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察”号探测器将洞察火星内部2017-08-30
    “洞察”号探测器将洞察火星内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8月28日发布消息称,其下一项火星探测任务的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器计划于明年5月发射升空,并于11月下旬登陆火星,开始对火星内部进行探测。   NASA在新闻公报中称,目前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正在对洞察号探测器进行组装和测试。研究团队已于7月恢复了系统级的集成和测试活动,目前登陆器组装工作已经完成,相关仪器已经被整合到其中。  洞察号探测器发射的窗口期将从2018年5月5日开始。NASA称,在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8月28日发布消息称,其下一项火星探测任务的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器计划于明年5月发射升空,并于11月下旬登陆火星,开始对火星内部进行探测。   NASA在新闻公报中称,目前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正在对洞察号探测...
  • 欧美俄首次合作接收火星探测器信号2017-08-30
    欧美俄首次合作接收火星探测器信号
      欧洲空间局(ESA)官网近日发布消息称,来自该机构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俄罗斯联邦宇航局的三大深空网络无线电接收器,从距地球近4亿千米的ESA火星轨道探测器那里,接收到了微弱的信号。这次联手测试,成为国际间合作探索红色星球的开创之举。  8月13日,三大深空网络首次收到欧空局火星生命探测计划(ExoMars)痕量气体轨道器发出的超微弱信号。该探测器旨在了解火星大气中甲烷和其他微量气体,这些气体有可能成为火星上生物存在或地质活动的证据。  ...
      欧洲空间局(ESA)官网近日发布消息称,来自该机构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俄罗斯联邦宇航局的三大深空网络无线电接收器,从距地球近4亿千米的ESA火星轨道探测器那里,接收到了微弱的信号。这次联手测试,成为国际间合作探索红色星球的开创之举。  8月13日,三...
  • LIGO或首次“看”到引力波2017-08-29
    LIGO或首次“看”到引力波
      中子星合并模拟图,白色代表磁力线。  近日,《新科学家》杂志官网率先发布独家报道称,全球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可能探测到另一种此前未被观察到过的新型引力波,即距地球1.3亿光年的长蛇座内NGC4993星系的两颗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可见光信号,哈勃等多个望远镜可能已经捕捉到这一事件。  这一重大发现的传闻,最先来自于一位物理学家的推特发文,另一位物理学家随后跟进,一时间迅速在网络传开,令无数研究人员激动转发。传闻如果最终被证实,...
      中子星合并模拟图,白色代表磁力线。  近日,《新科学家》杂志官网率先发布独家报道称,全球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可能探测到另一种此前未被观察到过的新型引力波,即距地球1.3亿光年的长蛇座内NGC4993星系的两颗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可见光信号...
  • 开普勒望远镜启用最新恒星探测技术2017-08-29
    开普勒望远镜启用最新恒星探测技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7日消息称,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上装配了一种可对恒星进行深入观测的新技术,使原本无法被观测的高亮度恒星细节,能通过高性能太空望远镜展露真容。该研究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   昴星团在天文学界人气极高,含有超过3000颗恒星,其中的六七颗星由于亮度极高,在晴朗的夜空用肉眼就可看到,所以常被称为七姐妹星团。七姐妹中大部分成员是慢脉动变星,这些变星的脉动频率是恒星核心区域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关键,而长期以来人类很少...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7日消息称,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上装配了一种可对恒星进行深入观测的新技术,使原本无法被观测的高亮度恒星细节,能通过高性能太空望远镜展露真容。该研究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   昴星团在天文学界人气极高,含有超过3000颗恒星...
  • 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建议NASA应就预算评估寻求专业指导2017-08-28
    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建议NASA应就预算评估寻求专业指导
      美国国家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大型旗舰战略任务项目获得稳定的经费支持,特别是为解决预算总不能满足推进项目需求这一老大难问题,应征询其他部门意见。   NASA大型空间科学任务,如哈勃空间望远镜、火星好奇号漫游车以及对地观测卫星等,在其所属四个部门天体物理学部、地球科学部、太阳物理学部和行星科学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委员会说,为了平衡好最大的旗舰项目,NASA应该寻求国家科学院及其他以研究为基础的咨询机构的指...
      美国国家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大型旗舰战略任务项目获得稳定的经费支持,特别是为解决预算总不能满足推进项目需求这一老大难问题,应征询其他部门意见。   NASA大型空间科学任务,如哈勃空间望远镜、火星好奇号漫游车以及对地观测卫星等,...
  • 月岩碎片最新分析显示“月宫”非常干燥2017-08-25
    月岩碎片最新分析显示“月宫”非常干燥
      月球内部到底是干的,还是湿的?据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报告称,新近对阿波罗16号任务期间收集的月岩碎片分析显示,月球内部可能非常干燥。但这与上个月《自然》杂志子刊公布的月球内部可能含有大量水的研究严重矛盾。之前月球含水之说,是美国科学家借助卫星数据,分析月球上古代火山沉积物后得出的结论。   人们曾一度认为月球内部异常干燥。但在2008年,科学家分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波罗16号探月任务从月球带回的火山玻璃珠由月球火山喷发的岩浆迅速冷却后...
      月球内部到底是干的,还是湿的?据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报告称,新近对阿波罗16号任务期间收集的月岩碎片分析显示,月球内部可能非常干燥。但这与上个月《自然》杂志子刊公布的月球内部可能含有大量水的研究严重矛盾。之前月球含水之说,是美国科学家借助卫星数据,分...
