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与人物  >  航天人物 > 正文

葛李虎:型号研制的“拓荒牛”

发布日期:2006年11月23日字体: 【大】【中】【小】 分享:

  在长达40年的科学求索历程中,他经受了无数次艰难困苦的考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他是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参与研制的型号产品曾多次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迄今为止,年近七旬的他,仍然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表现出了一位科学家严谨务实,为科学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追求。2006年10月,在集团公司召开的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庆祝大会上,被授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他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某型号主任设计师葛李虎。

  1966年9月,在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号召下,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一毕业,葛李虎就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参加工作伊始,他就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发动机推力室的研制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为提高发动机可靠性作了大量改进工作。

  为使我国运载火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使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上再一个新台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决定开展我国低成本、无污染、高性能、高可靠的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预先研究的筹划工作。从此,他又全身心投入到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动力装置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研制的历程。液氧煤油发动机与以往研制的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材料和全新的工艺。当时,世界上只有前苏联掌握着这一高新技术。没有现成的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作为主任设计师,他严把方案论证、图纸设计、生产、材料试制、试验等每一道关卡,使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没有出现大的反复。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消化吸收、关键技术攻关和型号立项研制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进行发动机研制的10多个春秋里,他几乎很少休假;在设计、生产、试验现场,到处都留下了忙碌的身影。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长程试车成功,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液氧煤油发动机是目前国内推力最大、系统最复杂、功能最齐全的高性能动力装置。

  正当液氧/煤油发动机处于顺利研制的时候,组织上安排他组建我国某新型预先研究型号发动机研制队伍,开展我国某新型预先研究型号动力系统的预先研究工作。他又愉快地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在又一个全新的领域里率领一批年轻的科技人员攻克新的堡垒。目前,已年近七旬的葛李虎,依然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审阅图纸、组织生产和试验,不辞辛苦,不知疲倦。在他清瘦的躯体内,依然喷薄着一腔热血和激情,一种无法释怀的科学情结。

  在数十年的型号研制过程中,葛李虎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向新的研究领域挑战。在某型号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在结合我国型号研制经验的基础上,还要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在此过程中,他不断告诫同志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彻底把先进技术搞清楚。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他组织科技人员大胆提出新的研制方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该发动机取得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类型号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他一直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精心设计,严把设计质量关,他参与和主持研制的几个型号发动机基本上是一次成功或没有出现大的反复。

  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为了确保发动机技术后继有人,在各型号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他非常重视培养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是博士生导师,在繁忙的型号研制中,培养了8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培养的学生,均已成为型号研制的顶梁柱,有的已担任了主任设计师,有的已担任了所级领导。为了使我国的航天技术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研制成功国家急需的型号发动机,从参加工作以来,他就一直勤勤恳恳,踏实地工作,多次放弃各种节假日,加班加点,以老黄牛般的精神,全身心扑在研制工作中,将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张鹏)
 

【关闭】 【打印】
葛李虎:型号研制的“拓荒牛”
发布时间:2006-11-23   字号:

  在长达40年的科学求索历程中,他经受了无数次艰难困苦的考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他是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参与研制的型号产品曾多次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迄今为止,年近七旬的他,仍然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表现出了一位科学家严谨务实,为科学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追求。2006年10月,在集团公司召开的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庆祝大会上,被授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他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某型号主任设计师葛李虎。

  1966年9月,在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号召下,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一毕业,葛李虎就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参加工作伊始,他就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发动机推力室的研制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为提高发动机可靠性作了大量改进工作。

  为使我国运载火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使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上再一个新台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决定开展我国低成本、无污染、高性能、高可靠的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预先研究的筹划工作。从此,他又全身心投入到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动力装置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研制的历程。液氧煤油发动机与以往研制的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材料和全新的工艺。当时,世界上只有前苏联掌握着这一高新技术。没有现成的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作为主任设计师,他严把方案论证、图纸设计、生产、材料试制、试验等每一道关卡,使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没有出现大的反复。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消化吸收、关键技术攻关和型号立项研制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进行发动机研制的10多个春秋里,他几乎很少休假;在设计、生产、试验现场,到处都留下了忙碌的身影。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长程试车成功,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液氧煤油发动机是目前国内推力最大、系统最复杂、功能最齐全的高性能动力装置。

  正当液氧/煤油发动机处于顺利研制的时候,组织上安排他组建我国某新型预先研究型号发动机研制队伍,开展我国某新型预先研究型号动力系统的预先研究工作。他又愉快地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在又一个全新的领域里率领一批年轻的科技人员攻克新的堡垒。目前,已年近七旬的葛李虎,依然奋战在科研生产第一线,审阅图纸、组织生产和试验,不辞辛苦,不知疲倦。在他清瘦的躯体内,依然喷薄着一腔热血和激情,一种无法释怀的科学情结。

  在数十年的型号研制过程中,葛李虎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向新的研究领域挑战。在某型号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在结合我国型号研制经验的基础上,还要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在此过程中,他不断告诫同志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彻底把先进技术搞清楚。在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他组织科技人员大胆提出新的研制方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该发动机取得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类型号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他一直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精心设计,严把设计质量关,他参与和主持研制的几个型号发动机基本上是一次成功或没有出现大的反复。

  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为了确保发动机技术后继有人,在各型号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他非常重视培养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是博士生导师,在繁忙的型号研制中,培养了8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培养的学生,均已成为型号研制的顶梁柱,有的已担任了主任设计师,有的已担任了所级领导。为了使我国的航天技术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研制成功国家急需的型号发动机,从参加工作以来,他就一直勤勤恳恳,踏实地工作,多次放弃各种节假日,加班加点,以老黄牛般的精神,全身心扑在研制工作中,将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张鹏)
 

【关闭】    【打印】