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月工程四期、3次行星探测……未来中国航天还有这些计划2020-12-17
    探月工程四期、3次行星探测……未来中国航天还有这些计划
      12月17日下午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了国家航天局十四五规划任务。   据介绍,未来的规划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月球探测方面,目前基本规划确定的任务为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对于嫦娥六号,国家航天局将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嫦娥七号和八号任务,国家航天局将以此为契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论证初步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验证核心技术。  行...
      12月17日下午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了国家航天局十四五规划任务。   据介绍,未来的规划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月球探测方面,目前基本规划确定的任务为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对...
  • 【直播回放】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2020-12-17
    【直播回放】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12月1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等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届时,国家航天局网站将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  敬请关注。----------------------点击进入直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12月1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等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届时,国家航天局网站将对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  敬请关注。----------------------...
  •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2020-12-17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贺电全文如下: 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   欣闻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贺电全文如下: 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   欣闻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代表党中央、国...
  • 习近平致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0-12-17
    习近平致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
  • 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2020-12-17
    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凌晨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
  • 我国首套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研制成功2020-12-16
    我国首套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研制成功
      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并首次实现全国尺度地表形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制图。  作为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利用空间遥感技术实现地表形变大范围监测,对开展固体地球运动研究和地质灾害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是通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相位信号来获取毫米级地表形变信息的技术。随着宽幅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
      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并首次实现全国尺度地表形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制图。  作为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利用空间遥感技术实现地表形变...
  •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2020-12-16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
      北京时间12月16日9时1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8秒钟,顺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组合体上各系统状态良好。
      北京时间12月16日9时1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8秒钟,顺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组合体上各系统状态良好。
  •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2020-12-14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
      北京时间12月14日11时13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28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  目前,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各系统状态良好。
      北京时间12月14日11时13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28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  目前,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各系统状态良好。
  • 以科技点睛“中国天眼”,支撑人类观天梦想2020-12-14
    以科技点睛“中国天眼”,支撑人类观天梦想
      中国天眼FAST和阿雷西博Arecibo被誉为地球两大天眼。   近日,阿雷西博Arecibo射电望远镜的坍塌,让无数人扼腕叹息,感慨观测深空只能依靠中国天眼FAST。中国科学院宣布,2021年FAST将对全世界开放,届时全球研究人员都可以申请使用FAST进行宇宙观测。  大国胸襟,中国天眼;电子科技,成就梦想。  FAST从诞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开启人类观天的新纪元。它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克服了力学、测量、控制、材料...
      中国天眼FAST和阿雷西博Arecibo被誉为地球两大天眼。   近日,阿雷西博Arecibo射电望远镜的坍塌,让无数人扼腕叹息,感慨观测深空只能依靠中国天眼FAST。中国科学院宣布,2021年FAST将对全世界开放,届时全球研究人员都可以申请使用FAST进...
  • 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2020-12-13
    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
      北京时间12月13日9时51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在距月面约230公里处成功实施四台150牛发动机点火,约22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后续,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在月地转移过程中进行中途轨道修正,并择机实施轨道器和返回器的分离。嫦娥5号探测器月地转移轨道示意图
      北京时间12月13日9时51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在距月面约230公里处成功实施四台150牛发动机点火,约22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后续,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
  • 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 实施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2020-12-12
    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 实施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
      北京时间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了约6天的环月等待,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月地转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月球轨道上的轨道机动,使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后续,携带月球样品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而摆脱月球引力,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嫦娥五号探测器星下点轨迹嫦娥五号探测器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示意图
      北京时间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了约6天的环月等待,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月地转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月球轨道上的轨道机动,使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后续,携带...
  • 我国成功发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2020-12-10
    我国成功发射引力波暴高能电...
      新华社西昌12月10日电李国利、朱霄雄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引力波暴...
      新华社西昌12月10日电李国利、朱霄雄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