  • 天文学家利用引力波探索黑洞起源2017-08-25
    天文学家利用引力波探索黑洞起源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天体物理学论文称,科学家对3个引力波信号和另外一个潜在的引力波信号所做的最新分析,增进了科学界对双黑洞的形成与演变的理解,也意味着人们距最终确定双黑洞形成理论为时不远。   研究合并中的双黑洞所产生的引力波,能够为认识双黑洞系统的形成提供宝贵线索。一般认为,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双黑洞形成场景,而研究双黑洞的自旋黑洞赖以形成的物质的角动量合并,可以验证这些相互排斥的理论。如果双黑洞源自共生的一对恒星,则它们的自旋应是对齐的;如...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天体物理学论文称,科学家对3个引力波信号和另外一个潜在的引力波信号所做的最新分析,增进了科学界对双黑洞的形成与演变的理解,也意味着人们距最终确定双黑洞形成理论为时不远。   研究合并中的双黑洞所产生的引力波,能够为认识双黑洞系统的形成提...
  • 四维超纠缠态光子室外首次传输成功2017-08-25
    四维超纠缠态光子室外首次传输成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3日报道,奥地利科学家成功在两个相距1200米的屋顶间传送了超纠缠态光子,首次在实验室以外的现实世界证明了超纠缠态光子传输的可行性。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的这一研究成果,向实现基于卫星系统快速安全传输量子信息的全球化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最简单常用的光子纠缠是偏振纠缠,即单个光子通常表现出垂直偏振态或水平偏振态,但纠缠后就会处于水平偏振和垂直偏振的叠加态。用偏振纠缠对数据编码,每个光子最多只能携带一个量子位...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3日报道,奥地利科学家成功在两个相距1200米的屋顶间传送了超纠缠态光子,首次在实验室以外的现实世界证明了超纠缠态光子传输的可行性。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的这一研究成果,向实现基于卫星系统快速安全传输量子信息的全球化量子网络迈出了...
  • 海王星天王星上或存在数百万克拉钻石2017-08-24
    海王星天王星上或存在数百万克拉钻石
      据《澳大利亚人报》8月22日报道,研究人员表示,无价的钻石正渗入海王星与天王星的泥泞内部,逐渐覆盖行星核心。   由于钻石雨形成的极端压力,将氢和碳挤压到行星表面8000公里以下。专家认为,数千年来,钻石慢慢沉入冰冷的岩层,堆积在两颗行星的硬核深处。  科学家称,钻石的品质并不低劣,甚至可能重达几百万克拉。与之相比,作为皇冠珠宝的非洲之星,只有530.4克拉。  海王星和天王星都被称作冰巨星,因为它们不仅有厚重的大气层,而且主要由冰组成。为了证实这项研...
      据《澳大利亚人报》8月22日报道,研究人员表示,无价的钻石正渗入海王星与天王星的泥泞内部,逐渐覆盖行星核心。   由于钻石雨形成的极端压力,将氢和碳挤压到行星表面8000公里以下。专家认为,数千年来,钻石慢慢沉入冰冷的岩层,堆积在两颗行星的硬核深处。  科学家称,钻...
  • 宇航员尿液可回收制成营养品和塑料2017-08-24
    宇航员尿液可回收制成营养品和塑料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证明,他们能利用酵母菌株,将宇航员们呼出的气体、排出的尿液等废物中的重要分子回收利用,再让其变身为营养品,或者3D打印原料,打印出塑料制品。   一般而言,宇航员不可能携带很多零件和物品前往太空,因为负载越多,逃离地球引力前往太空的成本越高。现在,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资助下,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酵母菌株能将人类排出的废物变成有用的物品。  例如,一种酵母菌株,在被喂食了未...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证明,他们能利用酵母菌株,将宇航员们呼出的气体、排出的尿液等废物中的重要分子回收利用,再让其变身为营养品,或者3D打印原料,打印出塑料制品。   一般而言,宇航员不可能携带很多零件和物品前往太空,因为负载越多,逃...
  • 立方体卫星有望揭示金星大气奥秘2017-08-24
    立方体卫星有望揭示金星大气奥秘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科研团队获得了行星科学深空小型卫星研究PSDS3计划的资助,将进一步推动立方体卫星CubeSat任务,旨在揭示金星大气最外云层神秘紫外线吸收体的性质。   立方体卫星任务将使用紫外线探测仪和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聚光镜来研究金星的大气成分。金星厚厚的云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里面充满了硫酸液滴,其捕获了大量能量,使金星成为目前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表面温度足以融化铅。  NASA和其他国际空间项目此...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科研团队获得了行星科学深空小型卫星研究PSDS3计划的资助,将进一步推动立方体卫星CubeSat任务,旨在揭示金星大气最外云层神秘紫外线吸收体的性质。   立方体卫星任务将使用紫外线探测仪和一种新型的碳纳...
  • 帕克探测器将“奔赴”太阳日冕层2017-08-23
    帕克探测器将“奔赴”太阳日冕层
      据美国太空网最新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2018年夏季发射一个太阳探测器,与太阳进行有史以来最亲密的接触,希望这款探测器能在融化之前,捕捉到有用的数据。   21日,美国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刷屏,天文爱好者们都知道,用裸眼直视太阳非常危险,即使太阳被月亮完全遮蔽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太阳发出的强辐射位于多个波段,从红外线到紫外线,即便距离1.49亿公里并隔着厚厚的大气层,仍对我们的眼睛和皮肤具有杀伤力。鉴此,为了进一步揭示太阳的秘密,NASA计划...
      据美国太空网最新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2018年夏季发射一个太阳探测器,与太阳进行有史以来最亲密的接触,希望这款探测器能在融化之前,捕捉到有用的数据。   21日,美国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刷屏,天文爱好者们都知道,用裸眼直视太阳非常危险,即使太阳被月亮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