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周围或“飘着”暗物质“头发”2015-11-27
    地球周围或“飘着”暗物质“头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提出,地球周围可能有着长长的暗物质细丝或“头发”。  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约占宇宙中所有物质和能量的27%。万有引力就像胶水,把普通物质和暗物质“粘”在一起。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计算和过去几十年的模拟,暗物质就像“微细粒度”的流体,有着和我们的星系一样的速度和轨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格利·普里兹奥说,这些微细粒子流远远大于太阳系本身,可以有许多不同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提出,地球周围可能有着长长的暗物质细丝或“头发”。  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约占宇宙中所有物质和能量的27%。万有引力就像胶水,把普通物质和暗物质“粘”在一起。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计算...
  • 研究人员称火卫一正走向“自我毁灭”2015-11-27
    研究人员称火卫一正走向“自我毁灭”
      如果说土星的著名标志是土星环,木星是大红斑,那么火星呢?或许很久之后,火星也会有自己美丽的行星环了。11月24日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围绕火星旋转的两颗卫星中的一颗,可能在2000万年到4000万年以后分崩离析,然后给红色的星球“送”上一环。  火卫一是火星两个卫星中较大的一个,形状像个土豆,距火星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火卫一现正在逐渐螺线旋转朝向火星,这与我们这里的情况是截然相反的——地球的卫星是正在逐渐旋转远离地球。而...
      如果说土星的著名标志是土星环,木星是大红斑,那么火星呢?或许很久之后,火星也会有自己美丽的行星环了。11月24日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围绕火星旋转的两颗卫星中的一颗,可能在2000万年到4000万年以后分崩离析,然后给红色的星球“送”上一...
  • 法科学家称月球并不是被“撞歪”的2015-11-27
    法科学家称月球并不是被“撞歪”的
      法国天文学家日前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称,导致月球轨道平面倾斜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地月系统的引力作用,而非此前人们所认为的行星碰撞。这一理论为困扰人们已经很久了的“月球倾斜”问题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  科学家们很早之前就发现,相对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卫星一般不超过1度的倾角,月球轨道平面的倾角似乎过大了一些,达到了5度多。这个现象被称为“月球倾斜问题”。  此前的研究认为这与月球的起源相关,是月球形成早期与太阳系内部的小行星碰撞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导致的。但...
      法国天文学家日前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称,导致月球轨道平面倾斜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地月系统的引力作用,而非此前人们所认为的行星碰撞。这一理论为困扰人们已经很久了的“月球倾斜”问题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  科学家们很早之前就发现,相对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卫星一般不超过1度...
  • 太空也烂漫:宇航员在空间站种花 或绽放百日菊2015-11-26
    太空也烂漫:宇航员在空间站种花 或绽放百日菊
      继大麦和生菜之后,宇航员们又开始在国际空间站种花了。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前报告,如果顺利明年1月份空间站上就会绽放百日菊。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博客日前介绍,美国宇航员谢尔·林格伦最近激活了空间站上的一个植物种植系统,其中就种有百日菊的种子。这种百日菊播种几天后就能发芽,大约60天后就可开花。  据介绍,林格伦将负责定时开启能发出红、蓝和绿光的发光二极管刺激百日菊生长,激活水分和养分供给,并全程监控植物的生长。  在太空种植植物需要一系列特殊技...
      继大麦和生菜之后,宇航员们又开始在国际空间站种花了。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前报告,如果顺利明年1月份空间站上就会绽放百日菊。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博客日前介绍,美国宇航员谢尔·林格伦最近激活了空间站上的一个植物种植系统,其中就种有百日菊的种子。这种百日菊播种几...
  • 日本金星探测器时隔五年后再次获得窗口机会2015-11-24
    日本金星探测器时隔五年后再次获得窗口机会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拂晓号航天器目前位于金星附近的轨道上,由于2010年主推进器的故障,导致探测器没有进入金星轨道,目前日本科学家正在等待下一次进入金星轨道的机会。10月11日,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机动,预计在12月7日抵达金星,所有系统都进行了调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宇宙学家指出,探测器上的辅助推进装置经过20分钟点火,预计进入541公里高度的轨道上。2010年12月,探测器第一次进入金星轨道失败。    探测器上的八个助推器中的一半实现了点火,...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拂晓号航天器目前位于金星附近的轨道上,由于2010年主推进器的故障,导致探测器没有进入金星轨道,目前日本科学家正在等待下一次进入金星轨道的机会。10月11日,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机动,预计在12月7日抵达金星,所有系统都进行了调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
  • 美国航天局将测试猎户座飞船新型隔热系统2015-11-24
    美国航天局将测试猎户座飞船新型隔热系统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猎户座飞船的下一次飞行任务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测试其隔热装置的耐高温特点,飞船以十多倍音速的速度穿过大气层,剧烈的摩擦可形成高温环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此开发了新的热控涂层,以满足高温隔热的需求。因此下一次飞行任务中,猎户座飞船将再次进入临界设计条件中,需要忍受恶劣的高温环境。只有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把宇航员送入火星轨道。    目前工程师正在更新猎户座飞船的隔热系统,准备下一次飞行,之前猎户座飞船已经完成了一次试飞,这一次将...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猎户座飞船的下一次飞行任务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测试其隔热装置的耐高温特点,飞船以十多倍音速的速度穿过大气层,剧烈的摩擦可形成高温环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此开发了新的热控涂层,以满足高温隔热的需求。因此下一次飞行任务中,猎户座飞船将再次进入临...
