繁荣发展,同时也能让企业家赚得盆满钵满。相关人士认为,月球水冰开采将于10年内成为现实。  月球水冰开采将于10年内开始  在最近于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举行的空间资源圆桌会议上,与会...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科学家、工程师和采矿技术专家目前已开始绘制蓝图,规划勘探和开采月球极地水冰所需的硬件和任务。   他们之所以对月亮女神上冰冷的水冰产生浓厚兴趣,原因很简单:月球水冰可以转化成氧、液态水和火箭燃料。据悉开采储量非常丰富的水冰资源能帮助拓荒者在...
  • 钱德拉望远镜或首次见证行星被吞噬的“血腥”场景2018-07-24
    钱德拉望远镜或首次见证行星被吞噬的“血腥”场景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18日消息,科学家可能首次观察到一颗年轻恒星吞噬周围行星的血腥场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观测表明,母恒星在吞噬行星碎片。这一发现有助科学家深入了解影响婴儿行星生存的过程。   自1937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对距离地球约450光年的年轻恒星RW Aur A的奇怪变化感到困惑。RW Aur A仅有几百万年历史,仍被一团灰尘和气体包围。科学家发现,每隔几十年,这颗恒星的光会短暂消失,然后再次变亮。而近年来,它变得更...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18日消息,科学家可能首次观察到一颗年轻恒星吞噬周围行星的血腥场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观测表明,母恒星在吞噬行星碎片。这一发现有助科学家深入了解影响婴儿行星生存的过程。   自1937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对距离地球约45...
  • 小行星“龙宫”可能由天体碎片组成2018-07-24
    小行星“龙宫”可能由天体碎片组成
      记者20日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获悉,最新观测表明,小行星龙宫表面有大量巨大岩石,显示龙宫可能是由宇宙中破碎天体聚集而成。  据该机构介绍,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6月27日抵达龙宫上空20千米处后,开始按计划在这一预定观测点进行拍照调查。最新获取的图像显示,龙宫表面散布着数百块直径超过8米的巨大岩石,其中最大的岩石直径约130米,而龙宫直径仅约1千米。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龙宫由天体碎片聚集而成的一个证据。  按计划,隼鸟2号将于未来几天内抵近至龙宫上...
      记者20日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获悉,最新观测表明,小行星龙宫表面有大量巨大岩石,显示龙宫可能是由宇宙中破碎天体聚集而成。  据该机构介绍,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6月27日抵达龙宫上空20千米处后,开始按计划在这一预定观测点进行拍照调查。最新获取的图像显示,龙宫表面...
  • 升级版“猎鹰9”火箭再次成功发射-新华网2018-07-24
    升级版“猎鹰9”火箭再次成功发射-新华网
      7月2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升级版猎鹰9火箭第二次升空,成功将一颗加拿大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当地时间22日1时50分北京时间22日13时50分,版本名称为Block5的猎鹰9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大约32分钟后,将卫星电星-19V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8分多钟后,火箭第一级落在位于海上的回收平台上,成功回收。  今年5月11日,这一版本的火箭成功将孟加拉国一颗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据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介绍,升级版...
      7月2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升级版猎鹰9火箭第二次升空,成功将一颗加拿大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当地时间22日1时50分北京时间22日13时50分,版本名称为Block5的猎鹰9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大约32分钟后,将卫星电星-19...
  • 韩公开自主开发的“千里眼2号”双胞胎卫星2018-07-24
    韩公开自主开发的“千里眼2号”双胞胎卫星
      据韩媒报道,韩国国内技术自主开发的千里眼2号同步卫星完成了组装和检测过程。  据悉,千里眼2号卫星由两个双胞胎卫星组成,2A号为地球同步气象观测卫星,将于11月发射升空,它将始终停留于朝鲜半岛上空,对台风等气象灾害进行24小时实时精密监控。  2B号卫星是环境监测卫星,也是位于2A号临近轨道的同步卫星,将于明年发射升空,用于监测微尘等环境灾害。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已对完成组装的千里眼2A号卫星实施发射升空时的强烈震动和噪音以及极低温测试,并最终进行了...
      据韩媒报道,韩国国内技术自主开发的千里眼2号同步卫星完成了组装和检测过程。  据悉,千里眼2号卫星由两个双胞胎卫星组成,2A号为地球同步气象观测卫星,将于11月发射升空,它将始终停留于朝鲜半岛上空,对台风等气象灾害进行24小时实时精密监控。  2B号卫星是环境监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