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座星流 有了第一张3D画像

07-04来源:  科技日报

    银河系有很多伴星系,如位于银盘下方的大、小麦哲伦星系。就像地球的引力牵着月亮转一样,银河系也牵着这些星系转动。  近日,来自中科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博士后李静,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等人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第一次描绘出了银河系的一个伴星系人马座矮星系的星流下称人马座星流的三维空间轨...

中国开辟太空合作新时代

07-03来源:  人民网

    中国空间站想象图,预计2022年建成,重66吨,设计寿命10年。  一年多之前,中国空间站向世界敞开大门:中国和联合国外空司发布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盛情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一年多以来,中国的开放姿态迎来了诸多合作伙伴与合作项目。这与某些国家和组织要建立太空部队、宣布...

探索微观粒子的“放大镜”不再受制于人

07-02来源:  科技日报

  四川稻城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过去人迹罕至的地方,一个方圆1.36平方公里的探测阵列正在加紧安装,近万个探测器将一探世纪之谜高能宇宙线起源。  6月19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进入集中安装阶段。我国自主研制的2270只高时间分辨率的光电倍增管将在该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千里之...

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运行

07-01来源:  科技日报

  海洋一号C卫星及海洋二号B卫星6月28日实现在轨交付,标志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的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也代表了目前我国民用遥感海洋观测卫星发展的最高水平。  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成功发射,寿命5年。卫星可获取全球24小时水色水温信息、全球海岸带和内陆水体50米分辨率高精度多光谱信息及...

嫦娥四号巡视器、着陆器相继完成唤醒设置,进入第7月昼工作

06-28

  2019年6月26日13时26分,嫦娥四号巡视器完成唤醒设置,进入第7月昼工作模式。本次月昼工作期间,巡视器将按规划路线继续移动,搭载的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等有效载荷将开展月球地形地貌、物质成分、周边环境等科学探测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力争到2030年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06-27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航天科技集团将重点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创新,到2030年,实现核心技术及重要原材料、关键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主要航天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打造成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说。  吴燕生是在2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和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