  • 美航天局专家发现土卫六南极比预期要冷得多2015-11-24
    美航天局专家发现土卫六南极比预期要冷得多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卡西尼号飞船已探测到一个巨大的、此前从未见过冰云出现在土卫六南极上空,这个冰云的特点此前已经做过分析。    目前最新的消息称,科学家认为冰云是南极涡云系统的一部分,这说明土卫六的南半球会比预测的更冷。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科学家嘉莉-安德森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云层体系,当时我看到这个冰云时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如果更进一步分析的话,冰云还可暗示土卫六比土星还要年轻。    前几天在马里兰州第47届美国天文学会年度会...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卡西尼号飞船已探测到一个巨大的、此前从未见过冰云出现在土卫六南极上空,这个冰云的特点此前已经做过分析。    目前最新的消息称,科学家认为冰云是南极涡云系统的一部分,这说明土卫六的南半球会比预测的更冷。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
  • 海洋动物的光通讯方式可应用于卫星遥感等领域2015-11-24
    海洋动物的光通讯方式可应用于卫星遥感等领域
      在广袤的大海深处,蕴藏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奥秘,有些海洋动物在黑暗的世界里秘密地使用着一种光通信方式,这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的,相关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贾斯廷·马歇尔教授及其同事发现,螳螂虾具有在自然界极为罕见的视觉能力——可以检测和反应圆偏振光。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知道它们用这一视觉能力做些什么。    圆偏振光,这种对我们而言耳目一新的“语言”形式,属于偏振光...
      在广袤的大海深处,蕴藏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奥秘,有些海洋动物在黑暗的世界里秘密地使用着一种光通信方式,这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的,相关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贾斯廷·马歇尔教授及其同...
  • 美航天局向又一公司订购商业载人飞行2015-11-23
    美航天局向又一公司订购商业载人飞行
      继今年5月向波音公司发出2017年国际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订单”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1月20日又向另一家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出类似“订单”,以确保美国到2017年能够恢复在本土进行载人航天发射的能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商业载人项目经理凯茜·卢德斯在一份声明中说,两家公司有条不紊地为首次载人任务准备硬件,十分令人激动。美国至少需要两家公司保证有能力从美国领土运送宇航员和科学设施,这一点非常重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至于哪家公司首先执行...
      继今年5月向波音公司发出2017年国际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订单”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1月20日又向另一家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出类似“订单”,以确保美国到2017年能够恢复在本土进行载人航天发射的能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商业载人项目经理凯茜·卢德斯在一份...
  • 科研人员研发出利用卫星数据估测粮食产量新方法2015-11-19
    科研人员研发出利用卫星数据估测粮食产量新方法
      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预计会达到90亿,而气候变化又为全世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压力,一些科学家正在尝试利用科学技术来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官网报道,该校地球系统科学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利用卫星来检测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并估测粮食产量的方法。  植物吸收日光并通过光合作用来生长,它们会把用不完的热量散发出去。科学家很久以前就发现,植物会将所吸收日光的1%至2%以荧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植物发出的这种光似乎与它们的成...
      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预计会达到90亿,而气候变化又为全世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压力,一些科学家正在尝试利用科学技术来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官网报道,该校地球系统科学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利用卫星来检测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并估测粮食产量的方法。  植物吸收日...
  • 迄今最大最灵敏的暗物质实验揭开帷幕2015-11-19
    迄今最大最灵敏的暗物质实验揭开帷幕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报道,迄今最大最灵敏的暗物质实验设备——XENON1T,当地时间11日在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揭开帷幕。报道称XENON1T或将改变历史,或将宣告超对称理论中对暗物质的描述终结。  人们现已知道,离开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无法维持现有的星系旋转与膨胀速度。但是标准模型中并没有描述这二者的候选粒子,因此科学家才认为标准模型需要被拓展,许多新物理模型应运而生,其中超对称理论备受青睐。它认为迄今发现的每一个粒子都有一个通常来说更重一些的伙...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报道,迄今最大最灵敏的暗物质实验设备——XENON1T,当地时间11日在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实验室揭开帷幕。报道称XENON1T或将改变历史,或将宣告超对称理论中对暗物质的描述终结。  人们现已知道,离开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无法维持现有的星系旋转与...
  • 卫星显示二氧化碳浓度明年可能大范围创新高2015-11-19
    卫星显示二氧化碳浓度明年可能大范围创新高
      日本环境省11月16日宣布,该国“呼吸”号温室气体观测卫星的监测结果显示,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正逐年增加,2016年有可能在更大纵深范围内超过40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进而创下新高。  “呼吸”号是日本在2009年发射的专门用于观测温室气体的卫星,它能观测源自太阳并经地表反射的红外线,以及地表和大气自身放射的红外线。由于红外线穿过温室气体时,其特定的波长会被吸收,该卫星就能据此推算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呼吸”号的监测结果显示,自2...
      日本环境省11月16日宣布,该国“呼吸”号温室气体观测卫星的监测结果显示,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正逐年增加,2016年有可能在更大纵深范围内超过40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进而创下新高。  “呼吸”号是日本在2009年发射的专门用于观测温室气体的卫星,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